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彻《秋风辞》的审美内涵.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00370447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8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彻《秋风辞》的审美内涵中国的封建帝王很多都是爱好文学的,从汉高祖的 《大风歌》到乾隆皇帝的万首御制诗,除了展现他们的政治 抱负和成就之外,也在展示他们与众不同的文化修养和个人 气质,让普通的读者能够体察在万人之上的那种独特的心理 状态而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正是将帝王的独特气魄和 个人心态都有所展示的佳作南朝梁太子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选集,其 中选录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前代文学中的精品,而汉武帝的 《秋风辞》就被选录其中,足见这篇作品在古代选文家眼中 的独特地位而且其他作为帝王而入选《文选》只有曹操、 曹丕等几个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也能够从侧面说明 《秋风辞》在文学上的成就一、创作的背景根据《文选?秋风辞序》,汉武帝在河东祭后土神时,在 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于是自己作了《秋风辞》但对 于这首辞的创作时间却没有能够明确,因为根据《史记》和 《汉书》的记载,汉武帝祭祠后土的次数很多,《汉书》中 就记载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公元前 113 年),“立后土祠于 汾阴?上”,其后元封四年春三月、元封六年三月、太初二年 三月、天汉元年三月都明确记载“行幸河东,祠后土”根 据作品的内容可以看到这次祭祠是秋天,而“奈老何”又暗 示其创作的年龄可能就是老年,对照这两条,这几次祭祠都 不能完全跟《秋风辞》的创作对应,但可以基本了解的创作 时间是汉武帝的帝王生涯的后期。

      对于祠后土的理解,就要结合汉武帝的鬼神观念了汉 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相信神仙并且希望做神仙的帝王代表, 他一生除了赫赫的政治功业外,最突出的就是对神仙的向往 和追求《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介绍“孝武皇帝初即位, 尤敬鬼神之祀在这篇本纪中,司马迁着重就描述了汉武 帝对鬼神之事的痴迷,对方士的重用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栾 大,由于栾大“敢为大言”,说自己可得不死之药,可致仙 人,汉武帝就拜他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还“以卫长公主 妻之”,尽管后来栾大的谎言被戳穿,“上乃诛五利”,但是 迷信方士的行为却没有终止从这些记载不难理解,祭祠正 是汉武帝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热衷的一种 活动当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做出 了很多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他在位的大约五十四年中,他满 怀抱负、志向宏远,尊儒术、重法治,施行德政,关心民众 疾苦,大力发展生产;在政治上进行部分政治改革,实行“大 一统”;对外北击匈奴,解除外患,遣使通西域,加强民族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科学文化上搜求遗书、发展乐府并提 倡汉赋,实行新的历法和新的农业技术应该说汉武帝在历 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李贽在《藏书》中说的“孝武 绍黄帝以增廓,皆千古大圣,不可轻议。

      足见后人对他的 评价之高《秋风辞》就是这样一个有丰功伟绩的帝王在特定的历 史时期带有一些个人喜好和情感的创作,基于这样的定位就 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秋风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从而 把握作品的艺术魅力二、内容和风格悲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宋玉的《九辩》首先就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将秋景的凄凉和个人的境遇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试想在秋天草木摇落、万物凋 零的时候,文人们感伤自己的惆怅和失意,怎么能够不黯然 凄伤呢?《秋风辞》正是从这样的情感切入的,“秋风起兮 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仰望天空,秋风渐起,白云 倏忽,不由心情有些异样;风中零落地飘动些金黄的树叶, 大雁排成一排向南飞去,感觉到的是有些逝去的悲凉可是 作为帝王,他的情感怎么会和那些失落的文人一样呢?一方 面是他也有个人的原因一一个人情感的失落,“兰有秀兮菊 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主要是佳人不能忘怀,尽管这个“佳人”可能是他钟爱的李夫人,也可能是后土女神,但其 立足点还是情感的失落在《文选》五臣注中吕延济认为,“佳人谓群臣”,如果这样的话,情感的依托只能是政治, 与整体的情感风格明显不同,而且祠后土这样的事情也是群 臣参与的,又有什么怀念的必要。

