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 基础型.doc
12页课题:《光现象》教学目标: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3.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4.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教学难点:几种光学现象的辨析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1.检查反馈2.情境引入3.精讲精练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2:光的反射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4:光的折射知识点5:光的色散4.课堂训练5.课堂小结6.作业【知识网络】光现象光的色散红外线和紫外线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光路可逆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光速:真空中c=3×108m/s;v空≈c;v水=3c/4;v玻=2c/3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线面垂直、距离相等、像为虚像成像作图方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几何对称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精讲精练】专题1: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1)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按光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归纳总结】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它们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归纳总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我们看见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此时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归纳总结】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种形象直观地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理想化物理模型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产生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光线穿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远近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并且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实像是指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专题2:光的传播速度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常用字母c表示,其值约为:V真空=3×108m/s2.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v空≈c;v水=3c/4;v玻=2c/3例1(广西柳州中考):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要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专题3: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i反射角法线反射光线N入射光线入射角r人眼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归纳总结】(1)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2)先有入射,后有反射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也减小入射角变为0°,反射角也变为0°,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重合,“三线合一”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经反射后反射光平行射出,如镜面、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2)漫反射:发生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经反射后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归纳总结】(1)我们之所以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2)发生镜面反射时,若反射光射入人眼,我们会感到很耀眼,若反射光未射入人眼,我们会感到反射面较暗而发生漫反射时,我们感到光线很柔和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点不同点相同点反射面平行光入射镜面反射光滑反射光仍平行,只能在一个方向看到反射光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凹凸不平反射光向各个方向,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反射光例2(山东聊城中考):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将增大 。
AB例3(浙江杭州中考):自行车的尾部安装有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的反方向反射回去反光镜结构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时:(1)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专题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SS’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S’叫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成像特点:(1)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3)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2.5m0.4m平面镜视力表(5)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承接,且在镜后用障碍物遮挡不住虚像例4(天津中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1m B.2.5m C.4.6m D.5m3.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几何对称法)①过发光物体的发光点(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的几点即可)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连线跟镜面垂直);②截取像点: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点到镜面的距离;③画出各像点,并按照物体的形状用虚线连接成物体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①从发光物体的任一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画实线);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画虚线);③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画实线);MNP④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光点S的虚像点S’物体的各发光点所成的各像点就构成了物体的像(主要作出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几点的虚像)例5(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所示通过平面镜成S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 4.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定义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平面镜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图示举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医生观察耳道用的医用反光镜穿衣镜潜望镜共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归纳总结】(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被遮挡,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了一个光不能达到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的位置在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上,可用光屏承接3)“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位置在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不能用光屏承接专题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归纳总结】(1)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2)如果一种介质的疏密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使,也会发生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水空气αβ(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归纳总结】(1)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空气中的角永远是最大的);(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3)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区别 ①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②反射角始终大于对应的入射角;只有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才相等,且等于0。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水底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感到水底比实际要浅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筷子在水下面的部分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筷子发生了弯折,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所成的虚像3)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4)早晨和傍晚看到的红太阳:早晨和傍晚阳光穿透的大气的厚度最大,只有红光穿透力最强,所以看起来太阳是红色的早晨,空气从地表到高空密度是不一样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折射后光线进入人眼,我们是逆着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发光点的位置,所以早晨,我们看见太阳从地平线下冒出来,但实际上太阳还在地平线下同理,傍晚,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但由于光的折射,我们还能看到一段时间的太阳5)“硬币升高”:碗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