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页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韦应物的五言诗写得好,可是七言绝句《滁州西涧》其实也写得很好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写得非常地闲静高远独怜幽草涧边生”,这个青草跟这个山涧真的可以说是可爱,而且还可以听到“上有黄鹂深树鸣”,可是一般的大众所追逐的都是声色犬马和功名利禄,不会注重到这样自然的美好的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带着雨声,晚上你听到雨声加上湖水,在山石上流过的声音是很急的,“急”,是雨的急,水流的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那个没有人注意的山野之间的一个渡口的码头,有一只小船,因为今天下大雨所以那个渡船上没有人,于是小船自己就横在涧边了一般说起来诗分成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属于感官的感受,我们看见的外界景物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感受感官的感受表现的常常是一种情趣,觉得这个景物很美,很有意思,这是人类审美过程中最初的一层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感情的感动,就是你有非常真诚的一种感情,给人一种情感上的感动第三个层次,我以为就是感发的联想。
这一类诗是超于写实、超于具体的情事以上,它使你不只是感动,感动以后给你兴发,就是给你一个引申和引发那么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从外表上看起来,他所写的是写实的景物,可是他没有停止在写实的景物之间,这首诗是很妙的,就是说在景物之间有一种不只是感官上的感受,还有一种言外的感受,有一种情致就是说他会透过耳目的感受给你某一种心灵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很具体,这正是韦应物诗的一个特色摘编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材料二: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但若以此论《滁州西涧》,则犹嫌未足《滁州西涧》语言堪称简淡,意趣则非闲雅所能尽括那是貌似闲雅简淡,实则满怀忧愤的格调韦应物早已送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在写《滁州西涧》时,人世的不平,社会的险恶,宦海的浮沉,理想、抱负、失望、苦闷,一齐兜上心头他不再慷慨疾呼、切直倾吐了他将涌动于心的一切,都用那枝生花妙笔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那里跳动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自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苏东坡说韦诗“寄至味于淡泊”,《滁州西涧》亦然历来人们好将韦应物比陶渊明,但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如陶渊明辞彭泽令千古传为美谈,那韦应物辞栎阳令也是该享令誉的。
韦应物自有其不“等陶”处建中二年,他被任为尚书比部员外郎接到任命,他立即“摄衣辞田里”,那“华簪耀颓颜”一语,于感慨之中溢露欣喜之色,便是明证那一段“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的闲居岁月,他并不特别留恋难舍而这,始终是成年后韦应物思想的主流摘编自应德民《伤心人别有怀抱——韦应物〈滁州西涧〉解读》)材料三:站在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立场重新审视“诗言志”理念,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今天我们更注重从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层面来看待“诗言志”诗言志”作为贯穿我国长期文艺发展实践的基础命题,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即它的核心在于指明为什么进行创作以及文艺创作主要传达什么的问题不论“言志”曾经有着怎样的宗教仪式背景和政治伦理背景,这些都只是我们用来丰富“诗言志”理论的参照我们当然不能忽略“诗言志”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意义,但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一个文献上的“诗言志”观念,而是仍然充满理论活力且具有很强实践指引意义的“诗言志”理念,而这必然是与当下的文艺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其次,要注意到“诗言志”理念的丰富内涵我们认为,“诗言志”理念要在相关概念群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性、情、志在“诗言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三者统一于“诗言志”的理论框架之下。
其中,“性”既是情志的产生根源,也是情志活动的底层逻辑,具有根本性,而“情”面对的是当下,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具有现实性志”是主体对客体以及自身的超越,“志”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志”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意义,如果没有“志”,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人永远束缚于当下的局限性中志”,给予了人类孤独面对浩瀚宇宙的勇气,概而言之,对于文艺创作而言,可以说是出于“性”、显于“情”、成于“志”,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志”是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是文艺创作的主导,也是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志”体现的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度体认,包含着自觉的价值判断,指向的是未来的路径,它是主体意识最强烈的显现志”一旦形成,便有强烈的表达倾向与行动倾向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核心在于主体在困顿之中逐渐形成了明确的人生追求,进而借创作来表达内心之志、实现内心之志,“言志”是创作主体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而“情”本身是散乱的,只有在某种“志”的引领下,才能汇聚成可以被表达、被抒发的“情感之流”,才能进入文艺作品之中今天,我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强调“志”所代表的政治伦理观念,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是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的重要使命。
