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代国家选才、育才、储才之所.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5227487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代储才养望之所明代储才养望之所吴琦吴琦 《光明日报》2005 年 6 月 28 日明代, “翰林之盛,前代绝无也” 按品秩,翰林院不过是一个五品衙门,尚不如一个 地方的府级单位,但其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绝不是其他同品级衙门所能比肩或代替 的,尤其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具有的特殊功能,反映了明代政府对政治人才尤其是高层 政治人才培植的高度重视和用心经营 从制度上讲,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职官机构,翰林官 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然而,自天 顺朝以后,出现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奇异现象,这种现象说明翰林 院既成为明代科举考试优秀人才的汇集之所,同时又是明代高层政治人物的输出之所 明代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 预备资格,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的,实则仅科 举进士名列前茅者对于这样一批人才,朝廷高度重视,精心培植翰林院的日常活动, 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譬如,以皇帝名义 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但实际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 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对明代历朝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衔, 翰林实际编修,这项工作加强了翰林官对前朝政典故事的深入了解;而在经筵侍讲中,翰 林官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由于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 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时启沃君心、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

      此外,翰林官有 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 局时事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为日后准备了较 好的政治素养而作为预备翰林官的庶吉士,三年学成,优者进入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 间,大量接受翰苑的学术熏陶,并通过直接观政和持续历练,获得广泛的知识与经验,迅 速提高其政治、文化素养 明代科举人才的翰林院经历,确使翰林官积累了相当的政治经验,增广知识,扩大视 野,自律砥砺,深蕴厚积,渐趋成熟,为入阁辅弼积累一定的政治素养明代高层政治人 才多出自翰林院已是无庸置疑 《明史·职官志》记载, “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 由翰林者十九” 无怪人们视翰林院为“储相之所” 正因为如此,明代内阁阁臣始终能够 保持其纯正的科举精英的出身,并经过翰林院的历练与积累 除了入阁为相之外,翰林在明代政坛还有十分广泛的舞台明代翰林官兼任科道或实 任科道的情况颇多,庶吉士散馆之后,科道官是未得留馆的庶吉士的主要出路之一;而翰 林学士在外转为官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其不可忽视的政治优势,部分由皇帝亲擢为行省长 官,巡抚一省;多数出为州县地方官,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翰林 官还作为科考官,主持、监督各地各级的科举考试,积极参与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由此可见,明代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作为国家高层人才的育、储之所,明代 翰林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对 明代翰林院的储才功能颇为赞许,认为:明代进士进入翰林院期间,一面读书修学,一面 获得许多政治知识,静待政府的大用,翰林院成为政府一个储才养望之所,明代的许多大 学问家、大政治家都是翰林出身,他们并不只懂八股文章,其他方面也多有优长,他们负 有清望,是朝廷着意培植的人才 然而,不可讳言,明代翰林院在人才的培植上,不乏消极的一面首先,明代阁臣都有翰林的出身和经历,由于在朝中长期任职,逐渐形成朋党势力他们崭露头角,进入内 阁之后,便有一些同僚、同乡、门生及亲信官员聚结在周围,形成门户阁臣的翰林院经 历本是为培养其辅政能力,使其能在入阁后就能担起辅弼之任,但却也使其过早地沾染了 官场的习气,拉帮结派,卷入了酷烈的党争之中其次,翰林官久滞翰苑,熟读经史,工 于诗文,能圆满地回答皇帝提出的各种问题,但缺乏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的政治经验,尤其 是对于全国性政务、基层社会问题没有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在入阁后,仅凭以往的旧例办 事,缺乏创新精神,又不调查研究,依赖于长官意志,无法承担政治中枢的重任。

      这不能不说是翰林院制度的极大缺憾,这一缺憾不仅限制了明代内阁等部门更为积极 有效地进行政治管理和国家治理,而且给整个官僚阶层、政治体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所以,从明代翰林院培植人才、储备人才的得失之间,我们似乎可以深入发掘出很多有意 义的启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