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科***
  • 文档编号:319206091
  • 上传时间:2022-06-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0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第八讲 诗经(四) ——《诗经》内容(三) 第五节 燕飨诗《诗经》 中仍有以君臣、 亲朋好友团聚晏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 更多的是反映上层社会的 欢快和谐;主要作用“ 和谐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位置” ;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就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闲适地 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特别和谐动听;诗以此起兴,便营造 了一个热闹而又和谐的氛围,假如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急 的关系,立刻就会宽松下来;此诗自始至终布满着轻巧的气氛,它把读者从“ 呦呦 鹿鸣” 的意境带进“ 鼓瑟吹笙” 的音乐伴奏声中《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 此燕 〔 宴 〕 飨来宾之诗也;”又云“ 岂本为燕〔 宴 〕 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 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步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 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 ,仍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 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仍有肯定的影响;【一、曹操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短歌行》的主题特别明确,就是作者期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第六节 怨刺诗 《毛诗序》指出: “ 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 变风’ 、‘ 变 雅’ 作矣;” 古诗素有“ 美刺” 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有用性; 《诗经》首开其端;其中 《雅》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颂》诗中储存最多,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 异调的,是怨刺诗;亦即前人所谓“ 变风” 、“ 变雅” ;主要储存在“ 二雅” 和国风中;大雅 中的《民劳》 、《板》、《荡》,小雅中的《节南山》 《雨无正》,国风中的《硕鼠》 《伐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怨刺诗是诗经中最表现现实主义的诗体,而怨刺诗大量显现的缘由主要有三点:第一,赋税严峻刑政苛刻的黑暗政治,诗被用来针砭时弊和倾吐怨愤;其次,社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私有制进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更加艰辛;第三,“ 士风” 盛行,个人尊严和自我人格受到重视,平民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期望剧烈;第四, 封建思想没有深化人心,而人民的情感又逐步成熟,加上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于是平民百姓大量用诗来表达自己被压迫和剥削的情感,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寄生本质;(一)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例如《邶风· 新台》姜的乱伦丑行;,揭露了卫宣公霸占儿媳宣1.新台 :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c ǐ此〕:鲜明貌;2.河水 :黄河;瀰瀰 〔mǐ 米〕: 大水茫茫;3.燕婉 :燕,安;婉 ,顺;指夫妇和好;4.蘧篨 〔q ú ch ú渠除 〕:鸡胸;一说蛤蟆;鲜 :善;5.有洒 〔cu ǐ璀〕:高峻;6.浼浼 〔mě i美〕:水盛貌;7.殄〔ti ǎ n 舔 〕:善;8.鸿:蛤蟆;离 :通罹 ,遭受;9.戚施 :驼背 ,一说蛤蟆;(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诗篇; 例如《魏风》中的《伐檀》 ,写奴隶们在伐木劳动中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表 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无比愤恨和抵抗心情, 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冲突; 仍有《硕鼠》,诗中把奴隶主比作“ 大老鼠” ,高喊它们不要再来吃庄稼,布满了对寄生虫的藐视与厌恶,并表示要走向没有剥削压迫的抱负乐园;(三)反映亡国之痛的;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直赋胸臆, 写主 这首诗写一位东周大夫的故国之思; 长于心理描写;全诗用赋的手法,人公看到过去曾经是繁华的都市现在是一片满目的荒芜与破败而内心极度悲伤的情状; 开头“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是比、兴兼用,荒芜破败的景象即烘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怆的心情,又比拟王室的衰败;那种“ 中心摇摇” 、“ 中心如醉” 、“ 中心如噎” 以及呼天喊地的表情,历 历在目,感人至深;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 黍离之悲” ;第七节 周部族史诗上古祭奠活动盛行,很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殊重视祭奠,认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成公十三年》);储存在大雅和“ 三颂” 中的祭奠诗,大多是以祭奠、歌颂祖先为主, 或表达部族发生、进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产生和他对农业的奉献; 《公刘》写公刘带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陕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头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进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绵》写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陕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 《皇矣》先写太王、 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成功的经过;《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名师归纳总结 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终灭商,建第 2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 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五篇史诗, 反映了周人战胜大自然的宏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 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 是他们壮大进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 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分;如《生民》这样写后稷诞生时的神奇经受: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上帝不宁,不康禋祀,竟然生子;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灾无害, 以赫厥灵;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履帝迹生子的神话, 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 姜嫄弃子的缘由歧说很多; 这种描写, 使后稷的产生, 布满神话颜色和人类童年的纯真气质; 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就经受了种种磨难;后五章写后稷懂得耕作,栽培五谷,在农业上取得很大成就,又创立了祀典; 全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周人始祖后稷一生的事迹, 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其他祭 祖颂歌,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 教观念, 是特定历史背景、 哲学思想、 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第八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综合起来看, 《诗经》主要有以下主要艺术成就:第一、朴实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剧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作者们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熟悉和懂得, 并能通过完善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七月》,以铺叙直陈的手法,呈现了一幅古代农奴凄惨生活的真实图画; 诗篇不仅概括地描画了一年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伐檀》和《硕鼠》,表现了奴隶们在繁苦剥削压迫下的觉悟和抵抗; 《君子于役》、 《东山》,反映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楚;《氓》、《柏舟》,揭示爱情、婚姻的种种悲欢;这些诗歌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冲突; 它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抱负和愿望;其次、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是《诗经》 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它们同风、 雅、颂被称为诗的 “ 六义” ;特殊比、兴,是古人讨论《诗经》时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古人一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风、雅、颂是体,即表现的内容、体制;这里谈谈“ 赋、比、兴” 三种艺术表 现方法的艺术成效;名师归纳总结 “ 赋” 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其写法特点就在于“ 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达的第 3 页,共 7 页内容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明确而完整的印象;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的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地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 事事铺陈, 整体而全面地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赋这种表现手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活的反映能够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 “ 比” ,就是比如和比拟;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如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 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气;如《卫风》中的《硕人》 ,连用六个比如来描画硕 人的手、肤、领、齿、首、眉的美艳,形象地赞扬了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姿容和神态,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比的表现方法,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像的特点或共同属性,以形写神,将抽象的事物诉诸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 兴” ,就是托物起兴;它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兴句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涛经》中运用兴的方法,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 关雎》 ,以睢鸟的和鸣引起下文男女求偶的联想;《周南· 桃天》开头“ 桃之每天,灼灼其华” 两句,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初嫁少女容光焕发的艳美;有时起制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 蒹葭》开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画了一幅萧疏清冷的意境,为抒发悲伤扫兴的心情,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有时起和谐韵律的作用,如《秦风· 黄鸟》开头“ 交交黄鸟,止于棘” 两句,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个和谐韵律的作用;好的起兴,借景抒情,情形交融,能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之中;诗三百篇中的赋、比、兴多是结合为用的;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 《诗经》 的三种表现手法或是艺术技巧; 与风、雅、颂合称“ 六义” ; 赋就是铺陈直叙, 即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5.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docx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1.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docx 5.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docx 2.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单元过关测试(12月)数学试题.docx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高中政治试题.docx 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docx 12.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数学试题.docx 天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docx 4.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数学试卷.docx 4.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3.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docx 9.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数学试题.docx 7.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x 9.重庆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docx 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4.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检测数学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