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13页广东省 2025届高三摸底测试(8月份)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以前文献中,“华”与“夏”最初只指中原人,以别于周边的戎狄蛮夷战国以后“华夏”渐为通用词,既包括原来的中原人,又包括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等这反映出 A.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 B.传统华夷观念开始被打破 C.华夏的认同观日益增强 D.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已消失2.《史记》中描述汉初的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但是到东晋南朝时,北方广大地区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上述变化表明南朝时期 A.区域经济开发效果显著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农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D.边疆地区得到开发3.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起来,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征税过程中的诸多不便。
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 D.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4.唐宋以后,蒙学教材种类由单一的识字课本,逐步拓宽到道德教育型、陶冶儿童性情型等各种门类,以识字为主的知识型教材有《百家姓》《三字经》《文字蒙求》等;以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为主的蒙学课本,除了《孝经》《论语》外,还有《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等以上反映了 A.教材遵循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 B.蒙学开始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 C.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与世俗化 D.巩固社会秩序并树立了价值观5.下列是有关学者关于明清经济发展状况的观点,材料主要反映了代表学者主要观点黄宗智内卷化显然就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增长是指“量”的积累,发展则是指“质”的改变和提升伊懋可提出“高水平均衡陷阱”,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劳动力过多和过于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麦迪森中国GDP15世纪前处世界领先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GDP 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 A.明清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B.社会治理已出现重大危机 C.近代前夕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D.明清社会孕育着社会转型6.《棉的全球史》一书认为“轧棉、纺纱、织布这些一向都相对简单,因而在亚洲各地,例如在中国和印度,普遍都很容易融入到家庭生产中。
这是一种‘嵌入’在社会和文化中的生产活动,千百年来既没有催生大机器生产,也极少有人去着手改进技术”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古代中国人们从事棉纺织生产A.只是祖辈的生活方式并不像西欧强烈追求利润B.重要的并非原材料和技术而是其市场组织管理C.是小农生产选择棉花并发现了棉花最能适应它D.发现棉纺织业很大程度上成为小农经济的母体7.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宣传革命主张时,反对照搬西方的一套,还热情地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前后,他更加注意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其革命建国学说孙中山此举意在 A.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B.建国学说有赖于不断传承 C.革命领导思想发生了改变 D.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认同8.1920年4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陈独秀发表名为《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这表明陈独秀 A.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B.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C.倡导学习西方科学精神 D.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9.1947年2月6日,上海金价一日五涨,达到550万,美元兑法币比价突破1万,由此引发各地投机抢购狂潮。
截至1947年2月,中央银行共抛售黄金353万两,占库存黄金60%,回笼法币9989亿元同时法币增发了32483亿元,国民政府物价不仅没控制住,反而大涨失去黄金支撑的法币如同废纸,黄金大幅增值,法币巨幅贬值,物价疯涨引发当时“黄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侵蚀挤压民族工业 B.和平建国已成为此时民众的共识C.财政经济状况出现持续恶化 D.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滥发纸币10.按可比价格计算,1953—1956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75%1956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其中,农民提高了14.6%,非农业居民提高了28.6%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 A.完善了国民经济体系 B.改变了国家经济布局 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1.2023年 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
这一事件 A.推动了新型国际秩序形成 B.表明了中法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C.发展了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1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组成新的城市统治集团,他鼓励移民、通婚、交往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使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 B.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C.促进了各民族国家形成 D.使帝国境内经贸联系密切13.“革命”在古典文化语境中意为政治动荡、政体更替,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被赋予神圣含义,是阶级之间的暴烈行动,对后世影响深远革命”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学说 B.时代潮流与历史趋势 C.继承了本国的历史传统 D.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14.下表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若干片段国家/地区传播或者宣传墨西哥墨西哥第一次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1888年7月报纸上刊登的《共产党宣言》巴西1896年巴西工人报纸《社会主义者》创刊,该报的副标题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巴西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份报纸拉丁美洲1898年《资本论》第一卷被译成西班牙文,随后便在拉丁美洲传播以上表明马克思主义 A.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 B.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 D.在拉美面临着新发展困境15.二战后,英国政府先后在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等部门推行国有化。
与此同时还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放补助金,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等福利国家制度,绝不是英国衰落的重点,但可能是英国社会坠入深渊的起点以上表明英国 A.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B.正在谋求共同富裕 C.社会治理能力强大 D.积极调整社会关系16.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虽然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A.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着共同问题 B.契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C.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D.正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民族政策是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重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
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摘编自《御制十全记》(1)概括材料一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西北疆域所作的一系列努力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公元1000年到1340年之间,西方的人口翻了一番,甚至可能达到了之前的三倍许多人迁移到刚刚排干的湿地和新近开垦的林区,并向东与斯拉夫人争夺肥沃的土壤另一些人则成为城镇居民,通常在新出现的羊毛和亚麻行业工作,新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旧城市也在扩张到14世纪初,威尼斯和伦敦各自大约拥有九万居民,这一数字至多是开罗的五分之一,但以西方此前几个世纪的标准看,已经是相当大的规模了之后,随着14世纪中期黑死病的爆发,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并在下个世纪继续下降,城市人口可能比农村人口减少得更快然而,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人就恢复元气,度过了早期的人口高峰,而城市也再次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万物皆可测量:1250—1600年的西方》材料二 历史悠久的神圣模型在众目睽睽之下失去了典范意义用鲍斯马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再“赋予……经验以意义,给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从而减少生活终极的和可怕的不确定性”西方人开始非常缓慢地、试探性地,而且经常是无意识地临时创造出了一个新版本的现实,这一现实脱胎于过去继承的诸种元素,也脱胎于当时的经验,这种经验通常来自商业活动新出现的模型与众不同,它日益强调精确度、对物理现象的量化,以及数学以下,我们会称呼它为“新模型”(NewModel)如果说有谁在推动这一新模型出现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那就是市镇居民了,他们是西方和大多数社会中最活跃的居民—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万物皆可测量:1250——1600年的西方》(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不到百年时间里,西方人恢复元气,度过早期人口高峰,而城市也再次发展起来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开始非常缓慢地、试探性地,而且经常是无意识地临时创造出了一个新版本所产生的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从13世纪末期到16世纪推动这一新模型出现过程中主要角色的发展趋势。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