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区称谓调查.pdf
3页“# !“女老公” 和 “美女老师”——— 上海地区中学生师生称谓语使用状况的调查仓晓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 %&&&’%(在校园里, 学生之间如何称呼, 学生看到老师又如何称呼,不仅是礼貌的体现,达成交际目的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征为了解当今中学生在校使用称呼语的特征和趋势,我们对上海地区两所高中学生共 )&& 名, 一所初中学生共 *& 名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称呼老师:一般来说, 学生对自己的任课老师都比较熟悉,而对非自己的任课老师, 则很少有机会接触, 可能只知道他的姓, 不知道他的名, 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姓名, 在这种情况下, 称呼的不同为:)+ ) 非自己的任课老师:$)( 在面称中, 称呼 “老师” 的, 达到 *,+ *- ; 而在叙称中,使用“老师”的比例大幅下降,只占了)“- 在学校里, 看见老师, 不论你是否知道他的姓名, 使用 “老师” 这个称呼是一定恰当的而在叙称时, 学生是在讲述一件事情或谈论一个人这时, 用 “老师” 这个称呼显然指示性不强,“老师” 这个统称会使听话者觉得概念模糊, 导致交际失败, 因此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叙称。
无论是面称, 还是叙称,“姓 . 老师”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两者都达到 “,- 左右相较于只称呼 “老师” , 在面称时, 使用 “姓 . 老师” 不但能显示出学生对于这个老师有一定认识,也更加显得礼貌而在叙称中,这样称呼的指示性也更容易使听话者理解明白 在面称中,“老师” 和 “姓 . 老师” 合计占了/’+ *- , 其他的 $如直呼姓名、 直呼小名、 叫绰号、 昵称(都是个别现象 而在叙称中, 比例最大的则是 “班级 . 科目 . 老师” , 占到了 00+ *- 比如说, 1 同学和 2 同学在谈话, 可能 1 知道某某班的某某老师姓什么, 而 2 可能不知道 这个时候, 1 同学放弃用 “姓. 老师” 这个称呼来叙述, 而使用 “三班的化学老师”这样的称呼来指明这个老师的身份, 因为由此, 这个交际的成功率才最大)+ % 自己的任课老师:$)(称呼 “姓 . 老师” 的占到最大的比例 这个比例随着场合和语境的越来越不正式 $从 “上课时” 到 “下课时老师在场” 再到 “下课时老师不在场” ( 也越来越小 而在叙称中, 称呼 “姓 . 老师” 的比例总比面称时小一些 也就是说, 学生总是在背地里使用其他的方式称呼老师。
中学生都不会明目张胆地当着老师的面叫他们的绰号, 只有在背地里才会这么做 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 叫绰号的情况最多 如果是当面叫老师的绰号, 那就显得这个学生太没有礼貌了 在初中生里, 叫老师绰号的比例很小, 而高中生里这个比例就明显增大了 而且相比于女生, 男生更喜欢叫老师绰号就拿下课时老师不在场这一项来看, 初中生叫老师绰号的仅有 ’- , 其中三分之二的是男生;而高中生里叫老师绰号的则占到%)- , 其中男生 )% 人, 也接近三分之二 由此可以推断,叫老师绰号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并修辞学习 %&&’ 年第 “ 期$总 )“* 期(! “# !且, 男生往往更喜欢叫老师绰号出现了 “美女老师” 这种昵称, 而且在下课时学生会用作面称当然, 这限于称呼年轻的女老师,以表达一种赞美因此, 既然是赞美, 那面称就无妨了, 只要老师能够接受, 我想, 日后类似的称呼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且可能会随着流行语的蔓延,出现 “漂漂老师” 、“帅哥老师” 等赞美称呼, 也会有 “恐龙老师” 等带贬义的称呼, 当然学生不敢面称’( “ 如何对家长称呼老师:调查发现,当学生回到家里和父母家长谈到老师的时候,他们称呼老师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 “姓 ) 老师” 这样的叙称总是出现在语、 数、英主课老师以及班主任身上这是因为,按照家长对于老师的熟悉程度来说, 可以把老师的 “姓” 与他们所教的科目联系起来的,就主要集中在几门主课上而对于其他老师,学生在叙述时往往就采取第二种方式:“科目 ) 老师” 根据会话策略来说, 要达到会话成功,说话人必须十分注重听话人是否与自己有相同的共有信息例如, 当学生和家长谈话时,说到了物理老师——— 张老师 学生第一次说 “张老师今天⋯⋯” , 家长不清楚 “张老师” 是谁时, 就会反问一句因此交际不能顺利地在第一时间成功当发话人明白了是因为听话人不明确 “张老师” 是哪个老师时, 他就会改变策略第二次他就会直接说 “今天我们的物理老师⋯⋯” 因为, 对于家长来说, 记住所有老师的 “姓” 并且把他们与所教科目联系起来是有困难的, 但用科目来代表老师就简单多了因此,为了达成交际的成功, 对那些非主课的老师, 学生和家长都习惯用科目来代替 称呼同学:在学校里, 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在 “上课时” 、“下课时老师在场” 和 “下课时老师不在场” 这三个语境里, 在当面和叙述时, 在称呼关系最好的同学, 关系较好的同学和关系一般的同学, 有什么差别吗+调查发现:*( ’ 男生:男生称呼同学的方式比较简单, 一般限于 “直呼全名” 、“直呼小名” 和 “叫绰号” 这三种方式:$’& 在上课时, 无论是称呼与自己关系最好的,还是较好或一般的同学, 不管是面称, 还是叙称, 使用的最多的就是 “直呼姓名” 这个方式, 占到全部称呼的 ,#-— #.- 。
