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9236919
  • 上传时间:2019-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6.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上)2009-7-10  内容提要:文章扼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工业,发展成就,发展经验,兼并重组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国防的巩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60年的风雨兼程中,我国钢铁工业经历过坎坷和曲折,更有过乘风破浪、快速发展的辉煌在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回顾我国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60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钢铁工业未来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949—1957)   我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于1890年成立的汉阳铁厂但由于制度缺陷和长期战乱,钢铁工业发展相当缓慢。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能生产钢铁的大企业只有19家,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座高炉、12座平炉、22座小电炉,当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相当于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的1/6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进行的第一步工作是对已有的钢铁企业进行接管1947年至1950年相继接管了30多家钢铁企业第二步是组织企业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7月,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鞍钢、本钢率先恢复生产此后,钢铁工业恢复生产工作迅速由东北向全国展开短短的3年间,全国共恢复和扩建高炉34座,平炉26座到1952年,全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34.9万吨、192.9万吨和112.9万吨,全面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1949年增长6.1倍   1953年至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在苏联的帮助下钢铁工业开始了大规模投资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建设武钢及鞍钢和本钢的改扩建等8个重点钢铁项目此外,还改扩建了河北龙烟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湖北大冶特殊钢厂等8个限额以上的钢铁项目;以及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第一钢厂等23个限额以下钢铁项目一五”时期,钢铁工业的基建投资额达34.5亿元,占全国工业基建总投资的13.9%。

      其中,鞍钢的改建投资为15.45亿元,占该时期钢铁工业总投资的44.8%经过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鞍钢、武钢、包钢鼎足而立的新局面到1957年,全国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鞍钢钢产量29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4%;实现工业产值46.5亿元,比1952年增长2.7倍   2.大跃进和钢铁工业的调整、整顿(1958—1965)   在“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进展的背景下,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这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国民经济要“大跃进”的社论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在1962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钢铁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在1972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钢铁产量赶上或超过美国,会后,工业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甚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8月召开会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即从535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由于1至8月全国实际产钢量只有450万吨,全年要完成1070万吨的高指标,意味着要在该年剩下的1/3的时间内完成全年计划的3/5为了实现这一按常规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国家提出要打破常规大跃进,全国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总动员,一起大炼钢铁。

      通过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1958年的钢产量虽然达到了1107万吨,实现了既定的翻番目标,但所生产的钢中有1/4以上是不能用的劣质钢由于头脑发热,1959年又提出在上年的基础上产量再翻一番的高指标,继续钢铁大跃进,但当年实际产量只有1387万吨1960年钢产量虽然达到1866万吨,但由于轧钢能力不足,生产的钢不能顺利转化成材,结果造成钢锭积压,企业效益不佳全年钢铁工业实现利润仅3.83亿元,比1957年的10.65亿元下降了65%更为严重的是,持续3年的大炼钢铁和“以钢为纲”,还造成了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关系和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结果1961年被迫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钢铁工业的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缩短钢铁工业战线,精简职工从1960年底到1962年底,钢铁行业的职工人数从373.3万人精简至75.7万人2)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停建了大部分项目1961年钢铁工业的基建投资缩减为11.88亿元,1962年进一步减至5.07亿元3)大幅度调低钢产量计划指标1961年钢产量年度计划指标调低至850万吨1962年钢产量指标调低至600万吨到1962年底,钢产量虽然从上年的870万吨减少至667万吨,但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以及钢铁工业内部矿山、冶炼和加工各环节平衡关系有所改善。

         1963年至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实行对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钢铁工业在这3年的继续调整期间,一是增加供应农业用的钢材生产数量3年调整时期,供应农业用的钢材达到了188.7万吨,比“一五”计划时期增长近1倍二是把扩大品种、提高质量和满足国防工业对尖端材料的需求摆在了突出位置针对当时钢材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的情况,冶金部组织企业加强科学实验研究,提高设备装置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潜力,试制新品种,增产稀缺品种三是加强矿山建设力度,解决钢铁工业内部比例失调问题在3年调整期间,矿山投资占钢铁工业总投资的比重,由“一五”计划时期的16.1%提高到22.7%—29.7%   经过1961—1965年的5年调整,钢铁工业生产有了恢复性的增长,钢材品种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绝大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参见表1)   3.十年文革中钢铁工业的停滞和徘徊(1966—1976)   经过5年的调整,钢铁工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本应是钢铁工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但是,就在“三五”开局之年的下半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钢铁工业正常生产秩序完全被打破了。

