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协同创新提升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竞争力.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86628388
  • 上传时间:2022-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9.35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协同创新 提升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竞争力陆燕春(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9月,科技部等部门正式批复“皖江现代农业自 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肥农业科技园 区是该示范区最重要的一员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产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合肥园区依赖其主导产业,不断提 升其科技含量,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安徽省 乃至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一、国内国家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的启示我国自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正式 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也形成了不同类 型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模式,如寿光“设施农业+企业 化”、许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武汉南湖“农业科技企 业孵化”、乐山“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等运 行模式农业科技园区迅速发展的共同特点在于:一是实施宏观调控,提供财政支持大量的财政支持政 策和多样化农业补贴措施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 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二是依据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与品牌园 区根据园区拥有的资源(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资源等), 对园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三是重视科技创新,强化政、 产和研合作依托科研机构,发挥产学研作用。

      四是强化组 织机制,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引入科学的管理体制,通过强 化有效的组织模式,发挥引导与示范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 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 造与升级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在培养 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高端人才的同时,政府、农业院校和农业 科技园区经常举办培训班,直接培训农民二、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竞争力分析(一)园区发展现状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地处合肥南郊、巢湖西岸, 是一个融农业科技研发与示范、农产品加工物流、精品果木 花卉、家禽水产养殖、美好乡村建设、都市农业等于一体的 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自创建以来,已累计投资6. 3亿元,其中,用于农 田基础设施建设1. 7亿元,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1. 5亿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684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为3245 万元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 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路网、 水网、林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充分利用自 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土地、税收、人才等园区专用的优惠政 策,先后引进59家涉农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台资企业8家, 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优质稻米、生物种业、花卉苗木、 果蔬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已走 上了协调发展的轨道;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中 综合实验站在园区建立了 500亩产学研基地,中国水稻研究 所、安徽省农科院建立了示范点。

      2011年、2012年,先后 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2012年6月,郭河核心区被选为全国农业科教大会观摩点二)园区主体竞争力分析1. 园区管理机构的决策与执行力园区管理机构履行其基本职能一般体现为执行力与决 策力本课题选取园区所具有的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土 地政策等作为衡量政府决策力的指标;把政府资金筹措、公 共设施管理和开发等作为衡量政府执行力指标1) 园区专用政策合肥农业科技园制定了一系列专用政策,包括新增用地 指标全部返还,用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各项建设,并享受省级 工业园区的土地政策;对园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置 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对符 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优惠 的税收政策;以及免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绿化补偿费、 征用土地道路代征费、自来水厂建设费,引进项目按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3%-5%给予奖励,引进资金按投入项目固定资产 数额的3%-5%给予奖励,等等(2) 园区资金筹措与县有关金融机构沟通,开发农业贷款新品种,并组织 园区各类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2013年组织开展与农发 行、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银企对接6余次,提供贷 款500余万元;同时,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种粮大户基本上都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

      3) 园区公共设施管理和开发率先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和土地矛盾调处中心,按 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行土地合法流转,规范有 序地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已流转土地经营权3万多亩,占 园区总土地80%以上;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大力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园区4万多亩农田达到了 “田成方、 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组建3个现 代农业服务公司,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设法引进大院大所 入园,完善科技支撑体系;由管委会牵头,将龙头企业与新 型经营主体对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 产销新模式,在合肥各农超、周谷堆批发市场等建立销售网 点,解决了农业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此外,2013年年初启 动了能够容纳2000户的大型台湾风情街2. 主导产业及企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所拥有的,相对行业中其他企业 的优势本课题把主导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销售利润 率、主导产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作为衡量园区主导产业 与企业竞争力指标园区自创建以来,先后引进59家农业企业入驻园区, 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优质稻米、生物种业、花卉苗木、 果蔬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

