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刮痧常用经穴范例.docx
21页经络刮痧常用经穴 经络刮痧常用经穴 任脉:起于人中,下出会阴(曲骨),行于人体前正中线有总任全身阴经的功 能,可以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所以也叫“阴脉之海”;而且和女子妊娠有关,因此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 督脉:起于人中,下出会阴(长强),行于人体后正中线,头正中线有总管统率全身阳经的功能,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所以也叫“阳脉之海” 任脉:共24穴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巨阙、膻中、天突 督脉:共28穴长强、命门、至阳、大椎、哑门、百会、上星、人中等 任脉常用穴位取穴 承浆 定位:任脉上在下唇下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歪、唇紧、牙痛、流涎,口舌生疮、失音、面肿、齿衄、癫痫、面瘫、癔病性失语、糖尿病 天突 胸骨上窝正中 气喘、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呃逆、甲状腺肿大 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平等4肋间隙 主治:胸闷、咳嗽、气短、心绞痛、心悸、心烦、噎膈、咳唾脓血、产妇少乳、乳腺炎、哮喘、气管炎、食管狭窄、肋间神经痛 巨阙 脐上6寸 心胸疼痛、反胃、吞酸、恶心、呕吐、噎嗝、心悸、癫狂、癫痫。
中脘 脐上4寸 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消化不良、黄疸、脾胃虚弱神阙 肚脐正中 腹痛肠鸣、水肿腹水、泄痢脱肛、中风脱症本穴常用药物外敷或艾条、艾柱外灸,是外治法中最常选的部位,在刮痧法中一般不直接刮拭该穴,多作为刮拭起上点的标志 气海 前止中线,脐下1.5寸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疝气、遗尿、泄泻、便秘、水肿、子宫下垂、中风脱症 关元 在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小便不通、小便频数、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过 多、带下、不育不孕、子宫下垂、产后恶露不尽、疝气、少腹疼痛、泄泻、虚劳消瘦、中风脱症 督脉常用穴位取穴 人中 人中沟上3分之1和下3分之2的交界处 昏迷、抽搐、小儿惊风、牙关拘急、口眼歪邪、腰脊强痛、癫狂、癫痫发作 上星 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或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处 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昏厥、失语、癫狂、脱肛、子宫下垂、长期腹泻滑脱不禁 哑门 后正中线人发际5分的凹陷处。
中风、失语、舌强、癫狂、癫痫、后头部疼痛、项强、鼻衄 大椎 第7颈椎棘突下 发热、疟疾、感冒、咳嗽、气喘、头项强痛、癫痫、骨蒸潮热本穴为通督脉阳气,乃至通全身阳气的总枢纽为刮痧疗法中最常用的穴区 至阳 第7胸椎棘突下,大约和肩胛骨下角平齐 咳嗽气喘、胸脊疼痛、四肢重痛、心绞痛、黄疸 命门 第2腰椎棘突下,向前和肚脐相对 腰背强硬疼痛、带下、阳痿、遗精、泄泻 长强 尾骨尖下方的凹陷中 泄泻、痔疮、便血、便秘、脱肛、腰脊痛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在体表的循行线,出于锁骨外端下缘以下1寸处的中府,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拇指少商穴,共11穴刮痧常用经穴为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1)中府 用手叉腰,在锁骨外端的下缘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凹陷中心是云门穴,云门直下1寸即是本穴 咳喘、气喘、胸痛、胸闷、肩背痛、咽喉肿痛 (2)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微屈肘,在肱骨头肌腱外侧凹陷处取穴咳嗽气喘、咯血、胸闷、潮热、发热、咽喉肿痛、肘臂疼痛、急性胃肠炎、小儿惊风、动动脉炎、丹毒。
(3)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可使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该穴 头项强痛、咳嗽气短、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口禁不开牙痛、手腕无力、等麻疹、尿血、小便热、阴茎痛 (4)太渊 掌后第1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心悸、前臂内侧痛、肩井部位牵掣疼痛、乳房刺痛、腹胀、呕吐、无脉症 (5)少商 拇指桡侧,距爪甲角约1分处 鼻衄、咽喉肿痛、扁桃腺炎、发热、昏迷、中暑、中风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线,起于食指桡侧爪甲根处的商阳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肩端、走颈过颊绕唇,终于鼻旁迎香,共20穴刮痧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肩、迎香等 (1)合谷 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炎、鼻窦炎、牙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面部肿痛、口眼歪邪、半身不遂、腮腺炎、手指痉挛、臂痛、恶寒、发热、无汗、多汗、咳嗽、胃痛、腹痛、便秘、痢疾、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荨麻疹、疥疮、高血压、昏厥 (2)曲池 屈时,在时横纹桡侧端稍外方凹陷中。
发热性病证、高热、咽喉肿痛、颈淋巴结核、牙痛、目赤肿痛、丹毒、荨麻疹、风疹、湿疹、高血压、上肢麻木、半身不遂、肘关节疼痛、便秘、月经不调、腹痛、呕吐腹泻、痢疾 (3)肩 肩峰前下方当上臂外展至水平位置时,在肩处出现购个凹陷,在前面的凹陷处即是本穴 肩臂痛、上肢麻木不遂、颈淋巴结核、荨麻疹、高血压 (4)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嗅觉减迟、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线,行于面部、胸腹、下肢外侧前缘,终于足二趾外侧端,共45穴刮痧常用穴位有四白、地仓、颊车、头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等 (1)四白 两目正视前方,从下眼眶骨边缘直下约3分、止对瞳孔处,用手指按压有凹窝(眶下孔)即是本穴 目赤肿痛、眼睑跳动、口眼歪斜、近视、头痛、眩晕、过敏性面肿2)地仓 四白穴直下至嘴角平齐的地方就是本穴 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眼睑跳动、齿痛颊肿 (3)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峙处此处是咬肌附着部,当上下牙齿咬紧时,咬肌凸起,就在这块肌肉上,用于指触压有凹窝,并有酸痛感,即是本穴。
