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星制造--浅析法拉奇成功的奥秘【新闻传播学类论文设计】.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773089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闻传播学论文■明星制造「浅析法拉奇成功的奥秘内容提要:欧丽亚娜•法拉奇(O r i a n a F a 1 1 a c i )是2 0世纪最著名 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被誉为世界第一 女记者她那传奇的一生,吸引了无数渴望探险的人们那么,她是怎样使自己 成为一个明星的呢?本文将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关键词:法拉奇 采访 新闻 明星欧里亚娜•法拉奇(O r i a n a Fallaci),1930年6月29日出生 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之一、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一个人跻身于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何况得到这 么多领域的认同?她在新闻界取得的成就被视为一个奇迹,作家圣•阿里科说她取得了般 的闻工作者用15 0年的时间也不能完成的新闻业绩她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小说家从小她便博览群书,埋头苦学,梦想当一 名世界闻名的作家现实迫使她选择了做记者不过,她却是隐身于新闻工作者 队伍中的小说家不说她的《印沙安拉》被誉为20世纪的《伊利亚特》,单从 她的新闻报道方面来看,《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 际政治关系风云录。

      法拉奇本人就是一本书,她的妹妹宝拉评价说:“我姐姐是-本敞开的书这书是用中文和梵文写成的 j对西方人来说,中文和梵文意 味着神秘本文就是要试着揭开法拉奇神秘的面纱,主要从她时刻将自己置于舞 台中心和独特的采写风格两个方面来浅析她成功的原因一、舞台中心的主角法拉奇从一开始就找到了一种适合表现自己的方式:新新闻主义写作后来 她不断地对之加以锤炼、改进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闻学流派之 一,熔新闻与小说于一炉倡导新闻必须提供比事实更重要的东西,即写作的风 格与质量,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不仅获得事实,更重要的是获得阅读时的审美愉 悦从法拉奇的新闻实践看,她是一位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实践者,用文学手段代 替传统的报道是法拉奇的长处所在她强调新闻不仅要有引人注目的重大的、吸 引人的、具有刺激性的事件,同时,更耍有作家自己的思想,特别是耍使文章有 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息法拉奇说:“我是一名演员,一个自我中心者只 有把我放人报道中时,该报道才是最好的 k法拉奇把写文章当作了供自己表 演的舞台她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观点、见解、感情和倾向融人报道中,对所写 人物自由地进行道德判断她极少借助纯粹的记录性陈述,而是始终在叙述中掺 杂着个人的感受。

      她不承认新闻报道中存在着公正与客观,觉得所谓的客观性是 虚伪的或假想出来的:“记者写报道的时候只能凭自己的良心1她运用文学化的新闻工作表达自己,并把她本人的一切突显在作品的内 容中我们在她的作品中与她共同经历冒险事件,共同体验爱情滋味,共同分担 哲学与政治上的焦虑正如圣•阿里科所说:“法拉奇把自己造就成了明星,她 是现代神话创作过程中的典型代表m犹如当年的格瓦拉、海明威,她是一个 魅力四射的人物法拉奇作为一名记者介入新闻报道使文章自始至终都令人激动在报道为 采访玛丽莲•梦露所做的种种努力中,她将自己寻找梦露的过程活灵活现、生动 细致的描绘出来,让读者与她一起体验寻“梦”的激动她采用第一人称的报道 方式,让整个世界都把她为一 •睹女星风采而进行的艰辛力程当作中心话题来谈 论,展示出她自己的个性梦露没有见到,但人们却认识了一个明星般的女记者 意大利读者为法拉奇疯狂而不是为梦露荧国最大的城市关注着法拉奇的努力, 记者们都想报道她,四处追随着她她把自己的声音、把悬念融入叙述,让读者 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在文章结尾邀请梦露方便时到她家做客更使报道充满了喜 剧化的色彩法拉奇总是以第一人称的亲历式报道完成作品,她将个人经历的点滴细节 插入作品,通过个人的感受和判断,以真实感获得读者的信任。

      在许多重大事件 的报道中,法拉奇本人既是事件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讲述者,其作品就是亲历者与 读者“面对面”的讲述和聆听但没有辆牲过准确性的原则1968年9月,第1 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举行,此举招来的是大 规模的学生反政府运动她在报道中让事实说话,但却依然牢牢占据着戏剧舞台 的中心在参加一次遭军方野蛮镇压徳学生示威活动中,法拉奇身受重伤,《奥 丽亚娜•法拉奇报道:血洗之夜我不幸受伤》讲诉她的历险经历:“子弹在我 们头上呼啸我听到人们在呼喊……我左边那个人受了伤……一颗子弹打穿 了水管,水向我们喷射过来,我们……浸泡在被血染红的水里 n作品具有类 似历险小说的特征率直有力,引人人胜附带的照片有力的补充和说明了她的 个人形象作者在这里巩固了她女英雄的形象:面对专制主义,一位追求自由与 公正的女记者挺起了胸膛真正使她赢得巨大荣誉的是对越战的采访她以《欧洲人》周刊记者的身 份来到越南采访越战,在战争中数次被弹片击伤,幸好及时被送到医院救治她 开始了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及时而又切中时弊文章被世界各国的报刊 广泛刊载或转载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她的文章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文学 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剥离事物,展 现出了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

