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pdf
46页Part one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贵州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吕涛贵州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吕涛 Office of the World Bank Loan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Gui Zhou2010年年12月月6日日• •贵州省土地总面积贵州省土地总面积17.6217.62万万kmkm2 2,全省辖,全省辖9 9个个市(州、地)、市(州、地)、8888个县(市、特区、个县(市、特区、区),总人口近区),总人口近40004000万其中属长江流域万其中属长江流域面积面积11.5811.58万万kmkm2、占全省总面积的、占全省总面积的65.7%65.7%•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3179 km73179 km2 2,占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41.54%41.54%,,年土壤侵蚀量年土壤侵蚀量2.522.52亿亿t t,年均侵,年均侵蚀模数蚀模数1432t/ km1432t/ km2 2··a a,相当于每年流失,相当于每年流失4 4万多万多hmhm2 2耕地的表土层耕地的表土层。
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一、水土流失状况贵州地处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分水岭地区,其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和珠江下游经济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长江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1.4亿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每年输入珠江的泥沙约7269万吨贵州地处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分水岭地区,其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和珠江下游经济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长江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1.4亿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每年输入珠江的泥沙约7269万吨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与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面临的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因素,也是贵州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与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面临的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因素,也是贵州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贵州是一个亚热带强烈喀斯特化的高原山区,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由于裸露型、半裸露型的喀斯特广泛分布,特殊的石漠化环境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贵州是一个亚热带强烈喀斯特化的高原山区,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由于裸露型、半裸露型的喀斯特广泛分布,特殊的石漠化环境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占世界陆地面积25%和居住人口25%的喀斯特环境,是世界、也是中国西部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沙漠化、喀斯特、冻土)之一,喀斯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全球性的战略地位;占世界陆地面积25%和居住人口25%的喀斯特环境,是世界、也是中国西部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沙漠化、喀斯特、冻土)之一,喀斯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全球性的战略地位; 贵州喀斯特面积达13贵州喀斯特面积达13•10104 4kmkm2 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8%,也占南方脆弱喀斯特环境的73.8%喀斯特分布面积之广,相对面积比重之高,并又集中连片,在全国各省(区)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8%,也占南方脆弱喀斯特环境的73.8%喀斯特分布面积之广,相对面积比重之高,并又集中连片,在全国各省(区)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世界著名喀斯特学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博士1986年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指出: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世界著名喀斯特学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博士1986年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指出:“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1999年在全国第二次遥感普查中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规定侵蚀模数判别流失程度,在贵州土石山区有一定难度极强度以上要8000~15000T/km2.a,关岭县花江实测仅406T /km2.a,已石漠化石山坡地仅为12.7T/km2.a,还达不到微度侵蚀标准一碗泥土一碗饭一碗泥土一碗饭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来完成监测工作,遥感影象作为获取动态数据的主要信息源,GPS在野外调查及验证时用于准确定位,采用GIS技术完成空间分析、查询和综合处理能力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来完成监测工作,遥感影象作为获取动态数据的主要信息源,GPS在野外调查及验证时用于准确定位,采用GIS技术完成空间分析、查询和综合处理能力。
利用3S技术摸清家底石漠化分级标准(纯碳酸盐)石漠化强度等级石漠化强度等级基岩裸露基岩裸露(%)土被覆盖土被覆盖(%)坡 度坡 度 (度度)植被植被+ 土 被覆 盖土 被覆 盖(%)平均土厚平均土厚(cm)农 用 价 值农 用 价 值无石漠化无石漠化5070>20宜有水保措施的农用宜有水保措施的农用潜在石漠化潜在石漠化>501550~70601835~50702220~3580255070>20宜有水保措施的农用宜有水保措施的农用潜在石漠化潜在石漠化>502250~70602535~50703020~3520 基岩裸露率(%)<50植被土被覆盖率(%)50-70 平均土厚(cm) 20 基岩裸露率(%)<50植被土被覆盖率(%)50-70 平均土厚(cm) 60植被土被覆盖率(%)30-50平均土厚(cm) 60植被土被覆盖率(%)30-50平均土厚(cm) 70植被土被覆盖率(%)20-35平均土厚(cm) 70植被土被覆盖率(%)20-35平均土厚(cm) 80植被土被覆盖率(%)10-20平均土厚(cm) 90植被土被覆盖率(%)80植被土被覆盖率(%)10-20平均土厚(cm) 90植被土被覆盖率(%)<10平均土厚(cm) <3 基 本 结 论基 本 结 论1、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
