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词鉴赏杜甫《野望》.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52092756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1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诗词鉴赏杜甫《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译文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无法忍受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注释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 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 —作“年” ,—作 “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 故驻军守之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 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 望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日:一作“自”创作背景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 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 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作于 定居草堂的第二年鉴赏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 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 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 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夕卜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 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 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五六句又由“天涯” “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 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 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 “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 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 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 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 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 阳”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饺『,纵目四“望”。

      南浦清 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 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 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 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 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 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 埃”未“答”抱愧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点卩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 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 之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