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185794067
  • 上传时间:2021-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本文以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点,在此根底上提出了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措施,以期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布依族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开展进程中形成的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局部它对人类文明的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在当今时代,也是旅游开展所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众多,尤以布依族为重布依族文化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该民族的音乐、舞蹈、节日、风俗、民居、婚俗、服饰等文化旅游资源都具有原生性和唯一性的特点,是其文化旅游资源重要组成局部,也是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对象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那么、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博弈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旅游业对促进民族地区开展所起到的先导作用。

      为此,民族地区也在积极挖掘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展民族旅游,但是效果不尽人意以黔西南州为例,对布依族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够,片面强调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无视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导致布依族文化的失真或失落如兴义等地区已几乎不见身着民族服饰的人,民族语言进一步消失,布依族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冲击,正逐渐走向消亡但是,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打着保护民族文化的旗号来限制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民族文化价值是在开发、保护、传播及其与主流文化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得到表达的因此,对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资源必须既开发利用又充分保护保护不是冻结,不是封闭性的与世隔绝、与时代隔绝,这与社会开展主流相违背,不符合民族文化开展的根本趋势当然,我们在开发利用黔西南布依族文化时,要防止民族文化舞台艺术化、程序化,甚至庸俗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进行掠夺性开发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本民族对如何继承开展自己文化传统的意愿,让民族自己决定文化保护、传习和开展的路该怎么走 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1.注重对民族原生态的保护 游客到民族地区的旅游动机就是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原生态的文化对此,应该划定区域范围,对民族风情浓郁的地区,应该放缓其城市化的进程,完全按照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让其生长和开展。

      保护区域村寨的生产劳动、婚丧娶嫁、待客接物、节日庆典、语言、服饰、文化、娱乐等生活习俗都应承传远古时期的形式,保存其传统而浪漫、古朴而纯真的风格这些区域的文化保护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的来源和补充,要始终保持真实性 2.培养族群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族群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我保护是民族文化得以历久弥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黔西南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决不仅仅是政府、旅游部门的事,而应该成为全社会都关心的工作,必须培养当地人民群众保护布依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宣传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保护当地族群的利益,使当地族群从布依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并成为布依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或受害者 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1.将民族文化与自然风景相结合 黔西南布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著名的“马岭河峡谷〞、“盘江大峡谷〞等等这些自然景观风景独特,国内罕见自然山水只有与所在地的民族文化结合,才能彰显山水的灵性遗憾的是,黔西南优美的自然风景没有能够同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因此,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中,应当思考如何使布依族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景结合起来,用文化去包装这些自然景观,使这些景观鲜活起来。

      这样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氛,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2.防止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庸俗化 旅游开发中,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舞台艺术化、程序化,已屡见不鲜其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文化失去了原有文化的精华成分而日益商品化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某些旅游者对民族文化中某些落后的、不健康东西的需要,不良旅游开发商开发此类旅游工程,使民族旅游出现导致民族文化庸俗化的现象这样的开发只能短暂获得眼前利益,可持续开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真实自然的民族文化才是持续开展的途径另外,在开发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资源时,应该正确地去表现民族风情中真善美的一面 3.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活动中 在黔西南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注意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中,挖掘黔西南布依族文化的内涵,融于旅游者的吃、住、行、娱、购、游的旅游活动环节中作为旅游产品,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还需要一定的设计、包装,进行一系列的精细化的运作要使旅游者感受到异域风情,体验到民族特色,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重旅游者对黔西南布依族文化的体验过程 4.建立民族文化村 民族文化村既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微缩景观。

      民族文化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实地展示型和异地集锦型实地展示型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村寨加以保护,展现其民族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状况,是一座立体的民族村寨博物馆,其最大特点是将民族文化保护在其原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真实自然黔西南布依族地区适合建设实地展示型的民族文化村在民族文化村建设过程中,应当把整个村寨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开发,既要注重民居、服饰、饮食、建筑、传统工艺品等物化形态的民俗,也要注重生产过程、人生礼俗、岁时节日、宗教、歌舞等非物化的民俗 黔西南布依族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开展中积淀下来的,是黔西南地区的珍贵财富和重要的旅游资源做好对黔西南布依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不仅会带动黔西南地区经济开展,而且还可以促进黔西南布依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潘盛之.旅游民族学.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 【2】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学刊,2000.5 【3】钟敬文.没有文化认同,西部如何大开发[J].民族团结,2000,4 【4】杨昌儒.浅论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5】王婵娟.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管理模式研究.贵州民族大学,202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