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第六章讲义).ppt
20页第六章 艺术论(二),1、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 2、掌握艺术创造中天才的创造发挥的状态及其特征 3、掌握意象的创造及其接受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 ●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艺术的天才和创造力 ●艺术创造的操作和技巧 ● 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考核要求 ●艺术的存在方式 1、了解作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2、理解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3、能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艺术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1、理解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2、理解意象的孕育、创造、生成的过程 3、能结合实例分析意象物态化和生产的过程 ●艺术天才及其创造力 1、了解艺术天才、灵感等范畴及其特征 2、理解艺术的敏感及其特征 3、能结合实例分析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艺术创造的操作和技巧 1、掌握艺术操作的技与道 2、理解艺术操作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3、能结合实例分析艺术中技巧与形式的审美价值 ●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1、 掌握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及过程 2、 理解艺术鉴赏过程中的观、品、悟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3、 理解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4、 能结合实例分析艺术意象在鉴赏活动中的重建过程。
重点与难点 1、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2、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第一节 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本体论就是艺术存在论 当我们讲人类文明中的艺术都按其本来的方式释放出来,让它们的精神自由地闪现光辉,艺术的本体也就自然地显现所以说,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而所谓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就是追问:艺术为何而存在?以何种状态存在?换言之,就是探讨艺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或程序,才获得现实的存在和生命二、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艺术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意象是艺术品所提供个给我们的最基本的东西,艺术的本质体现在意象世界中从存在方式上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意象是我们欣赏所有的艺术品时都能感受到的,它像艺术的灵魂,在万千艺术品中流动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给我们意象,或不能转化为意象,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三、艺术只能存在于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艺术意象并非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艺术创作者无论是描摹物象还是抒发感情都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调动自己所积累的审美经验重组和创造一个能被感官接受、把握、体验的意象体系,然后通过特定的形式符号表达出来,凝定下来,形成特殊的物质存在-艺术品在此,意象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存在于艺术中的艺术必然存在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是以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他在观照艺术品中凝定的意象世界时,并非被动的照本全収,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创造,形成新的意象世界,这才是接受主体所欣赏到的真正的审美对象存在于意象中的艺术必然存在于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艺术品的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四、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和桥梁。
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1、他律性 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活动的结果,其基本特征决定于艺术家而艺术家在艺术品中所创造的意象,只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欣赏活动,而重新被激活,离开了欣赏者,艺术品便没有存在的意义,故它同时受制于欣赏者这就是所谓的“他律性” 2、形式符号性 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纽带艺术品作为连接两个主体间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要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才可能借助这些符号接受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信息,并加以再创造 3、开放性 艺术品作为中介,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艺术品只有通过欣赏,潜藏于形式符号中的艺术意象才有可能被激活和重组,从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作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价值这时艺术品才从潜在变为现实第二节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一、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意象的生成过程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
艺术意象是由社会中的人所孕育产生的,是人类以一种特殊方式掌握世界的成果艺术家创造意象的过程实质上是艺术家主体在与客观世界的存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创造出一个新的精神性的“对象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艺术家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世界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的“人化”或“主体化” 二、意象的孕育 意象的孕育是以主体和客体感性的相遇为开端的对象化的世界向艺术家展示其艺术真谛,而艺术家从日常的逻辑状态中超越出来,调动起自身的诸心理功能进入自由创造的状态主体心理进入了审美自由状态时,意象才能得到最好的孕育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因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激荡的关系除感动之外,艺术家还应具备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三、意象的生产 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潜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艺术意象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在抽象艺术中尤能深切感受到。
4、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意象的生成也是一种生产过程从艺术意象的孕育到艺术品的物态化与物化,需要通过种种必须的技巧与操作来完成,这就属于“生产”的范围在古希腊,“艺术”一词是包括工艺性制作的涵义的 综上所述,意象的生成是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意象的孕育,还是意象的生产都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心态、审美理想第三节 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一、艺术的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创造意象的天然资质和能力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二、艺术敏感 主体接触客体并受感动、感应是孕育艺术意象的第一步如果主体特别容易对客体发生意象体验、感悟与联想,那么主体就具有某种艺术敏感 三、艺术想象力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即开始了由敏感出发的艺术想象 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力把艺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想象力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四、灵感 灵感指艺术家在意象创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亢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灵感的产生,有时是突然从生活中获得一种启示,顿时便产生了创作冲动和源源不断涌来的诸般感受,有时是在意象的孕育中苦苦思索,突然似有所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获得的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态的超越五、艺术技巧 艺术操作是艺术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和发挥 …………………… 六、艺术操作中的“技”与“道” 艺术操作中的“技”,主要是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与技巧艺术操作中的“道”,则主要指艺术意象的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的训练,娴熟自如,便能进入到“道”的自由境界具有娴熟的技巧,并且用志不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专注状态,便是技与道合一的状态 艺术家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进而达到“道”的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这种道技合一的状态,乃是艺术家自如地将心中的感受自由无碍地通过高度娴熟的技巧表达出来,这就是书法艺术中的“心手相应”,也即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七、艺术的技巧美和形式美 “技”与“道”的本质联系在于:在“技”中可以发现“道”的真谛,“道”也可以在“技”中得到体现和表达。
当技能完满的体现“道”时,也就达于美的境界所以,艺术之“技”是通向艺术本体之路艺术家在技巧的操作中体验美、创造美,在此意义上,艺术技巧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 艺术家在对艺术真谛的体味与投入中,运用熟练的技巧,在审美状态中所创造出的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形式符号层次上的统一,是艺术的意义凝聚于“有意味的形式”第四节 艺术的形态,一、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空间艺术 1.建筑(园林与建筑) 2.雕塑(雕塑艺术) 3.绘画(绘画艺术) (二)时间艺术 1.音乐:首先,其次,第三,第四 (音乐艺术) 2.戏剧:首先,其次 (戏剧艺术),第五节 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一、艺术接受的核心仍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1、这种重建是以艺术家心目中的意象为基础的,但实际上是以艺术品作为中介来接受的通过外在符号进入到内在意象,再在接受者自己的心目中重新创构 2、作品的形式符号向接受者提供了藉以获得意象的潜在可能性或暗示的轨迹 3、艺术符号是间接的,其意义的表达只能通过象征与暗示这样,欣赏者所感受的意象,与艺术家所创造的意象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决定了意象不能照搬接受,但也给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4、欣赏者欲获得对意象的重建,必须从作品中获得共鸣,成为作者的知音 5、欣赏者所创构的新意象在本质上只是艺术家创构的意象的重建,受艺术家所提供的意象限制二、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1、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 3、接受者重建意象是接受主体不断对艺术品提供的总体框架进行填补空白、揭示意义、参与创作的动态过程这种主体参与创作的过程贯穿着欣赏的全过程 4、艺术意象潜藏于复杂的结构系统中,接受者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使其不确定的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具体的意象体系三、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鉴赏者的接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观: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的层次上逐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即使是对一件艺术品的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暂时不熟悉,但凭着主体的艺术敏感,也能感受其美这当然是表层的 2、品:主要指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有接受者的个性品的过程,是意象重建的核心过程中国古代的理论家强调欣赏时要“知人论世”,有助于作品的解读体味。
3、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的品鉴渐入佳境以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悟是意象重建过程中,欣赏者灵感的逐步活跃,最终使主体的意识在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也没有封闭的结果艺术的接受是一个过程,对不同的群体、不同时代的个体而言,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