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56713794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握一把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摘 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的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叙述的语调、参差对照的写法等几个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观照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一种“苍凉”的美感[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 张爱玲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大半辈子处于历史的夹缝间,如她所说的“时代已在破坏中,但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正是这样一个乱世女子却以二十来岁的青春之龄迈上文明殿堂的台阶,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几乎霸占了整个上海文坛她擅长用参差对照的手法、特有的回忆的语调向人讲述那些发生在乱世的平凡男女的平凡悲欢离合故事因而她的小说永远透露出一种令人颤栗的苍凉感,连张爱玲自己也说她喜欢用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来形容她的作品和她作品中的人物正是这种绝世的苍凉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使当时的大上海烧“香”念“经”(指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和《心经》)洛阳纸贵1、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的基调是建立在对于乱世中家庭、爱情、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

      如她在《自己的文章》里所说:“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的确,她的作品总是用精致的文字兴致勃勃而又不厌其烦地描绘平凡男女平凡的悲欢离合故事,但其中却透露出阅尽人世般的苍凉的情怀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请看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战前的香港,有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葛薇龙在这里读中学在她快要毕业的时候,她的父母为生活所迫,离港回泸为了不中断学业,薇龙去投奔在港的姑母——一位香港商界首富的四姨太,一位风流寡妇,一朵风韵犹存的交际老花薇龙住在姑母家里,便也走进了姑母的生活圈因抵御不了诱惑而失去了自己,最后陷入泥沼这是《沉香屑:第二炉香》:香港华南大学教授罗杰安白登娶了守寡多年的蜜秋儿太太的女儿愫细愫细是一个美丽而天真,“天真得可耻”的女孩,她没有一点性方面的常识,在新婚之夜把夫妻生活当作禽兽之道而受了很大惊吓,甚而出走外人不知内情,都把罗杰看作性变态者,引得浪荡女人也来勾引他罗杰终于不堪压力和刺激,开煤气自杀《心经》把父女畸恋引出的故事写得凄艳哀绝,回肠荡气中篇小说《倾城之恋》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写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亲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

      正要陷在泥沼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短篇小说《琉璃瓦》写一个势利的父亲,呕心沥血安排女儿们的婚事,想叫她们攀高附贵,可总是事与愿违,几乎连条老命也赔进去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她艺术巅峰之作写一个出身卑贱的女性,嫁了大户人家的残废儿子,在长期的精神和情欲的双重压抑下,精神变态,性格扭曲,变成了一个阴鸷残忍的人,她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甚至用下流歹毒的手段对待亲生儿女短篇小说《花凋》写一对势利的父母对子女虚伪的爱……这就是张爱玲,“她一方面有乔叟式享受人生乐趣的襟怀,可是以观察人生处境这方面,她的态度是老炼的,带有悲剧感的——这两种性质的混合,使得这位写‘传奇’的年轻作家,成为中国文坛独一无二的人物夏志清语)她的小说通过对衰败的旧家族,没落的贵族女人和小奸小坏的小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中揭示出及时行乐、个人至上的世纪末情绪和通过古老家族的衰败隐藏着传统道德价值没落这两大主题,而这绝妙而逼真地写出了现代化过程中都市的传统道德式微,和都市市民面对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动而生出的虚无和恐慌让读者从中窥见大家族与市民文化的恶劣根性,也从中见到世俗的人性的种种多样性及个体特征,发现小人物酸楚哀怨的内心世界,激起读者对传统道德价值没落的感叹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注。

      当你仔细地品味这些生动的描绘时,你就能体会其中浸润的难以言明的悲哀2、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程式化的,他们的心灵是寒冷、荒凉的,并且多充满对金钱欲望的疯狂追求,从他们身上让人觉出生命的苍凉张爱玲作品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人淹没在日常的细节中,人的灵性、人的活泼与绚烂,僵死在程式化的生活里,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遇见同样的面孔,谈论着同样的话题时间变得虚幻,一天与一年与一生,没有什么区别父母亲只盼望着女儿嫁人,嫁了人的女儿又成了母亲的翻版,又接着造人,那些小人又会长大,又会重复他(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亲的生活就这样循环下去,一点点地磨蚀生命,一天天地萎缩下去生命的真相——苍白,在这种生活里呈现无遗人的本质始终是自私,这也许是张爱玲的观点因而,她笔下的人心总是那么寒冷、荒凉一颗一颗的心是迷失的,是孤单的,在自己的家里也永远有着异乡人的凄楚因而,张爱玲的人物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更没有“爱”即使在爱的名目下走到一起的男女,那“爱”字也是着了不少杂色的《留情》中淳于敦凤与米晶尧那种相濡以沫的样子别人看来都以为是一对恩爱夫妻,但敦凤心里明白:“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为我自己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白。