      据调查,2013年合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 主导企业销售利润率约为约占14%左右,主导产品销售额占 总销售额的比例约为70%左右园区有5家等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引进超级稻、优质 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品种135个目前园区粮食作物 良种覆盖率达100%;园区1. 2万亩果蔬基地基本实现设施化、 无害化,年产各类新鲜果蔬4. 2万吨园区有农产品(食品) 检验检测中心配套建设,入驻企业主要有5家;园区现有专 业花卉苗木企业入驻,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园林设计与施工; 形成了 一定的规模家禽养殖业此外,技术人员所占员工比例、技术装备水平也作为衡 量园区主导产业与企业竞争力指标据调研,合肥国家农业 科技园区企业本科及以上的科技人员约占员工的比列为10% 左右此外,对于技术装备水平方面,园区企业农业物质装 备得到改善,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2013年农田耕种收综合 机械化水平达71%,较上年增长4.5%3. 科研机构技术转移能力科研机构是连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桥梁,是发展农 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主体,是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 的重要力量本课题把研发机构数量作为衡量园区研发实力 的指标。

      目前,园区主要技术支持与合作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 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 学等园区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基地建设协议,并通 过省发改委的立项批复,该校计划投资1.8亿元,在示范区 建立占地面积达428亩的“产、学、研”基地;安徽省农科 院各相关研究所分别在示范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水稻、小 麦、大宗蔬菜、西甜瓜、葡萄、大宗淡水鱼等六大产业技术 体系实验基地共3200亩,先后挂牌;袁禾实业建立袁隆平 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超级 稻科技成果转化和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与此 同时,先后从中国水稻所、国家杂交稻(湖南)研究中心、 省农科院、台湾农友种苗等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引进超级 稻、优质水稻、优质小麦、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35个4. 农户综合能力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生产要素的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农 户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园区农业生产的高效化以及农 户生产的多元化农户综合生产能力是农户现实产出能力、 最终收益能力、潜在生产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有机综合, 它包括农户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 农户对非农生产作出选择与决策的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 维系能力等。

      因此,本文选取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人均收 入作为衡量园区农户综合能力的指标核心区有农户9648余户,人均年纯收入10700元从 园区农户的知识结构看,中年人大多数为小学文化,而年轻 人大多只接受了中学教育园区建设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 位,劳务用工需求迅速增长目前园区的快速发展,培育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家庭农场26个,种养大户243个, 不仅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 收三)区发展的SWOT分析1•园区发展的优势(Strength)(1) 区位优势: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是华东地区最 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周边交通便利,通讯设备完备,便于 园区物流运输和游客出入2) 自然资源优势:园区自然资源适合农业生产水资源较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很多3) 创新优势:合肥的科研基础雄厚,是除首都北京 上海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全国首 批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 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4) 政策优势: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并制定了 一系列各类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 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生物种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 资金短缺园区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政府拨款, 资金筹集渠道不畅,而地方财政支持、金融部门贷款和企业 投资很少,项目经费和扶持资金不多据调查,尽管政府在 很大程度上协助企业招商引资,至今,园区企业所需资金基 本上源自自有资金,不论是银行借贷还是其他方式投资几乎 为零,严重制约合肥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2) 主导产业链不完整一是园区内的企业还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主要集中于 产品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研发、深加工、营 销推广能力还很欠缺,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园区对周边辐射 带动能力非常有限二是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资、基础设施、 运输销售、农业资讯、科技推广等横向集群也没有形成,主 导产业链下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较低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不 高除水稻和少部分果蔬,很多产品小规模分散经营,低水平重复的生产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女口,花卉产品仍以传统的 园林绿化苗木为主,花卉品种之间发展不平衡,品种低水平 重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鲜切花、组织培养等科技含量 较高的花卉产品生产明显滞后,花卉品种和技术目前还主要 依赖国外引进3) 人才匮乏调研数据表明,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尤 其是高层次的专业科研人才匮乏,大中专学历的人员比例偏 低,经验丰富、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偏少,其中,本科及以上 科技人员占员工的比列仅为10%左右;园区企业的工人大多 是没有合同保障的临时工,生产积极不高,严重影响企业生 产效率。

      4) 科研力量薄弱据调查发现,园区大多数企业都 没有科研机构,有一半的企业没有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目 前,园区仍然存在着科研机构研发速度慢、科研成果推广效率低、农民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差等问题3.区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1) 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推进,合肥市提出建设实力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创 业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发展目标,将现代农业建设 与美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着力强化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环 境整治、农村信息化、新型农村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了合肥农业科技园区快速发展2) 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构建该示范区的构建有利于 合肥农业科技园区快速走上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3) “长三角洲副中心”建设最近,合肥定位于长三 角洲副中心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必将有力地促进 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降低农民的农业就业 比例和农业兼业化水平,为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