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尔夫音乐游戏的实践与应用.doc
11页奥尔夫音乐游戏的实践与应用内容提要: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要求教师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音乐游戏除了 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音乐教学中的听、说、读、唱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游戏的实践与应用做了论述 关键词:原本性音乐 音乐游戏 游戏应用 一、概念界定 “奥尔夫”音乐与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中都提到音乐活动的游戏化。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美本文所提的奥尔夫音乐游戏的实践与应用,在奥尔夫音乐游戏中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玩是人的天性,音乐是人的本能课程以人的音乐本能为载体,以游戏的形式,强调综合性、多样性突出在音乐游戏中感知、学习、成长的教育形式,通过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二、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游戏原理与区别 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 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4、自生命开端的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三)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区别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BORING”,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总把学习歌唱,学习相关的音乐能力作为活动目标,所以活动过程中很注重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无疑给老师和孩子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谈何容易。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恰使这种奢望成为可能,他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老师不会要求孩子怎么做,更不会要求孩子跟着做,而只会不断地给一些语言暗示,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寻找感觉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用担心“学不会” 而徒增心理负担,只会在活动中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如奥尔夫音乐中用得很多的一种活动,跟老师的节奏随意走动刚开始只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也就是平步走和快步走的区别,但慢慢会加入二分(慢步) ,或刮胡(拐弯)的声音,孩子们很乐衷于这样听节奏随意的走动,他们会开心地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他们会乐在其中,乐此不彼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 奥尔夫教学目标 一般音乐教学 (1)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精神 一般音乐教学的方式从人的本性出发 仅从音乐教师的观念出发(2)杜绝强制,使个性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强制起支配作用;有或无意识的抹杀个性(3)强调乐趣,并通过启发,不断促使学生思考,砖研,能动地尝试和实践只过分的强调“勤学苦练”;教学基于并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教导(4)诉诸感情,强调直观性 诉诸理性,以口头传授为主(5)主要通过唱奏音乐实践去学习音乐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导去学习音乐(6)音乐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游戏:常常把音乐作为一种游戏去从事,而游戏也具有充分的音乐性音乐和游戏往往被割裂开,甚至成为对立场(7)通过主动性的活动走向创造性 使学生总停留于被动的地位以及模仿的阶段(8)即兴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局限于照谱唱(9)音乐教学中有机的包含着音乐、语言和动作等因素,并使之结合为一整体音乐教学中只鼓励地从事音乐教学,而且往往也只限于声乐(10)强调原本性(元素性)的作用及其教学以原始、肤浅、幼稚的东西取代原本性的东西三 、 奥 尔 夫 音 乐 游 戏 特 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联,强调兴趣性、愉悦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强调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音乐活动的方式方法方面,强调自由、灵活、多样、在玩中学。
游戏过程中重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性 :在音乐活动中极其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情感、思想十分强调即兴式的创作与表演一) 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据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歌唱、律来引导幼儿去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奥尔夫采用的教学方式无疑使人眼前一亮,它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情景:没有桌椅的课室;学生不用挺直腰板,不用盯着黑板一动不动,不用保持始终如一的安静聆听;孩子甚至可以在地板上摸爬滚打,可以开怀大笑,可以兴奋欢呼,没有了规矩与束缚,但却在欢乐中达到了学习、训练的目的,这就是其成功所在它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在释放个性中完成学习与创造无可厚非,它的确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法动、乐器合奏、即兴创作等运用声音造型(歌唱、朗诵)、动作造型(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身体造型(身体器乐活动的声势活动)及奥尔夫乐器,来引导幼儿去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
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奥尔夫采用的教学方式无疑使人眼前一亮,它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情景:没有桌椅的课室;学生不用挺直腰板,不用盯着黑板一动不动,不用保持始终如一的安静聆听;孩子甚至可以在地板上摸爬滚打,可以开怀大笑,可以兴奋欢呼,没有了规矩与束缚,但却在欢乐中达到了学习、训练的目的,这就是其成功所在它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在释放个性中完成学习与创造无可厚非,它的确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法分为以下发方面 1、 动 作 很 多 孩 子 在 呀 呀 学 语 的 时 候 , 听 到 音 乐 响 起 来 , 就 能 转 转 手 腕 跺 跺 脚 , 做一 些 简 单 的 动 作 。
想 来 , 跟 着 音 乐 起 舞 , 也 算 是 人 的 天 性 吧 奥 尔 夫 教 学 法 之所 以 有 这 样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 正 是 抓 住 了 孩 子 生 性 好 动 , 精 力 充 沛 这 一 年 龄 特点 奥 尔 夫 音 乐 教 学 法 用 的 最 多 的 就 是 身 势 动 作 , 他 的 教 学 法 理 念 是 开 发 学 生原 本 性 的 教 育 , 它 的 目 的 是 激 发 每 个 幼 儿 的 生 命 活 力 , 每 个 学 生 和 老 师 一 起 参与 , 以 节 奏 为 基 础 , 结 合 身 体 律 动 , 将 动 作 、 舞 蹈 、 语 言 联 系 起 来 这 也 是 孩子 天 生 的 表 现 形 式 2、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3 、即兴创造性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
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