
第六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doc
4页政治经济学复习指导:第六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勢浙江电大瑞安分校 胡顺哉(2004/12/31)一•重点掌握:(一) 名词:1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木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资木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积累货币 资木的历史过程二) 问题: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与资木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孑盾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而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木主 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避免性、根本对抗性和决定性,即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根本对抗的, 在资木主义社会产生的各种孑盾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性,是资木主义社会一切孑盾和冲突 最深刻的根源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1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是指在资木主义社会, 各个金业内部的生产有很强组织性,而整个社会的生产却是无政府状态,它们二者之间具有 不可避免与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化人生产客观上要求整个社会生产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 直辖市进行,而在资木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生产却是无政府状态,这就势必导致社会生产比 例关系的破坏。
资木主义国家的干预,也不能从根木上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1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指在资本 主义社会,一方面社会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和 对缩小,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赶不上生产的扩大,从而造成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生产与消费发 生对抗性矛盾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势必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发生冲突, 严重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资木主义基木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由社会,也就由联合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但由于资木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丧失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工人,成为一无所有的 雇佣劳动者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木主义基木矛盾的发展,最后必将促使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通过推翻维护资木主义私有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以新的社会生产 方式取代资木主义2•经济危机的农现和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源P165⑴经济危机,又叫经济恐慌,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 混乱⑵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经济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突然发生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闲置,大批生产金业、进而大批商店、银行等宣告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 迅速大幅度地下降,信用关系遭到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⑶经济危机实质,在于它是生产和对过剩的危机在资木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 资木家追求利润的欲望,由此周期性地发生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 需求来说,生活资料也生产得太多了;归根到底是相对于资本按一定比例增殖的需耍,商品 生产得太多了⑷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木主义基木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是基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突然爆发的,是资木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3•资木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次调整及其原因P167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调整:%1 第一次大调整: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木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 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形 成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资木主义从口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是资木主义孑盾发展 的产物,也是资木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垄断资本主义,亦称帝国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 其经济特征:一是在生产和资木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二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在一起,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三是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木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四是瓜分世界的资木家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形成;五是最犬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1 第二次大调整: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木主义, 是私人垄断资木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木主义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整,是由这个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首先是它的基本矛馬 决定的,是基木矛盾的运动,在它走向尖锐化的时候,迫使资产阶级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以图缓和矛盾,继续维持其生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地反抗着资木主义私有制 的生产关系这种反抗的最激烈的形式是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这就迫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进行调整资木主义生产方式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增长一定程度,原有的经济关系 与之不相适应,原有的生产关系显得过于狭隘的情况下发生的调整的结果,以一种新的、 发生了局部质变的资木关系从主导地位上取代I口的关系,从而创造一种可以暂时缓和资木主 义基木矛盾、使资木主义生产有新的发展余地的宏观环境和条件4•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木主义经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P173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逻辑上的“扬弃”关系,即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对资本 主义经济的否定(即它们Z间存在木质区別),乂是对资木主义经济的继承(即它们有共同的 东西)⑴两者之间的共同点: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
但资木主义制度与其大牛产的物质基础是尖锐冲突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以社会化 大生产为物质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与这个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应该比资本主 义发展得更快更高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商品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活动的背后,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反过来不同的经济关系必 定赋予审场经济以不同的特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崭新的市场经济,它除了 具备与资木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性以外,也一定会具有自己的特性,包括在运行 方式、行为规范、运行结果、调控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性和反 映着不同国家具体国情的特色⑵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生产资 料的劳动群众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资木主义经济是实行资木主义私有制和少数人剥削 广大劳动者的经济但两者都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按照以此基础上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 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形式上也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社会主 义国有企业采取以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有 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政府在管理国有资产和管理、调控整个社会经济中采 取经济手段等方面,收入分配在表面形式上为按生产耍素产权分配等都参考和借鉴资本主义 国家的一些通行方式。
二•掌握:1・资木主义再牛产的周期性P166决定了危机每隔一⑴资木主义基木矛盾“缓和一激化一再缓和一再激化”的运动特点, 定吋间爆发一次危机周期性地发生,就使资木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⑵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等四个阶段①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②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丁•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1 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 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1 高涨乂使资木主义经济各种孑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乂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⑶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木更新,会扩 张产生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2 •资木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⑴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必然性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⑵资木主义基木孑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木主义私自制Z间的孑盾)的最终解决,只 能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变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将无 情地突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这种社会经济关系,代之以真正适合其本性耍求的社会主 义经济关系。
3•垄断资木丄义的经济实质P172垄断出现以后,它成为垄断资木主义的根木特征因此垄断资木主义的经济实质,就是 垄断三•了解:国家垄断资木主义的历史过渡性P17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上半叶,由于 资木主义基木矛盾的尖锐,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断深入,迫使资产阶级对原有生产关系进 行了又-次大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木主义国家完成了私人垄断资木主义向国家 垄断资木主义的过渡2•国家垄断资木主义从宏观上调节社会经济,其用意是缓和资木主义基木矛盾所造成的 后果,包括缓和阶级矛盾但在国家干预下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狭隘的私 人垄断资本关系的冲突,把资本主义基木矛盾推向了顶端而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 出路,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木主义制度3•资木主义基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木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最终解决,只 能是适应社会化人生产发展的耍求,变更资木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将无情 地突破资木主义生产关系,消灭这种社会经济关系,代Z以真止适合其木性要求的社会主义 经济关系2004-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