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拓展“+”党员联系户制度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胡意见建议同名.doc
8页关于深化拓展“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各位常委:“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是2012年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围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寨子村探索推行的一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将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下一步深化拓展的初步构想,向各位常委作简要汇报,请各位常委审议一、“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基本架构2012年,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在走访调研时发现,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书记、主任跑前跑后,“书记团团转,党员旁边站,群众围着看”,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两个不够充分”和“两个不够清楚”问题:即,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组织赋予党员任务不够清楚,党员对自己的责任不够清楚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村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在充分听取意见、反复协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并在寨子村率先推行该制度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活动单位、党员为工作主体、群众为服务对象,按党员居住片区或从事产业重新划分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10名左右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在农村形成“村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建工作体系,落实了“四句话”党员服务群众职责,即:“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活帮着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主要做法及成效“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简便易行、一抓就灵”,编织了一张“无缝隙、全覆盖”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很快在寨子村“开花结果”,此后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12年6月5日,县委在同岳乡召开了“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现场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的实施方案》,在全县30个重点帮扶村推行该制度9月5日,组织召开了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调度会,要求在30个重点村全面推行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至少再选择5个村进行推广,使“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在更广泛的范围落地生根12年底,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县197个村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在2013年春季农村干部集中培训会上,将该制度纳入了重点培训内容,对全县农村“两委”正职进行了普遍培训并在组织委员层面上进行了多次调度,多次派有关人员到试点村进行检查指导同岳乡寨子村是最早推行、实行得最好的一个村,从寨子以及其他推行制度较好的村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简便易行,一抓就灵”有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党性观念,党员作用能够在村里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增强,拉近了支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较大改观,在村里的各项事务中,支部变得一呼百应。
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寨子村的所有砖路的铺设、树木的种植和管理、卫生的清理等多项工作,都是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完成的同时,这一制度与十八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相当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要求这一制度既编织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服务网络,也编织了村级事务的管理网络,是在村一级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村一级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基础,如果这一制度在我县得到深入推行,会大大提高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而会促进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三、“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该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县相当一部分村,制度虽然建起来了,也对党员进行了分组联户,但党员没有真正动起来,制度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墙上,没有产生实际效果二是活动氛围不浓厚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各类宣传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党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是乡、村两级重视不足缺乏对这一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性不高;二是有的村党组织只注重党员发挥作用,而忽视了保证党员的权利,有事不与党员商量,党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三是推动力度不够大。
组织部人员较少,部门编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繁重工作的需要,很难抽出人员进行及时地、经常性地入村督查指导;四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制度的推行需要对表现突出党员的必要表彰奖励,需要用一些党员联系户手册、入户调查表等软件建设的支撑,需要标语、展牌等来营造氛围,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四、当前“1+10”党员联系户制度面临的形势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是一个简便易行、一抓就灵的好制度省委赵勇副书记、梁滨部长先后对这项制度作出了重要批示和肯定,并在全省、全市进行了推广在全省基层建设年总结会上,庆黎书记在讲话中对这项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省组织工作会上,梁滨部长给予了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30项组织创新工作之一,排名第七位;被中组部编入《服务群众创新案例选编》,这是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本工具书之一,每个省只选择一个创新案例,在全党、全国发行中央创先争优简报、省简报内刊和各级媒体也对“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推行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综合以上情况来看,一方面,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为我们打造饶阳党建知名品牌、唱响“红色老区,绿色饶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也为我们深化、拓展和延伸这一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和大好时机,坚持高标准、高站位,对制度推行工作进行整体谋划,集中人力,整合资源,把“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五、下一步工作思路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在全面深化全县制度推行的基础上,县、乡分别培育工作亮点,以寨子、南张保为核心,打造示范亮点片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浓厚推行氛围同时,以寨子村为试点,做好“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深化延伸,就如何打造农村服务型党组织进行探索尝试一)再动员、再部署于近日召开一次全县范围的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推进措施,对“1+10”制度的推行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提高乡村两级党组织对推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把推行工作作为乡村书记“一把手”工程加强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的业务培训,建立制度推行激励机制采取书写标语、喇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使“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打造示范点选取班子战斗力强、党员素质高、基础设施好的18个村为重点,集县、乡、村之力,合力打造四个示范片区一是以寨子村为中心,对同岳乡寨子村、王同岳村、圣水村、崔口村、引各庄村5个村进行重点打造;二是以南张保村为中心,对五公镇南张保村、许张保村、南官庄村、南马村、耿口村、五公村6个村进行重点打造;三是在北面对尹村镇吾固村、大迁民村,官亭镇段庄村、大官亭村、小官亭村5个村进行重点打造;四是东面对留楚乡南善旺村、北善旺村2个村进行重点打造。
研究制定示范点标准,因村制定示范点建设规划,落实相关职责,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示范点建设的高标准1、改进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一是对党员活动室进行升级改造对个别活动室破旧的村进行改建;对活动场所达标,但整体形象不好的村,进行升级改造,里外粉刷二是全面更新党建工作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规范、美观实用三是规范档案管理统一印制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党员工作手册、走访记录表、公开承诺书等各种相关软件设施,做到格式一致,整齐划一2、高标准做好“四清四化”工作以城乡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按照“四清四化”要求,对示范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清理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粉刷主要街道,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村内干净整洁3、示范点之间连接线交通路线区域环境整治研究确定示范点之间的观摩线路,对难行路段进行整治,清理沿途垃圾,粉刷墙面,刷写标语4、实行示范点领导包村制度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包示范点制度;落实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包乡联片制度;调整大学生村官到示范点任职;乡镇调整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分包示范点三)加大宣传力度1、在大广高速出口树立宣传广告牌,在肃衡线两头、饶武线、饶安线等县界入口制作永久性标语展牌,,提升“1+10”制度知名度。
2、搜集整理“1+10”制度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前后变化、心理感受、意见建议等,编辑出版材料汇编3、拍摄“1+10”党员联系户制度专题片,印制“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宣传册4、高密度刷写标语各乡镇区在主要街道、主要交通路口、主干公路、政府驻地等地段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在县城车站、广场和主要道路上的加油站,设立标语展牌5、对示范点村的主要街道墙体进行清理,刷写标语,在活动场所院内设立高标准宣传栏7、在适当时机,将“1+10”制度成效向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进行大力推介,组织进行深入宣传报道7、多形式宣传定期组织县作协、摄影协会和文化团体到示范点采风,围绕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推行,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和文艺节目,集印成册8、在饶阳政府网、组工网设立“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宣传专栏四)深化拓展以寨子村为试点,探索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依托“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架构,在坚持“简便易行、一抓就灵”原则下,研究确定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型党组织服务途径,实现对“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拓展和延伸,待取得初步成效后向示范点、全县进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