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 桥.doc
3页16《桥》教学设计执教者: 雅居乐小学 李炼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激发情感;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3、明确学习目标二、抓住言行,研读体会(一)默读课文第7至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说说老汉说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说的,从中体现了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四人小组根据以上问题交流交流三)品析句子,体会人物品质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后进行交流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2.请看第2句,自由读句再汇报②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任何时候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配得上党员的光荣称号,然而这时却有人说“党员也是人老汉的心情会怎样?(失望、生气、憎恨)3. 第3句话,自由读第三句话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第4句话④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1)他很爱他的儿子,因为他叫他儿子快走,还用力推了他一把2)从“吼”字看出老汉也是很爱孩子的,因为时间已不多,他很担心孩子的安全这时的洪水又在不经意间爬上了胸膛,就连木桥也开始发抖,发出痛苦的呻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很快要倒塌,桥也不安全了)洪水越升越高,灾情越来越严重如果说第一次吼是极其生气的话,那这次吼就是极其(担心)(3)一个“吼”一个“推”字,诠释了人间至爱——舐犊情深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把孩子推向生的彼岸请你用读帮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桥容不得多想,指名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教师引读第21——23自然段(四)学习第21——23自然段1.学习第21——23自然段,当危难来临时,面对村民和儿子,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村民),当危难逼近时,剩下他和儿子时,他选择了(儿子)可就在这时,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2.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的人从眼前消失望着这无情的洪水,想着刚才还活生生的站在这儿的儿子,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我们相信那一定积蓄了父亲所有的爱,全部的愧疚。
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和他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五)学习第24-27自然段(配乐)1.感情引读24——27自然段,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2.老汉和他的儿子离开了,惊慌失措的村民也获救了,发挥你们的想象,假如你就是当时那惊慌失措的村民之一,你会怎么说?3.这位可敬的老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镇定从容地指挥村民逃生,他为村民架起了一座什么桥?(生命之桥)三、入情入境 情感升华四、总结特点 学以致用五、崇高精神 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看看下面一组图片:看完这些图片,我看见有些同学眼睛泛着泪光,你有什么话想说?拿出你们手中的笔,写吧!板书设计: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