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调节综述.docx
9页第十二章代谢调节综述要求掌握: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作用,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模型(乳 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熟悉:通过控制酶活性调节代谢的方式(抑制作用、 别构作用、共价修饰作用)了解:酶的分布区域化,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和反义 核酸的调节重点内容: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模型难点内容: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模型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中,以及在对外环境的反应中各种相关基 因有条不紊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原核生物中,一些与代谢有关的酶基因 表达的调控主要表现为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 基因表达的调控更为复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 mRNA 的形成与使用的调节与控制一、 基因表达1、 概念:贮存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因转录mRNA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2、 基因表达的方式(1) 组成型表达(Cons titutive expression) 基因的表达是持续性的,不受调控的如三羧酸循环中的代谢酶等 2)诱导型表达二、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原核生物在对外环境突然变化的反应中,是通过诱导或阻遏合成一些相应 的蛋白质来调整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由于原核生物的转录与翻译的过程是偶联的, 而且这种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很短,只需数分钟,同时由于大多数原核生物的 mRNA 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因此就消除了外环境突然变化后所造成的不必 要的蛋白质的合成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一个特点是快速下面分别以大肠埃希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lactose operon,属可诱导操纵子) 和色氨酸操纵子(triptophan operon,属可阻遏操纵子)为例介绍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和 转录终止的调控1961年,法国Jacob和F.Monod J.提出了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一)操纵子(operon):指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和操纵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 组成的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协调单位二)操纵子类型1、 可诱导操纵子平时关闭诱导物诱导开放基因产物通常为分解代谢酶代表:乳糖操纵子2、 可阻遏操纵子平时开放代谢物关闭基因产物通常为合成代谢酶代表:色氨酸操纵子三、乳糖操纵子(一)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诱导剂 所谓操纵子是指一些成簇排列、相互协同的基因所组成的单位,也称基因表 达的协同单位(a coordinated unit of gene expression)。
在乳糖操纵子中有Z基因(编 码p -半乳糖苷酶,p —galactosidase), Y基因(编码通透酶,permease), a基因(编 码转乙酰基酶,transacetylase),上述Z、Y、a是结构基因;P (启动子,promoter), 0(操纵基因,operator)是调控基因;1(编码Lac阻遏物,Lac repressor)不属于乳糖 操纵子大肠埃希菌能利用乳糖作为碳源,但要将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催 化此水解反应的是p -半乳糖苷酶由于Z、Y、a以多顺反子(polycistron)形式存在, 即三种基因被转录到同一条mRNA 上,因此乳糖能同时等量地诱导三种酶的合成通 透酶的作用是使乳糖能透过细菌壁,转乙酰基酶的作用还不清楚在大肠埃希菌内, 真正生理性的诱导剂并非乳糖,而是别位乳糖(allo-lactose),也是由乳糖经P -半乳 糖苷酶(未经诱导少量存在于细菌内)催化形成,并再经 p -半乳糖苷酶水解为半乳 糖和葡萄糖二) Lac阻遏物的作用Lac 阻遏物是一种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4 个亚基相同 ( 分子质量 37000) ,都 有一个与诱导剂(生理性诱导剂为别位乳糖,实验常用的诱导剂是异丙基硫代半乳糖 一 IPTG)的结合位点。
在没有诱导剂的情况下,ac阻遏物能快速与操纵基因0结合, 从而阻碍结构基因的转录当有诱导剂与Lac阻遏物结合后,阻遏物的构象就发生 变化,导致阻遏物从操纵基因0上解离下来,RNA聚合酶不再受阻碍,能转录结构 基因 Z、Y、a Lac 阻遏物与操纵基因 0结合时所覆盖的区域为28 bp三)CAP与cAMP复合物在乳糖操纵子表达中的作用大肠埃希菌具有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的特点当大肠埃希菌在含有葡萄糖 的培养剂中生长时,一些分解代谢酶,如0-半乳糖苷酶、半乳糖激酶、阿拉伯糖 异构酶、色氨酸酶等的水平都很低,这种葡萄糖对其他酶的抑制效应称为分解物阻 遏作用(catabolite repression),这种现象与cAMP有关葡萄糖能降低大肠埃希菌中 cAMP的浓度,而加入外源性cAMP能逆转葡萄糖的这种抑制作用cAMP能刺激多种 可诱导的操纵子(inducible operon),包括乳糖操纵子转录的启动从这点上来说, cAMP在细菌和哺乳动物中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作为饥饿信号(hunger signal),但作 用机制全然不同,在哺乳动物细胞,cAMP的作用是激活蛋白激酶,再由蛋白激酶磷 酸化其他靶蛋白质分子,例如,调控糖原合成和分解的机制;而细菌中cAMP的作用 是通过和一种称为分解物基因激活物蛋白(catabolite gene activator protein , CAP) 结合后发挥作用。
