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145816
  • 上传时间:2017-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9.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介绍丹东五一八内燃机配件厂□王开远1 前言金属的晶粒度大小对金属工件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根据供需双方协议,应按相应标准对金属的平均晶粒度级别数进行测定我国于 1977 年首次发布了 YB27-1977《钢的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后于1986 年修改采用 ANSI/ASTME112-1981《测定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制定发布了 GB/T6394-1986《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标准化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曾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清理整顿在此次清理整顿中,GB/T6394-1986 被调整为行业标准 YB/T5148-1993(简称旧标准) 调整后的该标准只是改变了标准编号,标准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由于该标准所采用的国外标准已有新的版本,于是我国于 2002年对该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并恢复为国家标准,标准号和标准名称为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简称新标准)新标准的技术内容与编写结构等均有改变新标准由抚顺钢厂和冶金标准研究院共同起草,于 2002 年 12 月 31 日发布,并于 2003 年 6 月 1 日开始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原 YB/T5148-1993作废经过 2002 年的修订,标准内容变化较大,适用范围变宽新标准即可用于测定单相、等轴晶组织,也可用于测定非等轴晶组织及多相、多组元组织同时,通过改进标准结构与叙述方法,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图表、公式及文字等,使标准更加精炼,主题更加突出,更加便于标准的理解与使用2 标准结构对比新标准共分九章和四个附录与旧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第 6 章“非等轴晶试样的晶粒度”和第 7 章“含两相或多相及组元试样的晶粒度”两章并将旧标准附录 A 中“关于晶粒度测量结果的置信限”这部分内容分离出来作为新标准的附录 B 单独给出新标准附录 C 与旧标准 312 条“晶粒显示方法 ”是对应的,两者内容上也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相关法”和“模拟渗碳法” 附录 D 是新增加的,给出了新标准与所采用的美国材料协会 ASTM 标准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以符合我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原则的要求,便于理解和执行新标准新标准所给出的四个附录中,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3 采标情况新标准修改采用 ASTME112-1996《测定平均晶粒度试验方法》 。

      根据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新标准在采用美国材料协会相应标准时进行了适当修改GB/T6394-2002 与 ASTME112-1996 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见表 14 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1)修改了晶粒度评级图适用范围的说明晶粒度测定方法分为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三种其中,比较法是常用方法比较法是根据评级图测定晶粒度级别标准评级图共分四个系列,分别称为系列图片Ⅰ、系列图片Ⅱ、系列图片Ⅲ和系列图片Ⅳ新标准对系列图片对应的放大倍数及适用的材料种类等未做改动,但对各系列图片的使用范围的说明有新的表述旧标准是按“材料→适用图片”这一顺序表述的,而新标准则相反,按“系列图片→适用材料”这一顺序编排同时,对原内容做了一些细化和补充如:旧标准规定,奥氏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可以用系列图片Ⅱ或Ⅳ进行评定由于系列图片Ⅱ适用于有孪晶的晶粒,而系列图片Ⅳ适用于无孪晶的晶粒,因此,新标准明确说明,带孪晶的奥氏体钢用系列图片Ⅱ进行评定,无孪晶的奥氏体钢则采用系列图片Ⅳ进行评定又如:新标准规定,系列图片Ⅱ适用于带孪晶的不锈钢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而旧标准只笼统规定不锈钢采用系列图片Ⅱ通过对标准评级图适用范围说明的调整,使标准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便于实际操作。

