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距离测量.ppt
26页第四章第四章 距离测量距离测量§4-1 钢尺量距n1、量距的工具n钢尺、标杆、测钎、垂球n2、钢尺量距的方法 n钢尺量距的基本步骤是:直线定线、量距和数据整理 n两点间的距离大于尺长时,需分段丈量将各分段点置于一条直线上的工作叫直线定线直线定线方法有目测法和仪器法两种 3、平坦地区量距 n地面平坦时可使钢尺沿地面丈量,丈量AB距离可先从A向B进行(往测)n为检核丈量结果,提高测量精度,需由B 向A丈量BA点间之距(返测),司尺员应调换位置往返丈量距离的差数的绝对值与该距离的往返均值之比(称为丈量的相对精度或称相对误差)即: n|往测—返测|/往返均值=1/M n符合要求时,取往返测均值作AB之距的最终结果 4、沿倾斜地面量距 n当倾斜地面坡度一致时,可沿斜面分段拖地丈量斜距,加倾斜改正得到平距,该法称为倾斜量距法 §4-2 精密量距n当测距精度要求高时,要用精密量距方法钢尺精密量距精度可达1/3000—1/10000或更高n精密量距前首先要对钢尺进行检定,求出尺长方程式;定线必须采用仪器法,场地中障碍物应清除,尺段点按坡度变化点和尺长确定,用预先设有标志的木桩或水泥桩标定,桩面应高出地面10cm左右;尺段端点高差一般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量距时应施加标准拉力;测记钢尺表面温度(无此条件时可测气温);实测斜距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
1、钢尺长度检定 n 钢尺尺面注记长度称为名义长度,两端点刻划线间所代表的真长为钢尺的实际长度,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值为(尺长改正数)通过钢尺检定,可求出及尺长方程式: n式中:l0—钢尺的名义长度(m); —尺长改正数(mm)(为钢尺检定时值); nα——钢 尺 线 性 膨 胀 系 数 , 值 为0.0116~0.0125mm/(m·°C); nt0——检定钢尺时的温度(标准温度,°C); t——量边时温度°C; 2、精密量距法 n精密量距由5人进行:记录1人,前后尺施尺各1人,前后读数各1人每尺段量距方法如下:后尺员持钢尺零端,并挂拉力计,前尺员持钢尺末端,使钢尺贴于标志顶面,前尺员喊“预备”,在施加到标准拉力时,后尺施尺员喊“好”,两读数员同时读得前、后尺端当前读数,读数至毫米,其差即为尺段一次测量值,并立即记入手簿测量3次,互差不得超过3mm每次丈量前后应各测记一次温度并取平均值 3、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 n成果整理时,先对尺段单程测量长度加入各种改正,累加尺段长度计算出一段距离往测或返测长度,相对精度符合要求时,取往返测均值作该距离的最终长度值。
n (1).尺长改正 n设尺长方程式中的尺长改正值,钢尺名义长度l0,实测得尺段长度L,则该尺段的尺长改正:n n(2).温度改正 n 将丈量时的平均温度t与标准温度t0之差乘以钢尺的线性膨胀系数及量得长度L,得到该尺段的温度改正:n(3).倾斜改正 n当沿倾斜地面丈量后,用水准仪测得两端点的高差h,尺段倾斜长为L,DL为尺段平距,则倾斜改正值为:ΔDL= DL-Ln (4).改正后的尺段水平长度 n(5).尺段往测或返测水平距 n(6).相对中误差 n(7).两点间和水平距离 4、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 n往返丈量一段距离,其结果不等,揭示了量距有误差存在量距误差发生在量距全过程,受环境、工具、量测者技术塾练成度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其来源、寻找减弱措施,以期达到提高量距精度是目的 §4-3 直线定向直线定向 n直线定向的目的是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夹角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关系叫直线定向 n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标准方向有三种: n1 1、、标准方向准方向 n(1).真子午线方向(真北方向) n 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真子午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真北方向,它可以用天文观测的方法来确定 n(2).磁子午线方向(磁北方向) n 地球表面某点上磁针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磁针北端所指的方向为磁北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n(3).坐标纵线方向(坐标北方向) n 测量工作中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中坐标纵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 n2 2、磁偏角与子午、磁偏角与子午线收收敛角角 n(1).磁偏角 n由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极并不一致,因此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间有一夹角,这个夹角称为磁偏角,用δ表示磁子午线偏向真子午线以东为东偏,δ为正,以西为西偏,δ为负n n(2).子午线收敛角 n 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用γ表示坐标纵线偏向真子午线以东为东偏,以西为西偏,东偏为正,西偏为负(图1-18)子午线的收敛角有严密的计算公式,在普通测量中可按如下近似公式计算: nγ=ΔLsinBn3 3、表示直、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方向的方法 n 在测量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直线的方向 n(1).方位角 n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n n真方位角A----以真子午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的,称为真方位角A=Am+δ n磁方位角Am----以磁子午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的,称为磁方位角A=α+γ n 坐标方位角α----以坐标纵线为标准方向,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α=A -γn (2).正反方位角 n 由于任何地点的坐标纵线都是平行的,因此,任何直线的正坐标方位角和它的反方位角均相差180°即: nαAB=αBA±180° n αBA称直线A、B的正方位角,αBA称直线B 、A的反方位角 n(3). 象限角 n 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用R表示由于象限角可以自北端或南端量起,所以表示直线的方向时,不仅要注明其角度大小,而且要注明其所在象限 n方位角和象限角可以互相换算,换算方法见下表:n象限 名称 由α求R 由R求α n Ⅰ 北东(NE) R=α α=R n Ⅱ 南东(SE)R=180°-α α=180°-R n Ⅲ 南西(SW)R=α-180° α=180°+R n Ⅳ 北西(NW)R=360°-α α=360°-R 第四章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