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木桩计算过程.doc
3页15.2.6.5 桩桩基基设计计设计计算算根据钻孔资料,自排涵基土(岩)按其时代、成因及岩性不同,自上而下分耕土(Q4pd,层号①),粉质粘土(Q4al,层号②),粉质粘土(Q4el,层号③),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1),弱风化泥质粉砂岩(J,层号④2),强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1),弱风化粉砂岩(J,层号⑤2)⑴、自排涵0+000至0+065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300kpa﹥233.3kpa,基地应力满足设计要求⑵、自排涵0+065至0+210地基主要位于Q4el 粉质粘土③层,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8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⑶、自排涵0+210至0+260地基主要位于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该层地基容许承载力[σ]=120-150kpa<233.3kpa,基地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参照地勘报告的地基处理意见,该段自排涵基础采用松木桩(头径150mm,尾径120mm)基础1)桩身及其布置设计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可按以下列公式计算:Ra=ψa [σ] AP式中:式中:R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ψ——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取1;a——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材取0.5;2[σ] ——桩材料的容许应力,桩头Φ150mm,桩尾Φ120mm的松木桩[σ]=2700kpa;AP——桩端截面积(m2);故Ra=1×0.5×2700×π×(0.12/2)2=15.26S=R/Ra=233.3/15.26=15.3,即每平方米至少15.3根桩。
实际设计松木桩采用500×500梅花形布置,面积置换率m=d2/(1.05*s)2=8%根据以上公式,松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见表5-15表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成果表计算项目单 位特征参数备注纵向弯曲系数 ψ/1折减系数 α/0.5地基承载力 qpkPa180桩端截面积 Apm20.007850+210-0+260 自排涵的基地应力 RkPa233.3取最大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kPa15.3每平方米所需桩数 n根15.3取 16,即按 500×500mm 梅花型布置松木桩桩身尾径φ=12mm,单桩长3m,按500×500m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②、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对于初步设计报告阶段,可按以下列公式估算:复合地基承载力:3sk Pa spkfmARmf)1 ( 式中: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spkfm——面积置换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Pa;aR——桩端截面积,m2;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8;——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无实验成果时可取skf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以上公式,松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成果见表2表2 复合地基承载力估算成果表计算项目单 位特征参数备注面积置换率 m/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kPa15.3桩端截面积 Apm20.0113折减系数 β/0.8桩间土承载力 fskkPa180复合地基承载力 fspkkPa240.4取 240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240>自排涵基底应力最大值233.3 kPa,满足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