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刑罚介绍.pptx
53页古代刑罚,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yì]、刖[yuè]、宫、大辟[dà pì];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一般将前者称为奴隶制五刑,后者称为封建制五刑五刑是对中国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并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旧五刑(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旧五刑(奴隶制五刑),黥[qínɡ],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适用于异族俘虏和其他罪人.商朝惩戒官吏.,劓刑,劓:割鼻子 劓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这种刑罚大约起于商代《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 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刖刑,刖[yuè]:刖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句中记载的就是这种刑罚 决关梁、 越城郭盗窃者宫刑,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男子阉割生殖器,女子幽闭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做隐宫、下蚕室。
大辟,即死刑,分为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戮刑是既剥夺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罚古时戮刑可以分为两种,生戮和死戮生戮是先戮后杀,死戮是先杀后戮 戮刑是对要受刑的人的一种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后,都注重人的尊严和荣誉,处死犯人时一般要秘密处死生戮,生戮:生戮也是戮刑中的一种,生戮指的就是在犯人还活着之前,对他进行人格侮辱后,在将其杀死比如在执行之前,先将犯人进行游街,然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所犯的罪行,让他的亲属知道,有这样一个亲戚是他们的耻辱,然后在将其杀死,这就是生戮了死戮,死戮:死戮和生戮就是相反的了,是先将犯人给处死,然后再对其尸体进行游街示众,甚至是还有让受到伤害的人对其尸体进行鞭尸的行为,这就是鞭尸扬灰的意思了烹刑(汤镬),汤镬[tāng huò]: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车裂,车裂:车裂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秦惠王车裂商君”,商鞅就是受车裂之刑而死的枭首[xiāo shǒu],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处示众弃市,弃市:弃市是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秦、汉、魏、晋各代,这种刑罚极为流行隋唐两代以后,虽然没有列为刑罚种类,但是执行死刑,一般都用弃市,绞刑:实际上分成缢死和勒死两种缢死,俗称吊死,是指以绳索将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凌迟,凌迟: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法外另设立凌迟一条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剐刑”)正式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凌迟,在汉语中,“凌迟”也做“陵迟”,“陵”是土丘,“迟”是动词,意思是“缓缓刮平”荀子有言,“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三尺陡岸,空车上不去,百仞高山,车可负重登顶,为啥,因为山坡缓缓于是,缓缓登山,慢慢割肉,奥妙尽在其中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1905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 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 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 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 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 第八刀,枭首。
肢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新五刑(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笞,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种,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于五十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杖刑,杖:杖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徒刑,徒,强制犯人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流刑,流刑,是指古时的一种刑罚,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刑罚此刑始于秦汉 , 隋定为五刑之一,沿至清 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死刑,死刑分绞刑和斩首等,女性五刑,刑舂,拶[zā]刑,杖刑,赐死,宫刑,刑舂,刑舂,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五刑之一 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为五刑中较轻的刑罚拶[zā]刑,拶刑是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的刑罚, 