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成型原理各章重点.doc
19页第一章重点总结第一节 了解即可,没有出过题第二节1.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11页第三段)2.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1页第四段第五行,从“因此,实际液态金属”到段末)3. 名词解释温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11页三、四段中)4.13页第一段“X射线衍射■….”第三节5. 彩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14页)(1) 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粘度低(2) 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 非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粘度增加6. 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3)对凝固过程中对流的影响7. 名词解释,表血张力(15页最下血一句“总Z, —小部分…”)&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16页第一段)9.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见2005年A卷二大题1小题)第四节10. 流变铸造及特点(21页第一段“即使固相体积分数达到一”至最后,及21页最后一段, 22页第一段)11.半固态金属表观粘度的影响因索(21页2 34段)第二章重点总结1铸造概念(22页第一段第一句)第一节2.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有何本质区别(见2006年A卷第2题)3. 两种金属停止流动机理(1)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22页最后一段)(2) 款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机理(23页第二三段)4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索及促进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金属比热容4液态金属粘度5表面张力(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 素1铸型蒂热系数,蒂热系数越人,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2.铸造温度(3) 浇注条件方面因素1•浇注温度2充型压头3浇注系统结构(4) 铸件结构方而因索1折算厚度2铸件复杂程度(每点灰最好总结一句话)第二节5.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流动(第二节1、2段)第三节6. 了解存在三种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佈射传热即可第四节7. 了解存在三种计算凝固时■间的方法1理论计算法2平方根定律3折算厚度法即可第三章重点第一节1为什么过冷是液态合金结晶的驱动力(见2006年A卷第1题)2. 何为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凝固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两个能障的?(见2005年D卷 第3题)第二节3.形核条件(4()页第一段)4. 名词解释,匀质形核,非匀质形核(41页最上部)5, 2007年B卷第1题6.记住公式3-17 7.2006年A卷第3题第三节&晶体宏观长人方式晶体宏观长大方式取决于界血前方液体中的温度分布,即温度梯度(1)平面方式长大 固■液界血前方液体中的温猪梯度大于0,液相温度高于界血温度,称为止温度梯度分布。
固-液界而前方液体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的析出方向同晶体生长方 向相反,一旦某一晶体生长伸入液相区就会被重新熔化,导致晶体以平面方式生长(2)树 枝晶方式牛长(46页第三四段除去公式部分)9. 粗糙界血,平整界面剂二者微观分析(46页最后一段47页第一二段)另加:界而的平衡结构应是界而自由能最低的结构10. 晶体的生长机理有哪些(1) 连续生长机理(49页该标题下第一句话)(2) 晶体的二维牛长(49页该标题下笫一句)(3) 从缺陷处牛长1螺旋位错牛长2旋转挛晶牛长3反射李晶牛长第四章重点第一节1该节主要是计算题,可参照2007B2.2005D2.2006D2例题主要掌握平衡凝固及近平衡凝固公式4-4. 4-5. 4-6图4-2公式4-74849410图4-32.2006年D卷第一•题第二节3.名词解释,规则共晶合金,非非规则共品合金(66页)4. 名词解释,伪共晶(67页):这种由非共晶成分合金发牛共晶凝固而获得的共晶组织成 为伪共晶5. 实际共晶共生区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67页倒数二三段)6. 离异生长{68页与69页}7. 层片状共晶(69页图4-18左侧的段落)另外加:凝固速度越大,片间距越小。
棒状共晶(71页)内容包括,名词解释,棒状共晶,影响凶素,序号(1) (2)部分9. 非规则共晶的特点(72页)主要内容,对凝固条件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各向异性,长大 具有方向性尽量多答一些10. Mg,S,0等元索如何影响铸铁中石墨的生长(72页最下而一段)11 AL-Si合金的共晶凝固,需要掌握内容,Si相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会长成块状或片状的脆 性相,它严重割裂基体,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因而需要将它变成有利的形态变质处理 就是要使共晶硅由粗人的片状变成细小纤维状或层片状,从而提高合金性能加入Na,Sr等变质元素后,铝液中的变质元素因选择吸附而富集在台阶处,阻滞了硅 原子或硅原子四而体的生长速度,从而导致硅晶体生长形态的变化,如放射宇晶凹角机制而 高度分枝牛长关丁•共晶硅经变质后由板片状变成水草状或纤维状的机理还有其他观点,如 界面理论等第三节没有考试内容笫四节没有考试内容第五节了解金属基人工复合材料即可,包括(一)金属基纤维强化型复合材料(二)金属基颗粒增 强型复合材料第五章重点第一节1,倚件典型宏观组织由哪儿部分组成,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如何(见2006年D卷第题)2, 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机理(见2007年B卷第4题)第二节3, 生核剂的种类(见2005年D卷第一题)4, 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91-95页,内容较多,每一点最好能总结出一句话即可)第三节5, 析出性气孔的特征,形成机理,防止措施侵入性气孔的特征,形成机理,防止措施反应性气孔的特征,形成机理,防止措施(几乎每年都考一种,内容分布在95-100页,比 较好总结)6, 夹杂物來源(100页)7, 名词解释内在夹杂物,外來夹杂物(100页)8, 一次夹杂物的形成包括(1)夹杂物的偏晶析出,(包括该段一句话101页)(2)夹杂物的聚合长大(包括该段内 容102页)9, 二次氧化夹杂物,包括其概念,形成原因,防止措施(103页)10. 