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广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
7页2024-2025学年四川省广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选题(★★★) 1. 秦汉时期, 九卿既是国家行政官员, 也承担了皇家事务的管理职责隋唐时期, 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国家政务, 秦汉的九卿则演变成九寺五监, 成为在六部管辖下的具体办事机构这表明隋唐的国家体制( ) A. 保持了家国不分的传统B.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 完成了政务和事务的分离D.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 2. 汉末人才选拔被地方大族名士操纵, 故士人逐渐重视结交名士然“章句渐疏, 多以浮华相尚”, 再加上“士流播迁, 详核无所”, 致“天朝(朝廷)选用不尽人才”故魏初中央设中正官, “品其才第……量人授职”由此可见, 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 ) A. 有效选拔治国人才B. 促成选官权力下移C. 巩固世家大族统治D. 确保选官公平公正 (★★★) 3. 《吴县志》记载, 范仲淹“尽以俸银买田千亩于苏州, 号曰义庄, 赡养宗族, 无问亲疏, 日有食, 岁有衣, 婚嫁凶葬咸有赡养”该庄的核心原则是农田只可出租, 不可出售或典当当时士大夫纷纷效仿, 风靡一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 宗法制度得以强化B. 社会救助体系完善C. 土地买卖受到限制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 4. 晚明对外贸易中, 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 使得美洲、欧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这也促使苏、湖地区农户将耕地改种经济作物, 原先“苏湖熟, 天下足”的格局, 逐渐被“湖广熟, 天下足”所取代晚明农业格局的变化( ) A. 助推地域性商人群体兴盛B. 导致对外贸易出现逆差C. 促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D. 阻碍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 5. 元明时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人“务耕植、畜牧”“勤俭治生”, 湖北宣恩土家族、侗族、苗族等男女青年以歌为媒, 多自由婚配清朝前期, 废除世袭土官, 选派流官治下的滇西、鄂西等民族地区“渐染华风, 服食渐同汉制”, 托媒说亲逐步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B.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 制度变迁促进了民族交融D. 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 6. 有学者指出, “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从赋税形态演化的进步意义上应该加以肯定, 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这种赋税绝对值的算术级数累进, 实际上抵消了唐宋明清以来农业增长所带来的全部积极成果该学者意在强调封建国家( ) A. 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步减弱B. 税制改革使农民负担不断减轻C. 治理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D. 高额赋税阻碍了农业的再生产 (★★★) 7.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又强迫清政府重新修订了关税税则和税率。
其中洋货进口税率又有所降低关税税则和税率的重新修订( ) A.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B. 刺激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发展C. 导致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 使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8. 如表为1882—1887年民用股份制企业股票行情简表单位: 银两(据《申报》), 据如表可知, 这一时期( ) 股票名称票面额实收额股票行情1882年10月7日1883年12月7日1884年9月6日1885年3月9日1886年4月2日1887年1月24日轮船招商局1001002605451366559开平矿务局100100203.552463049.549上海机器织布局10050127——————16.7517.5 A. 民用股份制企业逐渐走出困境B. 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C.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信心增强 (★★★) 9. 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而敌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则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普遍的选举制, 议行合一的参议会制和权力机关的三三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共( ) A. 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 为了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C. 土地革命任务完成D.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入城市 (★★★) 10.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 如表(据2014年10月17日《齐鲁晚报》报道整理), 这一时期我国的立法( ) 时间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初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90年代初至中共十五大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等1997年至2014年证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监督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等 A. 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B. 使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C. 围绕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展开D. 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 (★★★) 11. 如图是某年《洛杉矶时报》刊登的一幅时政漫画《吊高球》。
据如图可知, 此后( ) A. 美国对华实行外交孤立B. 中美外交绕过了台湾问题C. 中美关系开始得以改善D.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带动了国内工业发展, 实现了外贸出口由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91年,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7%这表明我国( ) A. 实施了“走出去”战略B.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C. 贸易逆差逐渐得以扭转D.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 13. 继《十二铜表法》之后, 罗马共和国又根据不同时期的立法需要陆续制定了许多法律如公元前445年, 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26年, 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据此可知, 共和国时期的这些立法( ) A.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 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 形成了完备的罗马法体系D. 适应了对外战争的需要 (★★★) 14. 如图呈现了1500—1800年亚欧大陆人口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全球交流带来饮食营养的改善B. 工业化的实现带来了经济繁荣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D. 大规模移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 15. 1648年, 欧洲国家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
和约肯定了德意志各邦的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强调了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该和约的签订( ) A. 强化了罗马教皇的神权政治体制B. 消除了欧洲新的战争隐患C. 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D. 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 (★★★) 16. 1943年4月, 英国提出“凯恩斯计划”, 其核心是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 货币的分配份额按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下, 整个英联邦可占世界货币总份额的35%该计划强调透支原则, 贬低黄金的作用英国此举意在( ) A.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 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霸权C.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D. 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 二、材料题(★★★)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确立的政党分赃制使政府效率低下, 支出庞大, 既损及下层民众利益, 又危及统治秩序有识之士对此深为忧虑, 其中的代表人物多是行政部门的改革派官员, 在他们的鼓动下, 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一场文官制改革运动国会在舆论压力下, 经多次辩论, 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
从此, 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 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该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 即根据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 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该法还禁止现职政府官员介入党派活动, 并规定设立文官委员会, 作为全面执行文官法的中央机构虽然文官委员会几度险遭撤除, 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 初步完成了现代文官制度法规体系的构建, 由于综合了各国相关法规之所长, 在某些方面甚至设计得比国外同类法规更加完善但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 枪杆子是万能的权力, 既可用之为政治统治, 也可施之于行政管理北洋政府一方面明确文官与国家为契约而非人身依附关系, 建立了文官考录、保障、惩戒体系等, 但在实际运作中大总统却拥有可不经录用程序特㩴官员的权力, 尤其是甄用制度更成为高级官员网罗亲信的工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军事委员会等军事机构也影响着文官的任用和管理国民党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等法规, 都将是否为国民党员作为文官任用的重要标准, 非国民党员则受到诸多限制中国现代文官制度创构产生的区别于专制时代的官制理念和规范, 对此后人事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民国文官制度创构相较于19世纪后期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同之处, 并作简要评价 (★★★) 1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 技术和组织上的变化改变了生产, 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 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转变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社会, 家庭生活急剧变化, 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 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 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和工会都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做出努力与此同时, 工业化逐渐触及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西欧、北美和日本在英国的带领下走向工业化, 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逐渐依㭥于向工业因出口原料——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根据材料, 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 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后, 法律思想也渗透了儒家礼教的学说, 强调道德教化是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 而刑罚则是在必要情况下辅助使用的汉末丧乱, 传统儒学分崩离析曹魏时期的刘廙著《先刑后礼论》, 一反汉代正统理论, 提出制定法(刑)重于自然法(礼)钟荀的《刑措论》也强调了制定法的重要性而丁仪、王粲则为主德派的代表丁仪在《刑礼论》一文中, 用天人感应的观点解释先礼后刑王粲则基本上以德治礼教为着眼点司马氏政权建立后, 儒家的礼教思想重新恢复了统治地位, 刑礼先后的争论基本结束两晋统治者虽提倡礼律并重, 但用刑是为了保证礼的施行魏晋以来, 还出现了一批放达的名士, 认为人性本于自然, 应按自然规律生活, 不能以礼教或法律加以牵制或压抑东晋葛洪的思想则较为复杂, 既信奉道教, 又推崇儒学, 也一度力主明法严刑, 企图揉合儒、道、法于一家, 为封建统治提供更广泛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