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与教师职业素养.doc
16页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教师与教师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 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1986 年我国也将教师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二、教师的职业特点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其特点反映时代变迁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当代的教师职业具有职业劳动的复杂性、职业绩效的模糊性、职业价值的迟效性和深远性等特点教师职业的属性除表现在性质和特点与其他职业不同外,还表现在职业角色的不同,即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最大特点。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因而教师的教育教学不具有随意性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二)授业、解惑者角色敎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心加工和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三)示范者角色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
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四)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五)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六)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三、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劳动,其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和过程的特殊性使教师劳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换句话说,教师要为社会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是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还要有文化、守纪律,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等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教书又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求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样性的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学生不仅有看先天素质的差异,还有后天环境造成的个性差异,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他们各自不仅有认识上、情感上的特点,还有意志上和行为表现上的特点;不仅有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方面的特点,还有气质、性格和智能方面的特点仅从智能上讲,学生之间不仅存在智能水平的差异,还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相同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这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未定型的、正在发展中的人,而教育的情景和条件又总是复杂多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子去造就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教案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学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地调整、改进、出新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没有万能的、可以适用于每一项教学内容或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育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时常发生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这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
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计划性、预见性,但不能循规蹈矩、迟钝僵化,情况在不断地变化,突发事件难于避免,因此教师的计划要留有余地这就要求教师遇事时要意志坚定、头脑冷静,应付自如,发挥“教育机智”二)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首先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教育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去培养人的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教育内容融会贯通,把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世界观和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言传身教为学生所掌握这里,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经历了一个主体化的过程教育结果即是学生身上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等,也都包含在教师主体及其活动中,二者具有一致性所以,与其说教师是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生,不如说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去教学生,是用教师的人格去教学生。
2.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人对知识的掌握和心理的发展都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具体的现实的事物最容易在心理中引起反映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形象、活动和激情表现知识内涵,能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内涵的把握,并留下深刻印象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儿童富于模仿性和易受暗示,他们都把教师看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式都对学生起着模范作用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一天一换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连续性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广延性。
四)间接性和长周期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确立,所有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揠苗助长’’更是错误的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起作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把一个人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能够服务社会,能够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合格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最佳解释再者,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分晓的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经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教师的教育影响通常要反映在学生对高一级学校学习的适应中,甚至反映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成就上2.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四、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劳动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一般认为,一种劳动满足非我的需要时称为社会价值,而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时就称为个人价值因此,教师劳动的价值构成,除了有社会价值之外,同时还具有个人价值一)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文明继往开来的传递者和传播者教师的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的劳动不仅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也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总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和教师所从事的事来,社会文明每向前跨进一步,都无不包含着教师的劳动与功绩不过教师的这种社会价值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隐含性二)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因为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当然,教师的劳动的个人价值并不仅仅表现为奉献,同样也有个人所得。
这集中表现在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教师的劳动还能得到一般劳动所享受不到的乐趣教师劳动所具有的个人价值,这种价值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社会的尊重但是不管现在人们对教师怎么看,教师自己首先应该自尊、自爱、自强、自乐五、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