      2)名词术语及符号有修改本次修订,对晶粒度测定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及符号进行了部分修改如:表示晶粒度大小的量原来称为“显微晶粒度级别指数”,现改称为“显微晶粒度级别数” 即删去了“指”字显微晶粒度级别数仍用字母“G”表示原“宏观晶粒度级别指数”改为“宏观晶粒度级别数”,相应的表示符号也由“GM”改为“Gm” 3)修改了晶粒形成方法的内容新、旧标准关于晶粒形成方法的规定见表 2 由表 2 可见,主要增加了铁素体钢奥氏体晶粒的两种形成方法,即相关法和模拟渗碳法,删去了珠光体法并对部分晶粒形成方法的名称做了修改如:“网状铁素体法”被改为“铁素体网法” 、 “网状渗碳体法”改称“渗碳体网法”等等1)相关法对于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试样热处理温度与材料相应的技术条件中改善材料使用性能的热处理相关,试样在不超过正常热处理温度 30℃( 最高不超过 930℃) 下加热保温时间 1h~115h,冷却速度根据热处理方法而定2)模拟渗碳体法对于“渗碳法”所述的情况,在没有渗碳气氛条件下,将试样加热到模拟渗碳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试样不能缓冷,必须从模拟渗碳温度以足够快的速度冷却,以形成马氏体从试样切取检验面(注意:切割和抛光应防止过热) 并经抛光及腐蚀,以显示出原奥氏体晶界。

      4)删去了截点法中表 4a、表 4b 和图 3大家知道,在晶粒度的三种测定方法中,除比较法是用评级图评定晶粒度级别外,面积法和截点法都是利用几何的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出平均晶粒度级别数 G其中,截点法是通过统计给定长度的测量网格上的晶界截点数来测定晶粒度的标准推荐给出了测量网格长度 L=500mm 的测量网格,即所谓的“500mm 测量网格” 为了计算方便,旧标准在给出截点法计算晶粒度级别数公式的同时,直接给出了计算 500mm 测量网格的晶粒度级别数所需的两组数据分别列于表 4a 和表 4b 之中同时还给出了用于 500mm 测量网格截点计数直接确定平均截距图,即图 3其实,用表 4a、表 4b 和图 3 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并不比直接用标准所给出的相应公式来确定更省事因此,本次修订,删除了旧标准中表 4a、表 4b 和图 3,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晶粒度级别数5)调整了附录的内容新标准附录 A 只保留了六个晶粒度各种测量值的计算公式删去了计算“弗里特直径(df)”的两个公式附录 B“晶粒度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及相对误差的计算 ”中,删去了计算“晶粒平均截距的 95%相对置信限(R·C·L)”的规定。

      只要求计算“平均晶粒度的 95%置信区间(95%CI)” 而且,“平均晶粒度的95%置信区间(95%CI)通过新标准所给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求得,不再需要利用旧标准附录 A 中图 A1、图 A2 和表 A1因此,新标准将图 A1、图 A2 和表 A1 一并删除6)增加了第 6 章和第 7 章这两章的内容分别为关于“非等轴晶试样的晶粒度”及“含两相或多相及组元试样的晶粒度”的测定这两项内容旧标准中没有原则上,前述的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适用于测定单相、等轴晶组织如用新标准测定多相或多组元组织及非等轴晶试样的晶粒度,还需补充新的规定为此,新标准补充上述两章的内容新标准规定,如果晶粒形状因加工而改变,不再是等轴形状时,对于矩形的棒材或板材晶粒度应在材料的纵向、横向及法向截面上进行测定;对于圆棒材晶粒度应在纵向和横向截面上测定如果等轴偏差不太大(3∶1 形状比), 可在纵向试样面上使用圆形测量网格进行分析如果使用直线取向测量网格进行测定,可使用三个主要截面的任意两个面上进行三个取向的测量新标准分别给出了“面积法”和“截点法”计算非等轴晶的晶粒度级别数公式比较法不适用于非等轴晶组织对于多相或多组元的晶粒度,分情况可按比较法、面积法及截点法进行测定。

      对于大多数工业生产检验,如果第二相(或组元)基本上与基体晶粒大小相同由岛状或片状组成 ,或者是第二相质点(晶粒)的数量少而尺寸又小的,并位于初生晶粒的晶界处,此时可使用比较法如果基体晶粒边界清晰可见,且第二相(组元) 质点(晶粒)主要存在于基体晶粒之间而不在晶粒内时,可使用面积法或截点法进行晶粒度测定标准给出了用面积法和截点法测量多相及多组元晶粒度的具体规定不再赘述2002 年的修订,通过增加上述两部分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应用该标准不仅可以测定单相、等轴晶组织的晶粒度级别,而且也可测定非等轴晶及多相、多组元试样的晶粒度级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