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浮力--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26页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浮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苏教版3 单元常见的力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三单元第一课8.力与运动2第三单元第二课9.弹力3第三单元第三课10.摩擦力4第三单元第四课11.浮力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第 3 单元 常见的力 本单元主题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由《力与运 动》《弹力》《摩擦力》《浮力》四课组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中年段) 本 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 落实《课程标准》 中年段的课程目标认识并研 究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如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此外, 每课涉及许多探究 性学习任务, 多数是对比实验, 用具体的数据得出结论, 教材内容为提升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二)、教材分析上一单元学的是《物体的运动》,本单元第一课《力与运动》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这一课提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力, 概述力的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的力。
第二、 三、四课分别学习弹力、摩擦力、浮力, 主要教学思路是力的概念的提出, 感知 相关的力, 探究影响力的大小的因素, 综合应用力的知识这三课是并列的, 整 个单元编排是总分关系力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 是根据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制成的,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是基础, 所以弹力放在第二课十分必要第三课主要讲述了摩擦力的概念, 引 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了解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知道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加摩擦力, 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第四课主要研 究的是浮力,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浮力,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以及影 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三)、学情分析基础知识: 低年段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 知道力可以使 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到了中年段继续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如弹力、摩 擦力、浮力, 不仅继续关注力的方向, 而且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 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包括运动快慢与方向能力水平: 对于影响弹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这一单元中都有所 涉及, 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中年段对比实验强调的关键是: 条件公平、因素关联、条件控制, 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 兴趣生活经验: “常见的力”主题从生活中来, 又回归生活实践这样的主题学 习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将力与运动两个主 题整合在一起, 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有利于建立起事 物之间的联系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 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浮力 等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利用结构性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 知道通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3.结合力的测量,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物 体沉浮状态的因素4.体会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必要时要收集一定 的数据二)、单元作业目标认识并研究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如弹力、摩擦力、浮力等1. 认识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2. 认识物体的弹性, 体验弹力的存在研究拉力和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了 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测量提起物体需要的力 做 一个弹力玩具,巩固对弹性和弹力的认识。
3. 看图交流,认识什么是摩擦力测量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认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阻力的大小交流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 认识增 大与减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 初步认识浮力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研 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做 A4 纸承载硬币的活动,综合应用浮力知识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整个单元的安排是总分关系四个课题,每课题各安排 2 课时,加单元 复习检测 2 课时,总课时为 10 课时五、 课时作业《8.力与运动》第一课时完成两个对比实验记录单1.作业内容《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保持不变的量小车不变 距离不变需要改变的量拉力大小改变(10克铁片和30克铁片对比)拉力大小 (铁片克数)小车运动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秒)平均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0克1″531″441″271″4130克0″630″740″670″68结论拉力大,小车速度快;拉力小,小车速度慢《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问题载物轻重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载物重,小车前进慢;载物轻,小车前进快。