      从1967年初到1968年底,钢铁行业一直处于夺权、武斗、停产的极度混乱之中,钢铁工业出现严重倒退,钢产量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1967年,全国钢产量下降至1020万吨,比1966年减少了1/31968年,又下降至904万吨,比1967年又减少了11.4%同时,钢铁工业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也出现了严重的倒退1968年与1966年相比,高炉利用系数下降了18.1%,生铁合格率降低了1.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更是下降了72.1%,而入炉焦比却上升了13.3%   钢铁生产的严重倒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1968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有冶金部、煤炭部和几个军工生产部门重点企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要求这些部门和企业停止武斗,尽快恢复生产在这种背景下,钢铁工业开展了恢复和整顿工作1)逐步恢复原来的生产指挥组织系统1970年1月,冶金部发出正式通知,要求各企业把生产组织重新恢复为厂、车间、工段和班组的建制,被迫更名的企业要重新恢复其原来的名称2)陆续把下放到“五七”干校和农村的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调回原单位工作,或重新安排工作,同时将支“左”军代表陆续撤走3)加强企业管理1970年1月,冶金部召开10家重点钢铁企业生产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4)大抓矿山建设为改变黑色金属矿山因长期武斗而停产和破坏严重的局面,国务院业务组于1970年初提出要“大打矿山之仗”随后,在国务院的支持下,冶金部在本溪召开了矿山工作会议,并在一段时间内重点抓了矿山建设,使铁矿石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国铁矿石产量由1968年的2679万吨增加至1970年的6422万吨,增长了1.4倍5)恢复和抓紧“三线”工程建设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纳入“三线”建设的钢铁项目包括攀枝花钢铁基地、成都无缝钢管厂、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昆明钢铁厂、贵阳钢铁厂、遵义铁合金厂等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这些项目要么处于停工状态,要么工期比计划大大延长在这次恢复工作中,被停工的项目开始复工,被延期的项目开始加快进程1970年7月攀钢建成出铁,次年出钢,成为我国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1970年9月,西北“三线”建设重点工程酒泉钢铁公司的1号高炉建成投产   通过上述工作,全国钢铁生产得以止跌回升,1969年生产钢1333万吨,比上年增长47.5%;1970年生产钢1779万吨,同比又增长了35.5%,超过“三五”计划预定的产钢1600万吨的计划指标量:1971年钢产量突破了2000万吨;达到2132万吨,比上年增长19.8%。

        1972年:中央决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技术装备国家计委针对我国钢铁工业“钢不成材,材不对路”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的批准1974年9月,一米七轧机系统的项目引进正式在武汉钢铁公司实施这个以40亿元的代价引进的具有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轧机系统于1978年12月建成投产,并形成了300万吨热轧板卷的生产能力,缓解了我国国民经济所急需的热轧带钢、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和冷轧硅钢片等钢材品种短缺的矛盾这对后来武钢的改造和钢铁工业发展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是“文革”时期钢铁工业少有一个亮点工程   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钢铁企业中一批懂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干部受到打压,一些不懂钢铁的外行取得了企业领导权,再加上长期的高指标、长战线、瞎指挥,致使钢铁工业资金、设备浪费严重,行业发展又出现了倒退,1974年以来钢产量出现大幅下降本来1974年至1976年这3年的计划产量都是2600万吨,而实际上1974年只生产2112万吨,比1973年减少410万吨;1975年生产2390万吨,比1973年减少132万吨;1976年生产2045万吨,比1973年减少477万吨,仅相当于1971年的水平,产量整整倒退了5年。

      同计划相比,3年共少生产钢1322万吨(参见表2)  总之,十年文革,我国钢铁生产出现了十年起伏、十年徘徊,加上管理混乱,使得1976年钢铁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1966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钢铁工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参见表3)  4.钢铁工业的发展新起点和改革的起步与展开(1977-1991)   粉碎“四人帮”后,钢铁工业与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所有钢铁企业先后开展了恢复性和建设性整顿,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重新建立了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等考核指标这样,钢铁工业迅速结束了文革十年的徘徊局面,1977年产钢2374万吨,1978年一举突破3000万吨大关,登上3178万吨的新高峰但是,由于这段时间内,政治上、经济上的“左”的思潮还没有根本清除,还一度出现了“洋跃进”,提出要在10年内再建10个大型钢铁基地、钢产量到1985年要达到6000万吨等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给钢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我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起点1978年10月,重庆钢铁公司和成都无缝钢管厂—被四川省委确定为率先进行扩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大唐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内蒙分部(呼和浩特)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docx 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嘉暖热电有限公司招聘公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配电安规通用部分(重点人员)模拟(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国控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贵州汇智达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安徽铜陵县枞阳县供销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大足区国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物业管理师》三级模拟试题(11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青河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成都市西体路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九所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海滨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下属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