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doc
8页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对话交流 拓展专业视野 《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掌握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学会溶解度计算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科学思考]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通过讲练结合方法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解决问题]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学 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及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以及珍惜时间的科学态度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溶解度的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科学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及转化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探究的技能,通过让学生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看懂图表能力并运用提供信息解决问题能力,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是科学中学生要掌握最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学会配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技能[内容分析]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是第一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初中科学的一个学习分化点,知识要求较高,在九年级的科学教材和综合性题中会多次出现,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的特点一是由于溶解度的概念严格,叙述精炼,教材进行了分散难点的处理,先通过列表法介绍不同物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通过溶解性等级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而学生能否掌握好溶解度计算,前提是准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这样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因此,教学时应多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和课堂练习,强化溶解度概念的准解,语言表达力求能俗、简捷,使学生容易接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是第一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初中科学的一个学习分化点,知识要求较高,在九年级的科学教材和综合性题中会多次出现,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的特点通过练习来分散难点的处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液稀释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的得出科学概念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学法点拨](1)复习提问,实验验证通过简单的提问,复习旧知识,放松学生心情,同时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激发学生兴趣2)分析归纳,得出科学概念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的科学概念,同时为下面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探究实验的猜想提供知识储备3)讲练结合,巩固科学概念仔细讲解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指出要注意四个方面,通过练习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要注意的四个方面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5) 图文讲解,练习结合,巩固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6) 例题讲解,练习结合学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实验操作,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经验介绍]学生对与一般计算能力还容易接受,但计算涉及到具体日常生活事例学生又难以接受,而学生对于图表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差,所以课堂中通过较多练习来加强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文档[教学时数] 共2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动画一个2.药品:硫酸铜 硝酸钾 蔗糖 熟石灰 氯酸钾 食盐3.仪器:试管 烧杯 玻璃棒等[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二、新课展开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强调黑体部分的四个方面,各举一个反面例子加深印象,为溶解度教学做铺垫)思考、讨论: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思考、讨论:那么,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果能转化,怎样转化?实验: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3、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实验: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现象:氯酸钾未全溶,已达到饱和;食盐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过渡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如何定量地判断溶质的溶解能力?二、溶解度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
2、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3、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5、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克6、在30℃时,50克水里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例1 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物质属于溶解性哪个等级?提问: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食盐颗粒的大小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提出问题: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建立假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猜测:猜测1:溶解度可能与 温度 有关猜测2:溶解度可能与 压强 有关猜测3:溶解度可能与 溶剂 有关猜测4:溶解度可能与 溶质 有关 三、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方案1)① 在室温下配制硝酸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② 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观察此时硝酸钾是否溶解了?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想一想:为什么加热后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③ 将此时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是否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的?得出结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温度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方案2(控制变量法)目的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温度有关条件控制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实验方案(1)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M克,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剩余N克即溶解度为M-N克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称量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即溶解度为M-P克2)或配制较高温度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进行实验数据M克,N克,P克,100克结论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通过几次实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三、 课堂总结板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 溶液和稀溶液(二)、溶解度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四、课外探究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动画一个2.药品:食盐 水 3.仪器:天平 烧杯 玻璃棒[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以下哪一因素无关A.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B.温度的高低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质量 D.充分搅袢二、新课展开讨论与思考:如何快速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三)、溶解度度曲线: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的影响很大(曲线较陡) 如硝酸钾 有的影响不大(曲线平缓) 如食盐(2)、极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熟石灰补充:1、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的意义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且溶液是饱和溶液3)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