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继承与转型:建国初期的职业教育研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2194049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继承与转型:建国初期的职业教育研究摘要:职业教育是伴随我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而萌芽并逐步发展 起来,体现出中华文明走向口悟口觉的过程本文简要探讨了民国时 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继承、创新得 走出一条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分析,希望对新时期我 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关键词:民国时期;建国初期;职业教育民国时期,受各种利益驱动,职业教育多是由企业或慈善机构!15资兴建推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及非组织性而作为其继承者的现代职业教育来说,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中国发展迈 入转型期,作为重要智力资源来源渠道的职业教育,势必也将迎来重 要的转型发展机遇期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 展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期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理论支撑民国吋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职业教育萌芽期中华民国政府把“振兴实业”的强国策略放在首位,一是为政权更加稳固,二是让我国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同时它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法规,这些举措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国民兴建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尤其技术人才。

      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当时全国职业学校人数的具体变化如表1:表4民国元年到十五年全国职业学校数量统计表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数量4254815258585254765318428221194154816661695资料来源:蒋致远:《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宗青图书公司2006年版从表中可知,民国成立十五年间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总体上是不 断攀升的,其原因在于列强对我国控制的减弱,而我国的民族资本主 义工商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这些发展促进了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 个是因为民国政府出台了有关职业教育的若干教育的法律法规O如民 国元年九月出台《学校系统令》、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职业教育生产化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高涨以及黄炎培提出了 “大职业教育主 义”思想《农业推广规程》在1929年颁布,主要事宜是强调职业教 育要服务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同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首次提岀了“富 教合一”观点,这将进一步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未來,如何解决农民 温饱问题全国教育第二次会议在1930年4月召开,该会议的主耍 议题是“群以各级教育应注重科学实验,培养生产能力,养成职业技 能。

      因此,职业科高中,除师范科、商科和家事科等所需的特殊设备 不多,得酌量情形与普通科合办外,应就农工两科设立”这就表现 了职业教育生产化的倾向据相关资料显示,1930年全国职业学校仅有272所,这些学校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对人才的渴望同时,由于《壬戌学制》的失败,导致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科不复存在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1931年,教育部“通令各省市,限制设立普通中学,填充职业 学校…自二十年度起,各县中学应逐渐改组为职业学校,其办法既自 二十年度起,停招普通中学学生,改招职业学生这些措施弥补了 职业教育的不足,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折射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三)职业教育制度调整时期1932年,“鉴于把中学与师范科、职业科合并设置出现的问题, 遂把中等教育分为普通科中学、师范、职业三部分,各自独办需 要《职业学校法》来处理出现的相应事务,这部法规在某种程度上成 为了职业教育的基础,使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隔开来,解决了混 合办学的弊端在原来的基础上,《短期职业训练暂行办法》、《职业 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也相应颁布,同吋颁布了相应的 法律法规来对经费、设备、师资、课程做了限制和规划。

      但《职业教 育法》沿用了以前的版本,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抗 战前期,我国职业教育还是在发展,从312所(1933年)上升到494 所(1936年)1937年,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严重影响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鉴于此,193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创设县市 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实施办法》,要求黔、桂、川、康、陕、甘、宁、 青、滇等建立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二、建国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在继承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建国初期,我党立足当吋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定位为技术教育,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基础①,使其成为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51年实行的 新学制中,特别就职业教育重耍意义予以了强调1952年,政务院 和教育部陆续颁布制定《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启示》和《中 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确定大量培养各类中级技术人才,特别 是国防建设和重工业人才为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如 雨后春笋般出现,容纳学生近百万,涉及林业、农业、交通、工业等 多个学科门类,同时将实习锻炼、校企交流等纳入到职业教育培养体 系中笃为国家各条建设战线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能手。

      同时,我党参考苏联办学模式,开展尝试改革中等专业教育机制1954年,《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中等专业学校章程》陆续颁布,明确了中等专业学校的范围并且,大量开办技工培训班和技工学校,广泛培养中等技术工人,奠定了如今中专技校教育制度的基础在教学上,重视加强学生到医院、农场、工厂、实验室等的实习锻炼,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学生学习进行有力的指导1955年,大批量技工学校由劳动部成立,突出以生产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办学政策;从1956年起,各地职业学校响应国家办学政策,大量以半工半读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成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转型性技术人才;1958年,国家制定《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开始全方面培养专业性人才,在校学生规模首次突破百万人规模,特别是大量开设了农业中学和各类培训班,大力提升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但受文革冲击,这一制度并未有效坚持下來1963年,《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七年规划要点》颁布③,要求在城市开设各种职业学校,有效解决了当吋未升学的初中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1964年,在国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兴办 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获得了新 成就这一时期,中央及各省市教育部门成立了相应级别的中等技术教 委会,负责解决木级范围内的中等技术教育问题,并拟制相应的招生 计划和培养设置。

      1952年,高等教育部成立,下辖中等技术教育司, 专门对全国职业教育予以统筹管理1963年,职业教育司在教育部 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负责全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主管机构部 门同时,为提高技工学校发展速度,1953年,全国各类技工学校 转由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后乂于1964年将这一职能划归教育部统管 为减轻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方血的经费保障难度,从1968年起,国家 允许地方自行决定各类职业中学、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各级业务学校 的发展设置④,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厂矿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办 学的格局,有效促进了各级开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在我国 迎來了快速发展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反映出建国 后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各行各业人才缺乏的急切需求,更多的是从技术 角度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而对职业教育Z于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却 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期间,国家在各地开办了数百所中等职业学校, 以及技术培训班和中等技术学校,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这些学校进行技术培训,从而培养出大量初级或中级技术人员,这与民国吋期我 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一脉相承三、结语在实现中国职业教育水平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新中国,有效继承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同时, 党和政府充分立足现有国情,在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工作方针、发 展目标、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追求、发展方式、办学机制、保 障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创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 断走向深入。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必须不断吸收世界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才能确保职业教育 真正发展成为当代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 许正中:《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3年版[2] 蒋致远:《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宗青图书公司2006年 版[3] 白媛媛:《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6年5月[4] 董显辉:《中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13年5月[5] 兰伟彬:《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产生和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潔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 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宁 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7] 焦德芳,王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文化演进及走向》,《职 教通讯》,2014年第12期[8] 徐祯:《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中国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分 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年4月[9] 李兴洲:《建国60年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及其贡献》,《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0] 信欣,张元:《我国建国初期职业教育发展探析》,《唐山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