故又称拶指(用拶子套入手指,再用力紧收,是旧时的一种酷刑),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杖刑,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种刑罚,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脱掉中衣(内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臀部 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赐死,赐死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特有的一种对身份特殊的人(贵族、大臣、奴婢或妃嫔等)采用赐毒酒、赐剑、赐绫、赐绳等物,由其自毙,对其实施死刑的制度赐死制度最早产生于商代,贯穿中国古代直至晚清鸩毒:毒酒,毒害,谋害多所鸩毒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 常用于赐死情况,鸩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较人道的方式宫刑(女性),宫刑对男女都有,对男无须多言宫刑对女性实施是确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对女性施行但实施方法,则众说纷纭,较复杂其他刑法,髡(kūn),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阴阳头,插针,用针插手指甲缝,常用于女囚膑,膑[bìn]:膑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司马迁传》中“孙子膑脚”即指膑刑贴加官,贴加官也叫开加官,主要是用于对封建体系下的官员刑讯逼供不像打人会留痕迹招了就蹬腿或者是杀人不留痕迹剥皮,犯人被剥下来的皮肤会被挂在衙门口,以此体现威严。
这种刑罚开始时,受刑者首先会被吊起四肢面朝内绑在一块立起来的木板上然后刽子手会从犯人脖子的脊椎处一刀划下去,把犯人背上的皮肤开分成两半之后用刀子一点点讲骨肉和皮肤分离最后将整张皮肤一把撕掉,就完成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标准的剥皮的方法然而还有一种民间流传的方法,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传说在清朝的时候,犯人会被埋在土里,只留出一个脑袋然后行刑者在犯人头顶划出一个十字,灌入水银,因为水银比人血的密度大,所以更重一些,因此会把人的皮肉撕扯开而犯人救会因为受不了疼痛而扭动,最后一下子从头顶的十字钻出来,只剩下土里的一张人皮俱五刑,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大卸八块这种刑罚会锯断人的双腿,打断双手,割掉耳鼻舌,挖掉眼睛这种刑罚本来不是死刑,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承受不住这种痛苦,最后死去而承受过这种痛苦还活下来的就是最出名的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被锯掉四肢切断五官,戳瞎双眼,熏聋耳朵,割掉了舌头装在桶里面,简直非人为虿盆,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的古称 古代酷刑,将作弊官人跣剥干净,送下满是蝎子和毒蛇的坑中棍刑,即木桩刑, 这里要说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而是拿根棍子直接从人的嘴或肛门里插进去,整根没入,穿破胃肠,让人死得苦不堪言。
脑箍,武则天时期酷吏索元礼发明了一种铁箍,有点类似于手动版的“紧箍咒”将铁箍给犯人套在头上,在铁箍和头皮的空隙加木楔,有铁锤敲打铁箍越收越紧,受刑者疼痛如刀劈,甚而至于头颅开裂脑浆溢出,此种刑具便叫脑箍宋代的脑箍是用结实的绳子箍住头部,再加钉木楔,明代镇抚司的刑具库中也有脑箍抽肠,具体做法是把一条横木杆的中间绑一根绳子,高挂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铁勾,另一端缒著石块,像是一个巨大的秤将一端的铁勾放下来,塞入犯人的肛门,把大肠头拉出来,挂在铁勾上,然后将另一端的石块向下拉,这样,铁勾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肠子就被抽出来,高高悬挂成一条直线犯人惨叫几声,不一会就气绝身亡站笼,又称立枷,是枷号的一种发展后的形式这种特制的木笼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脚下可垫砖若干块受罪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一般站笼中囚犯所站高度以脚尖刚碰到砖头为度,据说能拿银子进行贿赂的,会多垫一块砖或者在中间加一根扁担,能稍微减轻一些痛苦有的死刑犯会被如此示众三天后论斩,有的则被活活吊死凿头,这个行刑方式实施起来需要两个人配合,其中一人用铁夹将犯人的头部固定,另一人用凿子和铁锤对犯人头部进行击打,直至凿破头骨脑浆四溢犯人死亡。
在行刑过程中犯人会因为疼痛而产生反抗,使得无法一击致死,需要多次击打才能完成整个行刑过程,因此该酷刑可以说是十分残酷其具体产生时间暂时无从考证炮烙,炮烙:炮烙相传为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被烧死腰斩,腰斩:腰斩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菹醢,菹醢:菹醢(zū hǎi),一种酷刑,把犯人剁成肉泥.,铅的熔点是327.5°C,所以无论灌锡或灌铅都能把人烫死而且熔化的锡或铅一入肚腹就会凝固成硬块,这种重金属的重力也能致人死命活埋,一般用于大规模屠杀活埋是战争时常用的手段因为省力,速度也快战争时的活埋,都是叫战俘自己挖坑,有时会先杀死俘虏再把他们推下去,但时间不够的时候(或是要省子弹时),就直接把他们推进去以后盖土 中国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西晋王衍为石勒所害,死于活埋比较狠一点的,会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开始凌虐金瓜击顶是我国古代酷刑之一,即使用瓜形铜锤击打受刑人头顶,致其死亡的残酷刑罚方式关于此刑罚方式出现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首现于商纣(《封神榜》中,纣王欲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施以金瓜击顶--但没有成功。
推广于汉末,盛行于中唐;另一说法是此法源自女真人,元明两朝盛行[kū tī] 刳 剃为剖杀,割剥之意,是专门用来对付怀孕妇女的刑罚,让行刑者活生生剖开受刑者肚皮取出婴孩,场面极其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