      《花凋》中川嫦的父亲不肯花钱给川嫦治病因为她的病治不好了,“明日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而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姑母设下了圈套让自己的侄女往里钻,为了自己的贪欲,也为了自己隐秘的复仇心理……葛薇龙、白流苏、曹七巧等破落世家的女子传奇之所以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是因为她们为五四文学提供了崭新的形象:在现代都市经济如怪兽张开的血盆大口面前,一面瑟瑟作抖,坐以待毙,一面又义无返顾自甘沉沦的都市羔羊们张爱玲笔下从没有出现过爱情的理想主义者:葛薇龙是为了享乐与金钱而背叛了破落世家的传统道德;而曹七巧,是为了金钱而战胜了自己性的本能,那种被金钱的枷锁沉重压抑下的人性挣扎,确实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就连百流苏在爱情里所寻求的也是经济的力量、要活下去世界是嘈杂的,然而用张爱玲笔下一个人物的话说:多么寂寞,死一样的寂寞3、张爱玲作品苍凉的情绪还体现在她小说中所用的那种特有的回忆的调子读她的作品,总想起小的时候,在古老的临河的大墙门前,在月光里,听老爷爷老奶奶讲从前讲的人是眷恋的、哀伤的,听的人则是萧瑟的、恍惚的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 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回忆的语调之所以苍凉,是因为时间的阴影,那种犀利而黯败的光芒,足以击败一切的抗挣与反叛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金锁记》)……家传的什物,时间的流逝,无不晃动着沧桑变幻,辉煌衰败,喜怒哀乐,而人的面影越来越黯淡,直至虚无4、张爱玲小说特有的参差对照写法更增添了她作品的苍凉之美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得很清楚:力是欢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因此,张爱玲强调对作品,对人生,保持参差对照的美感距离,因为没有什么事是绝对彻底的于是,她用参差对照的写法来写小说这种对照并不强烈,而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对比:“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的大彻大悟所以她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神变态,性格扭曲、阴鸷残忍的人外,其余全都是些不彻底的人物:白流苏(《倾城之恋》)、郑川嫦(《花雕》)、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些生活在乱世的女人,不彻底地爱过、恨过,最后与“大时代”一块儿灰飞烟灭。

      在她们身上,虚伪与真实,浮华与素朴并存她们不是英雄,她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她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她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此外,张爱玲小说里有三种声音/腔调是绝对“中国”而且绝对“苍凉”的第一种是胡琴(胡琴“咿咿哑哑”苍凉的调门),第二种是唢呐,再来就是平剧,而这些声音/腔调就是张爱玲小说的背景音乐,这些哀艳的音乐更加透出其小说苍凉的美感勿庸置疑,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满是苍凉张爱玲是一位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人也不佳了如柯灵先生所说“唯上海的沦陷区才给了她一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再加之她传奇般的身世遭遇,她的西方化的教育,她对人性悲剧的深刻体验,她对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所持的不无同情的讽刺态度,使她能兼采中国旧小说的家庭伦理、市井风味,和西方小说的道德关怀、心理探讨,用富于感性的精确语言娓娓道来,将小说的艺术提高到纯熟而微妙的境地,成就了她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苍凉美纵观张爱玲的小说,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五日遗书》,不难发现:她反来复去感叹地是同一种苍凉的情绪,而选取的角度、空间似乎始终相似,连许多人物都是相似的这是张爱玲小说特有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是张爱玲小说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她的作品似乎始终没有“长大”,唱的永远是同一种腔调。

      最后,引用柯灵先生的一段话作结:张爱玲是个天才,超等绝伦以其出身及其所具备的扎实的中西文化修养而论,新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虽然张爱玲的艺术不完美,但却是独特的故此,张爱玲是一个创造了独特风格的优秀女性作家参考文献】[1]陈子善.作别张爱玲[M]. 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2]王一心.惊世才女张爱玲[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