名词解释,偏析夹杂物(103页最后一段0第四节11, 收缩三个阶段1液态收缩(解释其概念105) 2凝固收缩(解释)3,固态收缩(解释)12. 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见2006年D卷笫4题)13灰铁和球铁的缩孔缩松特性(见2007年B卷笫3题)14 了解影响缩孔缩松的因素及防止措就(111页)15缩孔缩松的防止措施(见2005年A卷二人题3小题)16解释顺序凝固,及其优缺点(111-112)17解释同时凝固及其适用范围(113)第五节18名词解释晶内偏析、晶界偏析、止偏析、逆偏析、V形偏析、逆V形偏析、带状偏析19重力偏析及其防止措施(117页)第六节了解即可,变形和裂纹主要在焊接部分考第六章重点本章和前面儿章相比,不是太重要,了解所画内容就可以了丄要内容为课肩题的掌握1, 何为快速凝固?基本原理是什么?(124页)2, 快速凝固晶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何特点(126页)3, 快速凝固技术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23-125三种,磨冷,雾化,表面沉积)4, 何为重力凝固?微重力环境有什么特点? (133页)5, 微重力对凝固组织有什么特点? (133页)6, 如何获得微重力环境? (133页)7, 何为超重力?超重力如何获得? (134页)8, 超重力场对对合金凝固组织有何影响(134页)9, 定向凝固技术有哪些应用(129页)10•定向凝固方法(129页)第七章重点第一节1,名词解释,焊接2,焊接物理本哦质(136) 3,名词解释,熔焊,压焊,钎焊4, 焊接接头的形成一般耍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固态相变直至形成焊接接头。
5,焊接接头形成包插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物理冶金过程6,名词解释, 焊接温度场,三维传热,二维传热,以为传热(139) 7, 2005年a卷二大题7小题(141)第二节8, 焊接熔池特征(142) 9,名词解释,联生结晶,择优生长,偏向晶、定向晶(144-145)10, 公式(7-3) 11 2007年C卷第5题12低碳钢室温组织(149页)13WM-CCT图含义(151页)14焊接金属性能的控制(152页)第三节15名词解释,焊接热影响区,焊接热循环(152) 16焊接热循环主耍参数(152-153) 17. 焊接加热过程中奥氏体化特点(154)18.低碳钢及不易淬火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分布(154) 19易淬火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分布(154-155) 20 HAZ的性能变化(硬化、脆化、软化、 韧化)21 2007年A卷第7题22保证HAZ韧性的措施(157)第八章重点第一节1,液态成形反应特点(158) 2,焊接成形反应特点:存在保护;分区域进行;和焊 接工艺有关3,焊接各反应区及特点(2010已考)(159-160)第二节4,焊接区气体來源(160-161三点)5,氮在金属中的溶解(162页第四段四个阶段) 氮的影响及控制(163) 6,图8-6,氢的溶解,扩散机理(三种扩散机制164);氢的影响(165-166)氢的控制(166-167) 7氧与金属的作用:氧在金属中的溶解,氧在铁液中以氧原 子和FcO的形式存在,氧的影响(168页最下方)氧的控制(169)第三节8熔渣作川(169) 9熔渣分类(170上面3点)1()熔渣粘度(171第二段)“当两种渣 的粘度变化…段末” 11固体熔渣开始熔化的温度成为熔渣的熔点,焊条药皮开始熔化的温 度成为造渣温度,两者Z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药皮熔点耍高于熔渣熔点,而且药皮的熔点越高, 熔渣熔点也越高。
碱性熔渣衣而张力较大,性熔渣衣面张力较小12扩散氧化(対其进行解 释)温度越高越令利于FeO |mJ液态金属中扩散置换氧化(对其进行解释)举例公式 8-32(173)13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焊接的氧含量(173公式8-31下一段后半段)14,名词解 釋,先期脱氧,沉淀脱氧,扩散脱氧15,2007年C卷第4题16, S的危害与控制,P的危害 与控制(176-177)第四节17,合金化的目的与方式(见2005年B卷第二题)18,公式8-51,8-52,8-53,8-54 需耍理解性掌握,这里可能考大题,可参考历年焊接部分的计算题,不过去年刚刚考过,今 年考铸造计算题的概率大些19.名词解释,融合比(179)第九章重点第一节1内应力如何产生的,对构建质量有何影响(182前三段)2,内应力的分类(即热应力,相 变应力,机械阻碍应力)及每一项的解释3,2007年C卷第一题第二节4,焊接变形的形式,影响因素,防止措施,及较正方法(188-192其中点数较多,每个小 标题尽量总结一短句就够川了,不川太详细)5焊接裂纹的分类(193参考表格),此题n 比较碎,大方面总结到即可,不用太详细第三节6,热裂纹的形成条件,分类,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防止措施?条件(194页最下面一段)分类(195 I为液膜有关的裂纹2与液膜无关的裂纹做以简要的描述)形成机理(1,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195最下而及196第二段第一句2,液化裂纹 机理197高温失延裂纹机理197-198)大概意思对即可影响因素(198-201)把标题答上,后而缀一句话就够用了。
其中201页熔合比, 成形系数,拘束度可以做名词解释防止措施(202) 1,成分控制,选合适焊接材料,限制有害元素2调整焊接工艺(做 适当的扩展)7,冷裂纹的形成条件,分布形态,分类,形成机理,影响因索,防止措施?条件(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