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恩格斯致施米特》ppt课件.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4718467
  • 上传时间:2019-01-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3.9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 康·施米特(1863-1932) 是德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在其活动前期,施米特和恩格斯接近并经常通信,表示赞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有一定的研究但在恩格斯逝世以后,施米特追随伯恩施坦等人,由赞同马克思主义转变为修正马克思主义 保尔·巴尔特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学家、莱比锡大学教授笛卡儿(1596-1650)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的111注中说明了这样一点:“按照笛卡儿下的定义,动物是单纯的机器,他是用与中世纪不同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眼光来看问题的在中世纪,动物被看作人的助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28页 中世纪(约395-1500) 西欧历史上从五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一、 历史背景 19世纪80至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运动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德国党内的“青年派” (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半无政府主义派别)却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标签和套语到处套用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利用上述情况,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肆意的歪曲和攻击。

      首先向唯物史观发动进攻的,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比锡教授保尔•巴尔特他采取的手法是,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污蔑马克思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法和经济、道德和经济、哲学和经济、宗教和经济等问题上,散布了一系列谬论为了捍卫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恩格斯晚年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弗•梅林、符•博尔吉乌斯等人写了一系列重要通信1890年8月5日给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康·施米特的信,就是其中较早的一封 恩格斯在这封信中,揭露了巴尔特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诽谤,批判了“青年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肆意歪曲,阐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论证了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二、主要内容 本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驳斥巴尔特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在肯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1段) (二)批判在社会主义分配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第2段) (三)批评德国党内的“青年派”把唯物主义词句当作标签的错误,指出对待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第3-4段),学习重点: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巴尔特污蔑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笛卡儿的“动物是机器”的观点一样,只强调经济因素而否认政治思想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论。

      针对巴尔特的观点,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虽然“物质生存方式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二)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青年派”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东西,而是稳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它也应当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 针对“青年派”在社会主义分配方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恩格斯阐明了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而这个数量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三)唯物史观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 针对德国党内“青年派”把唯物史观当作标签的错误做法,恩格斯强调“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 恩格斯还指出,为了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必须认真研究全部历史和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才能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大的帮助,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恩格斯致康•施米特 (1890年10月27日) 一、历史背景 针对巴尔特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康•施米特写信给恩格斯请求发表他的看法,恩格斯从8月5日到10月27日多次写信给施米特,这是其中的一封。

      二、主要内容 在这封信中,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着重阐明了国家、法、宗教、哲学等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它们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揭露了巴尔特之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歪曲和攻击一)分析了生产和商品贸易的关系以及两者和金融贸易的关系1-3段) (二)分析了国家和法与经济的关系4-8段) (三)阐明了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与经济的关系9-10段) (四)驳斥了巴尔特之流的歪曲和攻击,重申马克思主义者承认政治斗争和政治事件的特殊作用11-13段),学习重点: (一)国家和法与经济的关系 1、国家和经济的关系 (1)国家是社会生产所决定和制约的,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恩格斯指出:“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2)经济和国家是两种不相等的力量 一方面是经济的运动,它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另一方面是国家权力以及政治运动的反作用,这些反作用本身是由经济运动造成的,因而是第二位的3)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恩格斯指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三种情况: 第一,国家权力可以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第二,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破坏作用; 第三,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向另一方向。

      但是,经济的发展毕竟是决定力量,在后两种情况下,政治权力必然要崩溃2、法和经济的关系 恩格斯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的发展,“这个领域虽然一般地是完全依赖于生产和贸易的,但是它仍然具有反过来影响这两个部门的特殊能力法的原则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但它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二)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与经济的关系 1、哲学、宗教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处于经济发展的支配作用之下 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是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但是“他们本身又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支配作用的影响之下”,说明宗教、哲学归根结底是被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但它们又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影响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2、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恩格斯在信中论述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几种表现: (1)社会意识发展的继承性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2)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3)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经济发展对哲学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事社会意识形态的人们“他们的产物,包括他们的错误在内,就要反过来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思考,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