保持不 变的量30克铁片拉力不变 距离不变需要改变的量载物轻重改变(不载物和载物200克钩码对比)载物轻重(钩码克 数)小车运动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秒)平均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不载物0″68载物200克 钩码2″001″911″811″90结论载物重,小车速度慢;载物轻,小车速度快2.时间要求:10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活动一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严格按照对比实验问题、假设、保持不变的条件和需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与记录、结论的五个步骤对比实 验只有一个需要改变的条件, 其他条件都不能改变例如问题中研究拉力大小与 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那么需要改变的条件就是拉力的大小改变即拉力 10 克 铁片和 30 克铁片的对比刚开始学习对比实验时实验设计不可少,适应了可以 暗含在实验记录里例如拉力大小的实验设计就是 10 克铁片和 30 克铁片作拉力, 测出小车行驶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各测三次,取平均结果第一个活动中, 假设拉力不变, 而往小车上加重物, 那么小车前进快慢又会 有什么变化?我们选择小车不载物(空车)和小车载物(加 200 克钩码)对比 第一个活动中, 有 10 克和 30 克拉力, 10 克拉力拉不动载物 200 克钩码的小车, 所以 10 克拉力的数据不用, 只用 30 克拉力的数据。
第二个活动只需测 30 克 拉 力小车载物 200 克钩码的数据就行了,节省了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益注意点:拉力大小和载物轻重拉开一定的差距实验设计可画简图说明:用铁片的重力作拉力15 克固体胶圆筒凹槽当定滑轮、终点, 小 车前轮为起点第二课时,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的实验完成作业钢珠为什 么会改变运动方向?1.作业内容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也是一个对比实验演示实验, 用实物投影, 学生看的更清楚仔细 塑料棒和条形磁铁棒的大小相同、斜 坡一致,钢球放在中心点 然后画出钢珠的轨迹线路图2.时间要求:10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说明: 塑料棒和磁铁棒摆放的坡度一样钢球在塑料棒的边缘直接滚到下面 的盒子里, 直线运动; 钢球在磁铁棒的边缘下来, 没有滚到盒子里, 在磁铁一端 的边缘来回运动,改变了运动方向结论:钢球靠磁力改变了运动方向两个探究活动: 一个指向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一个指向力可以改变物 体运动的方向; 一个是定量研究, 一个是定性观察; 一种力是直接接触的力—— 拉力, 一种力不直接接触的力——磁力两者结合起来, 用实践活动有力地诠释 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9.弹力》第一课时作业内容,完成两个活动活动一, 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撤去外力后物 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活动二,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弹簧拉 伸长度随着拉力的增加有规律地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作业内容玩握力器和拉力器,在记录纸上标注拉力、 压力和弹力的方向2.时间要求:5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说明:拉力器、握力器的形状发生变化,在拉拉力器时手受到向内的拉力, 在紧握握力器时手受到向外的拉力手对拉力器的拉力向外, 手对握力器的压力 向内,而弹力的方向则与之相反,隐含弹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概念设计意图: 选择拉力器、握力器是因为要使它们的形状改变, 用的力比较大, 自然更能体验到弹力的存在1.作业内容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所用的材料是 5N 测力计和 50 克的钩码 10 个先把弹簧上的钩码个数与相应的拉伸长度用点标在下图中,再 用线连接各点2.时间要求 15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说明:横线是钩码数, 竖线为弹簧拉伸长度挂 1 个钩码长度是 0.8 厘米, 2 个 1.6 厘米、 3 个 2.4 厘米、 4 个 3.2 厘米、 5 个 4 厘米……10 个 8 厘米设计意图: 设置典型的探究实验, 准备好材料, 做实验收集数据, 得出结论。
在 一定的限度内, 弹簧下端挂的钩码数越多, 弹簧伸长的长度会变长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活动三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的力, 达到技术与 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活动四总结运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有所 了解,也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这是条形盒测力计(5N,2.5N,1N), 由提环、指针、刻 度和挂钩组成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规格,也就有不同的最大刻度值, 同时最小刻度值也不 一样例如 5N 的测力计,分五大格,每一大格为 1N,一大格分 10 个小格,每 一小格 0.1N,半个小格 0.5N能区分开来,这样便于学生读数1.作业内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测提起各种物品所用的力物 品力的大小/N物 品力的大小/N文具盒黑板刷水杯50 克钩码0.5科学课本1.8200 克钩码袋子矿泉水瓶2.时间要求:5 分钟3.设计意图学习使用测力计进行测力练习时,可利用学生熟悉易得的一些物品,且带有 挂扣的操作容易老师以科学课本和 50 克钩码作示范,然后学生练习注意一 定要预估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量程。
钩码的克数规定是标准的,两个 50 克的 钩码就是 1 牛顿使用的是 5N 弹簧测力计小学阶段用到的定量测量工具不多,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科学技能1.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