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伟大的发现》课件1 沪教版 课件.ppt
31页伟大的发现 艾芙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后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她为居里夫人18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高级中学,获金质奖章由于当时波兰大学不接受女生,及家庭经济拮据,故在华沙当了8年家庭教师1891年到法国上大学1893年以物理学第一名的成绩获巴黎大学理学院学士次年又获数学学士1895年同法国物理学家居里结为伉俪,并在巴黎理化学校任助教1896年在全市助教会考中获第一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p)(即波兰的意思)”“镭(li)”1903年获博土学位1904年任巴黎大学教师1906年丈夫居里因车祸去世,她接替丈夫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03年物理奖和1911年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l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镭有剧毒,会造成骨髓的损伤和造血组织的严重破坏,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镭及其衰变产物发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镭针可治癌症钋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伊雷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于1993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小女儿艾芙:法国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一)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朗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这位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赠给居里夫人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二)有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朋友到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三)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象一声春雷轰动了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象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今天,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时,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时,居里夫妇用坚定的行动,表现了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一次,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对于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而他们却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对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并不希罕,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公开提议,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们到大学讲学做为普通中学教师的居里夫妇认为,这样做尽管对自己有利,但会影响甚至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工作,因而谢绝了,仍旧在他们那间破旧的木板房里作实验。
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说:“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够使病人减轻一些痛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劳的了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却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爱因斯坦,(四)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痛恨侵略的居里夫人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她组织了一支有二百多台伦琴射线装置的车队,用以装备战地医院,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但是,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
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时代的先驱、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了但是,她那决不屈服的最高原则、志在顶峰的雄心壮志、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献身的实际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人们向新的目标前进!,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环境需求,生活简单,保持安宁,追求自由,工作态度,坚韧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献身科学,导 学 达 标,阅读课文:思考完成: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要坚忍不拔,有信心,问题探讨,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一直在鞭策着我”,试问某种力量是指什么力量?,完成事情的决心、信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对人类事业的崇高历史使命感等复合因素,也就是作者的信念2、作者认为“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和“梦想家”有什么差别?,讲究现实的人,他们通过工作获得很多报酬,其实这是完全应该的,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梦想家是为工作而工作,为研究而研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完全没有物质利益的观念。
4、为什么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是一种奢望?,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 蒙田,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默读圈划: “看到伟大的发现”时的 反映,并用自己的词概括圈划 、概括: 在怎样的情况下有了如此伟 大的发现?,圈划关键词并概括:在如此恶劣的情形下从事研究, 他们心态如何?,写作特色1 鲜明的对比小木屋的极其简陋与主人公的极大快乐相对比极差的实验设备、超强度的劳动与人物的“亲爱和智力上的热情”相对比提炼镭的极其艰苦的过程和成功的幸福相对比,突出人物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崇高精神世界突出人物挑战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气。
充分展示出主人公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辛获取成功是人生最大快乐的伟大情怀全文通过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 生动细致的描写,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和简陋的设备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残破的顶阁小屋的描写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做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3 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极大,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然而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一是“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而快乐,二是成功的提取了镭而快乐,从而表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伟大心灵一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二是指放射元素对人身体有害,但因条件艰苦,有必要的保护措施而处在反自然的状态他们在小木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