CAP 是一种具有两个相同亚基的蛋白质,每个亚基都具有与 DNA 结合的结构域和与 cAMP 结合的结构域 CAP 与 cAMP 结合的复合物才能刺激操纵子 结构基因的转录在乳糖操纵子上CAP与DNA结合的区域正好在启动子P的上游 当没有葡萄糖存在(或低浓度葡萄糖)时,cAMP-CAP复合物结合到相应的DNA序列, 并刺激 RNA 聚合酶的转录作用(能使转录效率提高 50倍),这种作用当然是在没有 Lac阻遏物与操纵基因0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图15-5)在没有CAP-cAMP的情 况下,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并不形成具有高效转录活性的开放复合体,因此乳糖操 纵子结构基因的高表达既需要有诱导剂乳糖的存在(使Lac阻遏物失活),又要求无 葡萄糖或低浓度葡萄糖的条件(增高cAMP浓度,并形成CAP-cAMP复合物促进转 录)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情 况:第一,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相关基因表达的外界信号,如葡萄糖,乳糖浓度的变 化是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是否转录的外界条件和信号;第二,基因表达的负调控 (negative regulation) ,即调控蛋白质与相应的 DNA 序列结合后,能阻遏基因的表达, 如 Lac 阻遏物与操纵基因 O 结合后就抑制了结构基因的表达,在乳糖操纵子这种阻 遏作用能被诱导剂解除;第三。
基因表达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即调控蛋白 与相应的 DNA 序列结合后,能促进基因的表达如 CAP-cAMP 就是一种在多种原核 生物操纵子中发挥正调控作用的复合物四、色氨酸操纵子 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阶段,也可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基因包括编码5种酶的基因E、D、 C、B、A, 5种酶在催化分支酸(chorismate)转变为色氨酸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结构基 因中还包括L基因,其转录产物是前导mRNA,调控元件有启动子P和操纵基因0(图 15-6)色氨酸操纵子表达的调控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阻遏物的负调控,另一种 是通过衰减作用(attenuation)一) 阻遏物对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 色氨酸阻遏物是一种同二聚体蛋白质 (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有107 个氨基酸残基色氨酸阻遏物本身不能和操纵基因 0 结合,必须和色氨酸结合 后才能与操纵基因 0 结合,从而阻遏结构基因表达,因此色氨酸是一种共阻遏物 (corepressor) 二) 衰减作用对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色氨酸操纵子转录的衰减作用是通过衰减子(attenuator)调控元件使转录终止。
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子位于L基因中,离E基因5'端约30—60 bp大肠埃希菌在 无或低色氨酸环境中培养时,能转录产生具有6720个核苷酸的全长多顺反子mRNA, 包括L基因和结构基因培养剂中色氨酸浓度增加时,上述全长多顺反子mRNA合成 减少,但 L 基因 5'端部分的 140 个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并没有减少这种现象是由 衰减子造成的,而不是由于阻遏物-共阻遏物的作用所致这段140个核苷酸序列就 是衰减子序列衰减子转录物具有4段能相互之间配对形成二级结构的片段,片段1-和2配对 形成发夹结构时,片段 3和4同时能配对形成发夹结构;而片段 2和3形成发夹结 构时,其他片段配对二级结构就不能形成片段3+和4及其下游的序列与p因子 不依赖转录终止有关序列相似L基因的部分转录产物(含片段1)能被翻译产生具有14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前 导肽) ,其中含有两个相邻的色氨酸残基编码此相邻的两个色氨酸密码,以及原核 生物中转录与翻译过程的偶联是产生衰减作用的基础当 L 基因转录后核糖体就与 mRNA结合,并翻译L序列在高浓度色氨酸环境中,能形成色氨酰-tRNA,核糖体 在翻译过程中能通过片段 1,同时影响片段 2 和 3 之间的发夹结构形成,但片段 3 和 4 之间能形成发夹结构,这个结构就是 P 因子不依赖的转录终止结构,因此 RNA 聚合酶的作用停止。
当色氨酸缺乏时,色氨酰-tRNA也相应缺乏,此时核糖体就停 留在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的位置上,片段 1 和 2之间不能形成发夹结构,而片段 2和 3 之间可形成发夹结构,结果使色氨酸操纵子得以转录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简介(本节选学)在转录水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调控机制基本相似,但至少在三方面真核生物 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转录的激活与被转录区域的染色质结构变 化有关;第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有负调控和正调控,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以正调 控为主;第三,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细胞内区域化上是分开的,转录 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进行一、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结构的变化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仅有很小部分的序列是编码蛋白质的在哺乳动物,只有 2% 的 DNA 序列编码蛋白质,这部分序列的 DNA 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成为具有各种功能 的蛋白质其中,有些基因的表达是比较恒定的,其转录产物在所有的组织细胞中 都存在,这类基因称为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这类基因的表达称为组成 性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有些基因的表达会因为细胞对信号分子的反应 而发生变化,称为可调控的基因表达(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区域的 DNA 通常是去甲基化的启动子附近 DNA 序列的 甲基化可以抑制转录起始,与基因静止相关甲基化一般发生在具有 CpG 序列的胞 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DNA甲基化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上述这些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结构的改变,都是为转录的启动作准备,使 RNA 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得以接近被转录基因的调控序列基因活化的过程是染色质 与转录相关的结构改变的过程,此过程称为染色质重建(chromatin remodeling)二、参与基因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一)顺式作用元件这类调控元件是指那些和被转录的结构基因在距离上比较接近的DNA序列,包 括启动子(及启动子上游近侧序列)及增强子等1. 启动子和启动子上游近侧序列 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启动子和启动子上游近侧 序列中有 3 种短序列的突变能导致启动子功能的丧失,这 3 种短序列分别是 T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