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实用.docx
3页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全文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的概念、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以及该制度对于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的作用前言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需要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这就更需要一个完善的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安全管理理论基础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是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文件制定的其中,《保守国家秘密法》是我国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法律,对国家秘密的范围、分类、定密、保密期限、解密、泄密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文件则对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做出了规范例如,《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通用规范》(GB/T 22239-2008)和《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17)等文件就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指导原则、要求和技术、管理和保障措施做出详细的规定定义和意义定密是指对某些涉密信息进行限制,不允许普通人员访问和使用,只有得到相应的安全审查和授权后,才能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
定密是国家对重要的涉密信息进行保障的一种措施,是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级是根据涉密信息的重要程度、危害程度、保密要求等因素来划分的保密等级,常见的有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和公开等五个级别不同的密级决定了不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要求,也决定了涉密信息的使用范围和管理权限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是针对不同涉密信息的特点和需求而制定的,其主要意义在于:1. 确保涉密信息的合理访问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2. 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3. 促进信息科技的创新和共享,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4. 维护涉密信息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尊严,防范恶意攻击和破坏行为内容和要求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定密和密级划分根据涉密信息的性质、用途、管理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定密和密级,确定信息的保密等级和使用权限,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定密和密级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重要性原则: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来确定相应的保密等级;2. 需要性原则:根据使用和保管要求来确定相应的保密等级;3. 统一性原则:保密等级应体现统一的保密标准和管理要求;4. 机动性原则:保密等级应随着信息的变化和情况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和变更。
2. 安全审查和授权涉密信息的获取、使用和处理应按照相应的保密等级和管控要求进行安全审查和授权安全审查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审核、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内容,以确定信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安全授权主要包括访问权限、使用权限和管理权限,以确保信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保障3. 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不同保密等级的涉密信息应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达到最佳的信息安全保护效果保密措施主要包括准入控制、安全传输、安全存储、加密保护和丢失保护等手段,以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保密协议、人员审查、日志审计、事件处理和应急处置等程序,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跟踪和监督4. 定密和密级调整过程在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定密和密级可能会因为信息的变化和情况的变化而发生调整和变更定密和密级调整过程必须遵循保密原则和安全要求,确保信息的正确使用和保障作用该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阶段、审批阶段、操作阶段和监督阶段实施要求为了实现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1. 全面贯彻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确保定密和密级的正确划分和使用;2.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3. 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4. 大力推广信息安全保密知识和技术,提高保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5. 不断改进保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水平和管理效能。
结论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是信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和发展该制度包括定密和密级划分、安全审查和授权、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定密和密级调整过程等内容和要求,必须严格遵循,确保信息的正确使用和保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