而 “直呼小名” 和 “叫绰号” 都不超过*.- , 有的甚至不超过 ’.- 可见在课堂这个相对严肃的环境下, 理应使用 “直呼全名” 这个对与学生来说最严肃的称呼方式随着语境越来越不正式,“直呼全名” 的比例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叫绰号” 的比例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下课时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 “叫绰号” 的比例达到了最高点,面称与叙称的平均值都达到了%.- 左右, 而称呼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同学时, 有将近一半$%/- &的人使用绰号男生之间直呼小名的情况, 在下课时老师在场时出现得最多这时, 不像上课时那么严肃, 直呼全名的比例下降了, 但又因为老师在场的缘故, 有些同学认为当着老师的面直接叫同学绰号并不很恰当 因此除了直呼全名外, 他们就选择称呼小名 而当老师离开后, 各种各样的绰号便叫开了 当面称呼关系最好与关系较好的同学的时候高中生面称同学小名的比例比初中生小得多,这应该是与年龄有关初中生的性别意识没有高中生那么强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生会觉得称呼同学$特别是男同学& 小名是一种女性化的做法, 除非被称呼者与称呼者的关系非常好因此, 年龄越大, 男生叫男生小名的现象就越少 * 女生:女生称呼同学 $特别是称呼女生&, 比男生复杂一些, 而且会带有女性本身的性别特征。
比如, 女生比男生更爱称呼同学小名, 喜欢用昵称等 “# !(上接第 “$ 页)主动选择该称呼,也不表明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的拉近该称呼是高位方或同等地位的交际人所采用的一种表示随意的免号机制它的使用表明交际双方试图淡化社会地位意识 结语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 “老” 作为一个面称的前缀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老 ’ 姓” 的使用对社会地位低位方有一定的制约, 但 “老 ’ 称谓” 却没有, 往往是低位方的选择虽然 “老 ’ 称谓” 常常用来表示尊重, 如老爷爷、 老奶奶、 老先生、 老伯伯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称谓前加了 “老” 以后, 交际双方就不具有了称谓所指示的关系了但也不是所有的称谓都可以这么用, 如: ) 老姑姑、 )老阿姨、 )老叔叔*, 我们所收集到的 “老 ’ 称谓” 的一些语料表明, “老 ’ 称谓” 也不一定表达这种语用含义, 它也可以是表示随意的语体表识 如老爸、 老妈、 老姐、 老哥 “老” 字在这里并没有改变具体辈分关系, 但它的使用显然使交际双方的关系随意了许多,这种随意用法显然也不强调地位的差异老兄、 老弟, 还有上海话里有个称谓叫“老爷叔”也应该属于这种语体表识。
参考文献:+,- 郑也夫 & 礼语·咒语·官腔·黑话——— 语言社会学丛谈+.-&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袁庭栋 & 古人称谓 +.- & 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田惠刚 &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0&+%-杨德峰 & 汉语与文化交际+.-&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1- 曲卫国, 陈流芳 & 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 +2- & 华东师大学报, ,###, ($*,,0 ! ,/%&+$-刘宏丽 & 现代汉语敬谦辞+.-&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33,&+4-陈松岑 & 礼貌语言+.-&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3,&+0-邱质朴 & 说什么和怎么说+.-& 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 ,##3&+#- 吕叔湘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和男生的称呼一样, 在上课时, 不管称呼哪个同学, 女生用的最多的就是 “直呼全名” 的方式, 而且比例占了绝对的优势,原因就在于学生处于“课堂” 这个相对严肃的环境/*与男生不同, 随着语境越来越不正式(从 “上课时” 到 “下课时老师在场” 再到 “下课时老师不在场” *, “直呼全名” 的比例虽然在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但因为交情好坏而产生称呼方式的差别,是女生称呼别人时的特征。
称呼与自己关系最好、关系较好和关系一般的三个类别有非常大的区别:!与自己泛泛之交的人,她们会觉得最恰当的方式就是 “直呼全名” , 所以, 她们不会常常使用 “小名” 或 “绰号” , 更不会用 “昵称” 女生在称呼关系较好的同学时, 随着语境的越来越不正式,“直呼小名” 与 “叫绰号” 的比例有显著的上升而且也有个别 “叫昵称” 和 “叫英文名” 的情况出现女生在称呼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同学时,也会随着语境正式性的减弱, 不但提高 “直呼小名” 、“叫绰号的” 频率, 更喜欢使用各式各样的昵称, 以表达她们关系亲密 根据调查,发现了女生使用的如下几个昵称: 亲爱的、 亲亲、 56789、 美女、 阿姐、 老公、 老婆在这些昵称中 “亲爱的” 是使用最多的一种, 而 “老公” “老婆” 也为数不少也就是说, 在女中学生中, 存在着互相称呼 “老公”“老婆” 的现象学生觉得这么称呼跟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很时髦的,也很正常的 “老公” 原本是对男性的称呼, 也就是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时所使用的现在, 在学生中, 却出现了这种女生称呼另一个和自己关系非常好的女生为老公的现象 (我把它称为 “女老公” 现象*,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而且,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高中生里(当面称呼 “老公”,,: 、“老婆”,“: *, 连初中生中也存在着(当面称呼 “老公”,3: 、“老婆”4: *也就是说, 出现 “女老公” 现象有低龄化的倾向, 年轻较小的学生也受其影响 结论上述就是根据 ,13 份上海地区中学调查表中得出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对现在中学生的在校称呼语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让我们看到称呼语使用的新情况 (如 “女老公” 现象*, 也可以根据一些数据的对比中预测不同年龄阶段中称呼语使用的多少和频率, 还能推测出日后可能会出现的新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