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盐法测量体积溶氧系数.docx
4页亚硫酸盐氧化法测量体积溶氧系数K • aL一、实验目的1、 了解Na2SO3法测定Kl • a的原理,并用该法测定摇瓶的KL • a;2、 了解摇瓶的转速(振幅,频率)对体积溶氧系数KL・a的影响二、实验原理由双膜理论导出的体积溶氧传递方程:Nv=Kl • a (C*-CL) ⑴是在研究通气液体中传氧速率的基本方程之一,该方程指出:就氧的物理传 递过程而言,溶氧系数KL・a的数值,一般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求 出Kl •a作为某种反应器或某一反应条件下传氧性能的标度,对于衡量反应器的 性能,控制发酵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有Cu2+存在下,02与so3快速反应生成so4CU2+2Na SO + O 2Na SO (2)2 3 2 2 4并且在20〜45°C下,相当宽的SO3浓度范围(0.035〜0.9N)内,O2与SO3 的反应速度和 SO3 浓度无关利用这一反应特性,可以从单位时间内被氧化的 SO3 量求出传递速率当反应(2)达稳态时,用过量的I2与剩余的Na2SO3作用3)(4)Na SO +1 + H O=Na SO +2HI2 3 2 2 2 4然后再用标定的Na2S2O3滴定剩余的碘:2Na S O +1 二 Na S O + 2NaI2 2 3 2 2 4 6由反应(2)、(3)、(4)可知,每消耗4mol Na2SO3相当于1molO2被吸收,故 可由Na2SO3的量来求出单位时间内氧吸收量。
N 二 AV • N/(m • At • 4 • 1000) (mol/ml • min)V在实验条件下,P=1atm, C * =0.21mmol/L,Cl=0mmol/L据方程(1)有: Kl ・ a=NV/C* (1/min)使用的符号:Nv:体积溶氧传递速率;(mol/ml・min)Kl・a:体积溶氧系数;(1/min) C *:气相主体中含氧量;(mmol/L)CL:液相主体中含氧量;(mmol/L)△t :取样间隔时间;(min )AV:At 内消耗的 Na2SO3ml 数;(ml) m:取样量;(ml)N: Na2SO3标准液的当量数;(N)三、实验器材1、摇瓶机;2、三角瓶:500ml 一只,250ml两只; 移液管: 2ml, 5ml 各一只;碱式滴定管:一只;四、化学试剂1、 1%可溶性淀粉指式剂:准确称取 1 克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匀、倾入 80 毫升沸水中,继续煮沸至 透明,冷却后用水定容至 100 毫升需现配)2、 0.2mol/L 碘液:144克KI,溶于100ml水中,加入50.764克12,逐渐溶解,用水定容至1000 毫升,储存于棕色瓶中3、 0.8mol/L Na2SO3 溶液:称取 100.832 克无水亚硫酸钠,加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
4、5、0.025mol/L Na2S2O3 标准液:称取6.25克硫代硫酸钠(Na2S2O3・5也0), 0.05克碳酸钠,溶于1000毫升新 鲜煮沸并冷却后的水中,储存于棕色瓶中10-7 M Cu2+溶液五、实验方法1、 将100ml 0.8M的Na2SO3溶液装入500ml的三角瓶中滴入数滴Cu2+溶液, 取样m1 = 2ml移入2、 然后将500ml三角瓶上摇瓶机持续摇瓶150min后,再取样m2 = 2ml移入另 外一只装有 8ml 0.2mol/L 碘液的 250ml 三角瓶中3、 用 0.02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在样品液颜色由深蓝色变成浅蓝色 时,加入 1%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褪去即为终点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 1 溶氧系数测定实验数据表记录项目反应前反应后Na2S2O3 终读数(ml)8.7636.40Na2S2O3 初读数(ml)08.76V—ccc° (ml)8.7627.64△V (ml)18.88Nv(mol O2/L ・ h)0.024KTa (1/h)112.38AV x Nmol数据处理:n = ( )= AVx N (_mol)V mxAt (min)x4x 1000 ml• min mxAt (h)x4 L• h18.88 x 0.0252 x 2.5 x 4=0.024 mol/ (L• h)K • a=Nv =。
皿血血• h) = 0・024 =112.38 h-iL C* 0.21 (mmol/L) 0.21 x 10 - 3七、讨论1、影响实验结果的操作因素:1 )从样品液移取 2ml 进入碘液时,应注意将移液管的下端置于离开碘液液面不超过 1cm 的位置处,以防止溶液进一步氧化2 )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没有标定,所以用 0.025 代入计算会引起误差3) 实验使用的亚硫酸钠溶液因为提前配制,溶液水体中溶解了一部分O2,使气 相主体含氧量与液相主体含氧量的差值减小,降低了液体中的传氧速率4) 实验的关键点是滴定终点的掌握滴定时,先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溶液呈浅 蓝色,再加淀粉指示剂使溶液变蓝,然后滴定至无色,即为终点同时置于 摇床上的时间必须准确记录,体积溶氧系数的大小与氧化时间有着密切的关 系2、影响KL・a的因素:空气中氧向水体中转移,根据Leuis和Whitman的双膜理论,由于气膜中存在 氧的分压梯度和在液膜中存在氧的浓度梯度,并以后者为主,因此由氧的转移速 率可见,氧的总传质系数Kl • a和饱和溶解氧C*是影响氧转移速率NV的2个主要 参数[1]而影响这2个参数的因素也必然是影响氧转移速率的因素。
1)压力对KL・a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压力与体积传质系数有关,KL・a值随 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压力增加时,气体溶解度增加,降低了液体的 表面张力,使气体在液体中易于形成小气泡,增大了气泡在液体内的表面积, 即a值增加;况且在高压下,随着溶解气体的增加,液体黏度将降低,由于L 反比于黏度,所以使KL・a值随压力增加而增加[212) 温度对Kl・a的影响:在一定压力下Kl・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 温度升高,增加了气体的分子扩散系数和降低了液体的黏度,导致气体进入 液体有较高的扩散速率,使kl值增大但温度升高又促使小气泡凝聚成大气 泡,使气泡在液体内的表面积减小,即a值降低,因此温度对KL・a的影响具 有两重性,但在剧烈的搅拌下,小气泡凝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a值变化不大, 所以温度上升kL a值增加[2]3) 温度对C*的影响:水温的增减将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亦使Kl • a值和 C*值发生变化当水温升高时,KL・a值虽然增高,但Cs值降低;反之,则 KL・a值降低而Cs值升高它们二者随温度的变化是互相反向的,对氧转移 速率的影响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二者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工 程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3]。
参考文献:[1] 秦麟源.废水生物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158〜167.[2] 陈小鹏,王琳琳,祝远姣等•氢气在松脂和松香中的体积传质系数[J].燃料化 学学报,2003,31(6):815.⑶ 孙从军,陈季华.水温对氧转移速率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8, 11(4): 40.同组者:翁惠玲 080500201廖月华 080500220姜虹梅 08050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