      她用虚构的手法撰写非虚构作品并在文章中 将自己塑造成东南亚的明星她正在成为一个锋芒毕露、渴望控制他人的那位“法拉奇”,在几乎每一 部作品中都不断重塑和强化着自己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已然是一位冉冉升 起的明星不过,使这颗明星光芒四射是在她采访英吉拉•甘地、瓦文萨、基辛 格等政治巨头的时刻二、政客头疼的记者法拉奇早年的闻名为她能够有机会采访到各国的政治巨头奠定了基础她 采访过邓小平、基辛格、甘地、瓦文萨、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等非凡人物 和政治巨头面对这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她始终摆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 并让全世界为之叫好,让那些大人物感到害怕她的采访方式,与其说是采访, 不如说更像吵架一一勻各国重要的政治领导人吵架法拉奇拥有桀鹫不驯、藐视 权贵的个性和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她在每次采访前都做认真、细致、严谨的准 备工作,因此能够面对众多世界政治风云人物,不卑不亢,主动进击,写出一篇 篇独树一帜的政治访问记成功的谈话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她善于提出一些让人无法拒绝的出其不意的问 题,让对方不知不觉的掉进圈套她向往绝对自由,极端痛恨权力,认为暴君或总统,刽子手或将军或受人 热爱的领袖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不人道的和可憎的。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当她采访 这些人物时,总乐于提出刻薄、刁钻、尖锐甚至尖酸的问题,令对方头疼不已 而她正是以提问尖锐、言辞雄辩、透视独特、资料新颖的新闻个性而影响日增的 她在采访中常常与采访对象争论起来,把提问变成正面攻击许多叱咤风云的政 坛要人都在她炮火般的问话中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正好是她想要的法拉奇看基辛格是个:“粗壮的矮个子,顶着一个抵羊般的大脑袋”在 采访他的时候,她问道:“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 在阮文绍和黎徳寿之间选择一人共进晩餐……那您选择谁?” 0这种问题大槪只 有法拉奇式的才能问得出在法拉奇的旁敲侧击下,基辛格发表了他著名的牛仔 言论就因为这个言论,基辛格饱受新闻界的批评,他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声 称接见法拉奇是自己“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得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 的意见,当直接问他时,阮文绍矢口否认了这种传言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 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 ”阮文绍听后, 动情地描述了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了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后,法拉奇 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应行存款和住 房对吗? ” P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澄清这一 “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 道出他的“少许家产”。

      如此一来,阮文绍是否真的如传言中的那么腐败,还是 如他所言并不富裕,已呈现大家面前,读者大可根据他所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 己的判断在采访邓小平的时候,她同样借问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否会永远悬 挂着来了解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总之,冒险、冲突、历史事件和个人风格使法拉奇的采访记精彩纷呈法拉奇力 图使自己的采访记具有文学美,将文学性融入报道中,认真精确记录每一句话, 按事先构想好的方式撰写采访这些采访记不仅体现了法拉奇的新闻采访技巧和 专业训练素质,而且放射出一种罕见的精神力量:挑战权力,拒绝谄媚《风云 人物采访记》被《华盛顿邮报》誉为“采访艺术的辉煌样板《滚石》杂志则 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文集连《花花公子》杂志也忍不住评论说,“如果你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这么乱,法拉奇的采访中有答案:那些自吹自擂的 家伙们在左右着世界/ q就凭这本书,法拉奇确立了她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 的地位在采访世界风云人物的过程中,法拉奇本人同时成了一个神话般的人物, 也成了被新闻界追逐的风云人物她的…次次采访是制造神话的过程,是某种仪 式,这种仪式使得她一个一个地遭遇巨人哥利亚,并且一个接一个地战胜他在 公众的心目中,她的经历近乎神话,而她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在不断地重塑和强 化着这个神话,凸现着一个为追求真理与自由而不惧死亡、正直无私的新闻工作 者形象。

      当然,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既要有自身的主观努力,也耍有客观的条件机遇法拉奇的人生经历本就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她亲 历二战,1950年任《晩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 者采访过越南战争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冲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 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 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些丰富的经历与她的成功相互交织,塑造出了明星般的 奥里亚娜•法拉奇不管法拉奇用的是什么方法,她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是不争的 事实分析她的成功之路对后来者不无裨益,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所在了注释:J刘宇晖、刘宇新编著,《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四川人民出 版社1997年第1版,第370页klmn (美)圣•阿里科(Santo-L-Arico)著,李青藜译,《女人与神话:奥丽亚 娜•法拉奇传》,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82页,第76页,第3页,第 136页op (意)奥里亚娜•法拉奇(Or i a na F a 1 1 a c i )著,嵇书佩、乐华、 杨顺祥译,《风云人物采访记》(全译本),新华出 1988年第1版,第15 页,第55页q《我们也可以说不》,2002年6月19日,http://218.65.112.180参考文献:刘宇晖、刘宇新编著,《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7年第1版(美)圣•阿里科(Santo・L・Ai*ico)著‘李青藜译‘《女人与神话:奥丽亚娜•法 拉奇传》,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版(意)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 a 1 1 a c i )著,嵇书佩、乐华、 杨顺祥译,《风云人物采访记》(全译本),新华出 1988年第1版(意)奥里亚娜•法拉奇(O r iana F a 1 1 a c i )著,毛喻原、王大迟译,《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海南出版社2002年第1版(意)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 1 1 a c i )著,郭毅译,《人》, 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1版windyanny 《法拉奇新闻作品中文学技巧的运用》,《新闻考硏风雨路一一敏 思博客》,2004年5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