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玉立三圈环流.docx
6页襄阳三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晏玉立(地理)章节名称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标解读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制赤道与极地之间热力环流图2.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探究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2.通过动画演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球大气的运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学生是本校高一年级中低等层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一般,但求知欲高,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善于思考而合作与探究水平有待提高等特点初始能力:上节课已经简单提到过热力环流,但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巩固基础性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作为本堂课的铺垫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归纳法等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回忆上节热力环流知识作为导入、铺垫,引出单圈环流。
2.播放三圈环流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为什么会形成三圈环流,同时归纳单圈环流存在的几个假设条件3. 运用动画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4. 运用口诀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1. 设难置疑,引起思辩为什么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没有形成单圈环流而是三圈?2. 动态演示,加深理解运用动画演示讲解整个过程2.归纳总结,复习巩固设置课堂小练习,检测巩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所得结论复习导入新课叫学生上台画图:学生1:热力环流示意图学生2: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学生3: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复习回忆上节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1.为避免学生2、3回答失败,补充播放高空近地面的风向动画图2.为本节课三圈环流做知识铺垫单圈环流问:(1)地球上的不同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呢?(2)赤道和极地分别相当于图中的何处?请完成33页“活动”学生通过复习热力环流,自己画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完成书本33页活动以热力环流直接引出单圈环流三圈环流问: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呢?为什么?学生根据知识铺垫来回答并试着分析单圈环流不存在的原因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单圈环流不存在的原因。
问:去掉第一个假设条件,即考虑地转偏向力之后单圈环流会怎样变化?视频播放展示三圈环流动画观看三圈环流动画1.直观感受全球大气的运动2.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形成三个圈的环流?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板书气压带和风带图思考、理解、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梳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整体梳理一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学生能够整体认识北半球气压带、风带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学生思考、分析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 快速画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巧妙记忆引导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观察气压带风带图师生共同总结出规律并巧妙记忆:(0369低高插,北撇南捺向低压)课堂反馈地图册33页第7题独立完成地图册上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鼓励需要帮助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予以赞扬板书设计2.2 气压带和风带(1) .地球不自转(2) 地表性质均一(3) 太阳直射赤道1. 单圈环流3个假设条件: 2.三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 教学反思、总结1。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