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文艺活动都要“言志”,但“言志”至少应该是具有“诗性”追求的文艺作品的核心目标摘编自罗家湘、林天泉《“诗言志”的理论内涵与当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五言诗,韦应物的七言诗写得更好,如他的七言绝句《滁州西涧》闲静高远,写景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受B.材料二借用苏东坡“寄至味于淡泊”的说法,认为韦应物将自己不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C.韦应物与陶渊明二人在气节上有一定的相近之处,例如韦应物曾辞栎阳令,而陶渊明曾辞彭泽令D.性、情、志在文艺创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情”具有现实性,面对的是当下,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作者借助于阅读《滁州西涧》的丰富感受,证明诗的第三个层次不只使读者感动,感动之后还给读者一种言外的感受B.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闲雅简淡的实景,深层次上满怀忧愤的格调,与材料一的作者的观点有一定区别C.材料三的作者通过文王、仲尼、屈原等事例,论证了“诗言志”理念要在相关概念群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的观点。
D.用材料三中的观点审视韦应物的诗,可以说,《滁州西涧》表达了一种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的“志”3.下列诗句所言之“志”不符合积极用世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某小学的学生正在学《滁州西涧》,假如你是班级的语文老师,你会提供哪些学习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梅花图乐忆英接连几天的阴雨,让人觉得很抑郁徐恺铮望望门外,这样的天气,肯定无客户前来,也好,难得清静,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看书、绘画或者写字拿起茶壶吮了一口,舌尖上立即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滋味,既绵软又醇厚,还有些爽滑,“金骏眉”果然不错,揭开茶盖,缕缕茶香中,似乎包含着蜜香馥郁,沁人心脾盖上壶盖,徐恺铮把玩着手中的紫砂壶,这是一把菱花壶,是去年一位老客户以五百元的价格转让给他的有一次,古玩商赵儒珍来店里,把菱花壶捧在手上,看了许久,才说:“这壶不错,古雅、浑朴,看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东西这把壶上还刻有行书壶铭:“心底乾坤悬日月,壶中云水寄茶禅。
壶底署“宜兴出品”款后来,徐恺铮在赵儒珍的古玩店里看见,赵儒珍也有一把一模一样的菱花壶,只不过壶铭是:“眼里红尘无垢净,壶中弱水有炎凉赵儒珍告诉他:“其实这壶和你那把是一对,但不是名家所制,所以值不了几个钱对于古玩,徐恺铮没兴趣,他自己开了一家“真真裱画坊”,整天跟书画打交道,数十年下来,本城的书画家几乎都认识,他们的作品也都有收藏偶尔得暇,徐恺铮也会去赵儒珍的古玩店坐坐赵儒珍除了瓷器、玉器、银元外,还有清代、民国的书画,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他从不沾手前几日,徐恺铮看中一幅梅花图,画面上一枝梅花转折直上,至枝梢才略向右倚侧,顶端仅着三个待放的花苞,让人入眼就领略到满目孤寂凄冷的茫茫大千中蕴含的生意,用笔二三,屈指可数,然而笔简意赅,以至极意此画虽不及“八大山人”朱耷的笔墨凝练沉毅,但自有一番意味和功力徐恺铮看了落款才知道,这是本城清末画家顾宇平的作品徐恺铮手里收藏了不少本城晚清、民国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大多在一两千之间,但顾宇平的作品他还没有,于是问道:“这幅梅花图,赵兄打算开价多少?”赵儒珍说:“顾宇平的作品传世不多,我开店至今只收到过一幅早期的花鸟,论功力自然比不上这幅晚年的作品我标价一万二,徐兄若是有意,八千,怎么样?”徐恺铮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徐恺铮和赵儒珍也算是同行,一个开裱画坊,一个玩古画,都沾着点书香气况且赵儒珍收来的古画中,有些需要徐恺铮修补或者重新装裱,因此两人平时也互相往来,喝茶聊天,以画论道,但两人不是挚友,各有各的朋友圈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徐恺铮心里还在想着顾宇平的那幅梅花图他知道顾宇平能诗善画,却一生未仕,居于乡间,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风格雄奇隽永,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门口蓦地站着一人,慢吞吞地收拢伞,又缓缓地进来,是吴子奇,在某单位工作,平时也喜书画,徐恺铮与他是初中同学,又因为相同的雅好,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徐恺铮给吴子奇倒了茶,自然而然聊起了顾宇平的画,徐恺铮说:“老赵店里就有他的一幅梅花图,寥寥几笔,就可领略到画家心中的落寞与凄苦,以及对生命的期许吴子奇说:“我也听说过此人,但画从没见过,改天也去欣赏一下趁早,要是晚了话,这画被老赵卖了徐恺铮说,“你猜猜,他开价多少?”吴子奇说:“多少?不会破万吧?”徐恺铮说:“标价一万二,给我八千,我觉得还是贵了点,最多值五千吴子奇笑了笑,说:“这个老赵,下次他来裱画,也收贵一点徐恺铮说:“赵儒珍……”他本想说赵儒珍本事是有那么一点的,但他这人把钱看得太重,突然间记起不久前另一位朋友曾说过,赵儒珍的女儿恋上了吴子奇的儿子,说不定他俩日后会成为儿女亲家,于是改口说:“算了算了,不过是一幅画而已。
隔了一日,吴子奇又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幅画轴,轻轻放于书桌上,徐徐打开,竟是顾宇平的梅花图吴子奇说:“我知道你喜欢这幅画,送给你了徐恺铮听了这话,一愣,说:“这、这不好吧?多少钱?我给你吴子奇说:“我说了,送你的,谈钱就俗了徐恺铮俯身细细品画,一边说:“哎呀,这如何使得?这样吧,你看我这里,需要什么,尽管说吴子奇笑了笑,说:“你这里全是珍物,哪一样不值个千儿八百的?你若是执意要给,那就把手里的菱花壶给我得了徐恺铮一听,爽快地把手一伸,说:“得,拿去吧几天后,徐恺铮去赵儒珍的古玩店,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菱花壶出现在货架上,两把成一对,放在显眼的位置上,标签上赫然写着:“清末宜兴制壶大师范大生作品”,一看标价:二十万元徐恺铮心里一惊原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从事文化艺术行业,徐恺铮和赵儒珍的追求却不同,徐恺铮注重艺术品的内涵,赵儒珍看重艺术品的商业利润B.“徐恺铮呵呵一笑,不置可否”,徐恺铮虽不认同赵儒珍的报价,但不愿说破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