1、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 2、贵州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到7.49%,标志着石漠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到20.39%,表明石漠化的面积已经相当大,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意味着石漠化的危险性非常高2、贵州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到7.49%,标志着石漠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到20.39%,表明石漠化的面积已经相当大,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意味着石漠化的危险性非常高19%13%2%36%6%24%11 无石漠化 12 潜在石漠化 13 轻度石漠化 14 中度石漠化 15 强度石漠化 110 非喀斯特 喀斯特石漠化的防治实质上就是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问题贵州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思路,遵循预防为主,重点防治、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与开发相结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致的原则,效益十分显著。
喀斯特石漠化的防治实质上就是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问题贵州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思路,遵循预防为主,重点防治、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与开发相结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致的原则,效益十分显著根据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生态环境中缺水、缺土、缺植被覆盖的综合特点,采取以蓄水、保土、造林为中心环节,把生物、工程、耕作、管理、社区等措施进行科学组装与集成配套,提出不同程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根据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生态环境中缺水、缺土、缺植被覆盖的综合特点,采取以蓄水、保土、造林为中心环节,把生物、工程、耕作、管理、社区等措施进行科学组装与集成配套,提出不同程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①强度石漠化区,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成为区域极贫的典型代表,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成为必须经过环境移民才能根本摆脱贫困的典型因此,主要是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采取环境移民、封山育林、生态旅游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①强度石漠化区,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成为区域极贫的典型代表,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成为必须经过环境移民才能根本摆脱贫困的典型。
因此,主要是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采取环境移民、封山育林、生态旅游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②中度石漠化地区,多喀斯特峡谷,成为天然的脆弱环境;目前仍在开发利用中,过度垦殖是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业、牛、羊等的围栏圈养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②中度石漠化地区,多喀斯特峡谷,成为天然的脆弱环境;目前仍在开发利用中,过度垦殖是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业、牛、羊等的围栏圈养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③轻度石漠化地区,目前人口密集,仍属落后的传统农业区,人们的温饱依赖于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因此主要是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采取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进行饲料品种选择及丰产技术,沼气建设与利用,水池水窖配套建设并管网化,滴灌节水农业等技术集成③轻度石漠化地区,目前人口密集,仍属落后的传统农业区,人们的温饱依赖于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因此主要是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采取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进行饲料品种选择及丰产技术,沼气建设与利用,水池水窖配套建设并管网化,滴灌节水农业等技术集成。
④潜在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区,人口众多,田土相对集中连片,土地垦殖指数较高,农业集约化初具规模经营,农业商品经济发展,是贵州的产粮区因此,主要是预防、治理并重生态战略,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合理利用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坡改梯、中低产田土改造、农田基本建设,配水、配肥、良种、良法栽培等技术集成④潜在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区,人口众多,田土相对集中连片,土地垦殖指数较高,农业集约化初具规模经营,农业商品经济发展,是贵州的产粮区因此,主要是预防、治理并重生态战略,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合理利用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坡改梯、中低产田土改造、农田基本建设,配水、配肥、良种、良法栽培等技术集成2011-1-2728综合治理成效综合治理成效盘县世行项目杨松小流域治理前土地利用现状盘县世行项目杨松小流域治理前土地利用现状治理后现状治理后现状Part two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概况及生态补偿探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概况及生态补偿探讨赤水河赤水河赤水河发源于乌蒙山北麓的云南省镇雄县,向东流经滇、川、黔3省交界处后,继续沿川、黔边界东流至赤水市干流称赤水河流至中华咀后,河流转向西北,沿途接纳桐梓河、古蔺河、大同河等支流到赤水市后,再折向东北,至四川省合江县城,与东来的支流习水河汇合后注入长江。
是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赤水河发源于乌蒙山北麓的云南省镇雄县,向东流经滇、川、黔3省交界处后,继续沿川、黔边界东流至赤水市干流称赤水河流至中华咀后,河流转向西北,沿途接纳桐梓河、古蔺河、大同河等支流到赤水市后,再折向东北,至四川省合江县城,与东来的支流习水河汇合后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