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罕苏力德简介.doc
4页察罕苏力德简介一、九鼎察罕苏力德的历史来源察罕苏力德是成吉思汗于 1206 年建立蒙古大帝国时制定的国徽旗帜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自主持并以他的九名大臣依托创建的九鼎察罕苏力德旗察罕苏力德是蒙古大帝国的标志性国旗它竖起的那一刻起一直跟随着历朝皇帝崇拜祭祀的旗帜,已经历了蒙古大帝国(1206-1260)、大元朝(1206-1368)、北元朝 1368-1635)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蒙古大汗立格登灭亡后于 1635 年到鄂尔多斯乌审旗的察哈尔部落人捍卫并祭祀了大察罕苏力德近 373 年一直保持到至今据历史资料记载,很早以前就祭祀察罕苏力德,苏力德象征着蒙古人的豪气、斗志和渴望和平的精神信仰,因而九鼎察罕苏力德成了蒙古帝国的标志二、九鼎察罕苏力德的构造:称为金徽旗的察罕苏力德和它的使者苏力德及长矛(战器)形成的大察罕苏德由底座,苏力德旗杆、满拉、呼胡勒、陶里、色素米等组成的苏力德杆插在一个大石头刻的乌龟背上(钻窟窿),苏力德杆长度有十三尺,五米分粗的盖木头作的大察罕苏德东侧距 1.5 米处立着长矛,插在石狮背上,长矛杆长度有九尺桦树作的大察罕苏力德杆上顶挂着三角白旗,上面画着上和尔鸟的图案苏力德圈内还有五颜四色的彩旗迎风飘杨。
三、九鼎大察罕苏力德的祭祀程序:很早以前,察罕苏力德的祭祀活动举行在每个月的初一、初三,这个习俗延续了几百年随着年代的流失,祭祀活动的时期和祭品越来越简化了已形成了每年的春初一,全年五次举行祭祀活动春节初一举行苏力德春拜祭祀.一般祭祀都举行在春节初三,主要祭祀旗帜,农历五月初三举行祭祀活动(还称夏营盘大祭祀或奶食祭祀)农历六月初三举行祭祀活动(称它为羊羔祭祀或小祭祀)活动农历的七月初三,农历的十月初三都举行祭祀活动如遇上十二生肖的年轮,即(辰年)就举行隆重而大型的祭祀仪式,重新更换苏力德杆和其它全部器具成吉思汗的九鼎察罕苏力德坐落乌审旗召以来,从近百年的祭祀活动看,有官府衙人,行政职员外,具体祭祀的人物主要有旗手一名、旗师一名、九鼎护卫一至九人、箭手一名、套马手一名、刽子手一名、替身一名、总管一名、主将一名、先锋壮士三名,还有向导等参加完成祭祀活动祭祀察罕苏力德的通常程序是咏诵祈祷词后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活动完毕将众多前来祭祀者送来的马、山羊系上彩绸带后诵读《熏香词》《牲灵词》四、将九鼎察罕苏力德请回我旗的意义2006 年 7 月 29 日中国文联和中国艺术家协会根据命名《中国民间艺术故乡》之有关规定,命名乌审旗为《中国苏力德文化故乡》这是该旗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结晶。
在乌审旗将蒙古帝国九鼎察罕苏力德称之为《察哈尔察罕苏力德》,这是因为最早是察哈尔部落祭祀察罕苏力德而得名的现将察罕苏力德请回察哈尔人聚居的锡林郭勒草原,这对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把我区建成文化大区,我旗上下积级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将文化事业推向新高察罕苏力德的全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内在潜力,并与摔跤、赛马、射箭等竞技体育运动和旅游业容为一体,使苏力德成为生态旅游观光区,苏力德敖包祭祀殿堂、游牧文化区、竞技比赛场地的配套设施,以察罕苏力德祭祀为载体,举办《察罕苏力德那达慕》草原文化节创文化品牌,提高正镶白旗知名度,吸引中外游客来我旗光观旅游,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旗投资,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更上新台阶通过察罕苏力德祭祀节旅游那达慕来增加牧民收入,传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完善更多的社团组织《搏克协会》、《弓箭协会》、《马文化协会》、《民间艺术协会》、《民俗协会》等,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级性,促进我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迎接察罕苏力德祭祀场地:原布日都苏木所在地所在地西侧有 300 亩集体地,可以利用;这里是交通方便,还有布日都庙的文物;有文化站 13 间房屋,还有学校建筑等,这有利于开展旅游项目和活动。
明安图镇前面的那达慕会场或明安图敖包附近也可以选,这里地块比较广,交通便利,但个体户比较多,没有其它房屋,这样以来建设投入比较大伊克淖尔苏木所在地有宝日陶勒盖庙,交通也比较方便,也可利用苏木房屋伊克淖尔苏木高日汗嘎查贺希格家旁边;伊克淖至闪都的公路这里穿过,还有浑善达克的风景,也有利于守护苏力德的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