口眼歪斜、牙齿疼痛、面颊肿痛、牙关拘急、颈项强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 (4)头维 在鬓角向上入发际5分处 头痛、目痛、视物不清、迎风流泪、眼睑 动、精神分裂 (5)天枢 肚脐旁开2寸处 急慢性胃肠炎、痢疾、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月经不凋、痛经、带下、高血压 (6)足三里 在外侧膝眼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1横指处 胃痛、胃胀、胃寒、呕吐、嗳气腹痛、腹胀、腹泻、饮食不化、虚弱消瘦、痢疾、肠鸣、阑尾炎、黄疸、哮喘、高血压、头痛眩晕、半身不遂、癫狂、水肿、小便不利、遗尿、目疾、耳聋、耳鸣、喉痛、乳腺炎、带下、妊娠恶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子痫、妇人脏躁、疔疮疖肿、荨麻疹、腰痛、胸胁胀满疼痛、下肢肿痛、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免疫机能低下等,总之足三里穴主治范围极广,以治消化系统病证为主,又对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病证皆有良好作用,为重要的强壮抗衰老的穴位,每天用补法刮拭本穴,使局部发红,则足保健长寿的一种有效方法 (7)上巨虚 足三里穴下3寸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阑尾炎、半身不遂、腰膝。
(8)下巨虚 上巨虚下3寸处 小腹痛、腹痛、肠炎、痢疾、泄泻、大使脓血、咽喉肿痛、乳腺炎、胰腺炎、下肢瘫痪、下肢浮肿、足趾足跟痛 (9)丰隆 外踝前缘平齐外踝尖处,到外膝眼连线的2分之1处,距离胫骨前嵴2横指的地方,即是本穴 痰多、气喘咳嗽、胸痛、咽喉肿痛、头痛、眩晕、呕吐、腹痛、腹泄、痢疾、便秘、阑尾炎、腿膝酸痛屈伸不利、失眠、中风、高血压、癫狂、癫痫l0)解溪 足背邪踝关节横纹的中央、在两筋之间的凹陷处 头面浮肿、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萎软疼痛、足下垂、癫证 (11)内庭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端 牙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鼻衄、胃痛吐酸、腹胀、便秘、泄泻、痢疾、足趾屈伸不利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线,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沿足内侧、下肢内侧前缘上行,过腹至胸,共21穴刮痧常用穴位有隐白、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等 (1)隐白 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根角1分左右的地方 腹胀、呕吐、月经过多、带下、昏厥、小儿惊风、鼻衄、便血、尿血、多恶梦。
(2)商丘 内踝的下方的凹陷处 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饮食不化、舌根硬痛语言不利、不孕症、小儿慢惊风、疝气3)三阴交 内踝尖直上3寸,在胫骨后缘处 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脱垂、闭经、产后恶露不行、阳痿、遗精、早泄、水肿、小便不利、遗尿、失眠、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半身不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地机 阴陵泉穴下3寸,胫骨后缘 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痢 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腰痛、水肿、小便不利、疝气、痔疮 (5)阴陵泉 在胫骨内侧踝下缘,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的凹陷处 腹胀、腹水、水肿、尿潴留、尿路感染、遗精、腰腿痛、带下、yin茎痛、肠炎、痢疾、膝关节疼痛 (6)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时令患合屈膝,医含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内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外展约成45度角,拇指尖下即是本穴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贫血、小便淋涩、大腿内侧痛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在体表的循行线,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终于小指内侧末端,共9穴。
刮痧常用穴位有少海、通里、神门等 (1)少海 屈肘成直角,在肘窝磺纹尺侧端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中即是本穴心痛、臂麻、腋胁痛、手颤、肘关节肿痛、目赤、头痛、健忘、吐涎沫、颈淋巴结核 (2)通里 手心向上,在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1寸即是本穴 心悸怔忡、头晕日眩、咽喉肿痛、舌强不语、心烦、失眠、咳喘、痴 呆、月经过多、遗尿、腕臂痛 (3)神门 在尺侧屈腕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豌豆骨后方 心烦、心痛、精神恍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头痛目眩、癫狂痴呆、咽干、失音、目黄、胁痛、呕血吐血、胃痛、掌心热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在体表的循行线,起于小指外侧端的少泽穴,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越颈上面颊,到耳前听宫穴,共19穴刮痧常用经穴有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秉风、颧 、听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