      另一方面可能还有其他 的原因,这里他没有明说,但从全文能够感受到随着这样 的情感变化,内心有所抑郁,感情有些哀伤,怎样来开解?“泛楼舡兮济汾河”,在宽阔的河面畅游来安慰自己,船“横 中流兮扬素波”,停留在清澈的水面上,扬起了道道水波, 于是“箫鼓鸣兮发棹歌”,开始了欢乐的饮燕活动,箫鼓齐 鸣,歌舞齐发,一时热闹欢乐之极,好像所有的忧愁和感伤 都被这样的气氛消解了但其实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蝉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样的热闹却没有带来内心的欢 乐,没能平息自己的忧郁,反而更加深了感伤的气氛,“欢 乐极兮哀情多”,乐极必哀来,看似喧闹的场景下,其实掩 饰不住内心的担忧和伤感,这里就是他感伤的另一个主要原 因,“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作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帝王,在成 就了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之后,突然感受到年华的逝去,而曾 经孜孜以求的成仙长生都是泡影,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和对 时间易逝的哀伤油然而生;同时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成就的帝 王,他的内心还有些“时不我待”的豪情,即使人已垂暮, 但壮心依旧,面对自己的感伤,又不甘被时间轻易击退,要 成就更大的功业尽管“奈何老矣”对时间“逝者如斯”的 永恒思考由来已久,人们面对时间和生命的匆然都是矛盾和 感慨的,他们为自己逝去的而感伤,这是普通人的常调;如 果有超越时间的生命感受和“老骥伏枥”的壮心,那么气概 就超越常人了。

      其实在《秋风辞》中,汉武帝表达的不只是感伤的气氛 和悲凉的意境,他要表达的还有这样的气概从开头的“秋 风起兮白云飞”起篇就很有慷慨的气氛,境界很是高远;立 于楼船之上,面临大河的波浪滚滚引棹而歌,也是带有些“中 流击水”的气势应该说,《秋风辞》展现的是汉武帝矛盾 的内心感受,既有在秋风中的感伤无奈也有不甘老去、在感 伤中奋起的雄心,这样的思想内容才接近一个具有帝王和文 人双重气质的汉武帝的真实面貌《秋风辞》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方面它继 承了《楚辞》的艺术传统,以丰富的意象塑造形成婉丽蕴藉 的风格,另一方面又以清新隽美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具有思辨 色彩的审美艺术氛围《楚辞》中最常用的香草美人的意象 在《秋风辞》中也有运用,兰和菊的秀丽与芬芳都是美好的 事物,旨在说明佳人的不能忘怀,如果再把佳人理解成女神, 那么其中包含的寄托和比喻之意就会更富有艺术美感而秋 风、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横中流等景物和意态形成的 意象,不仅加强了秋感的气氛,增添了文章的艺术内涵,还 利用意象意义的丰富性,扩大了辞的表达内容,并赋予了辞 更开阔的意境在语言的运用上,《秋风辞》一开头就用“起、 飞、落、归”四个动词,将秋天的景象用动作的方式体现出 来,在动态中把秋景和抒情主人公结合起来,反衬出人在秋 景中的失落心态和内心伤感。

      而结尾修饰词“极、多”的使 用,以简单的修饰把相对应的场面烘托出来,一反一正,两 个简单的词就表达得相当传神从总体上来看,《秋风辞》 语言没有沿用《楚辞》的华丽,而是运用富有韵味的词语营 造出带有慷慨悲凉的独特意境,形成了影响巨大的独特美感三、帝王的文人气质作为帝王的创作,在汉武帝之前,较为突出的作品是汉 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同样是汉代帝王,他们的历史背景 很相近,但在《大风歌》中更多的是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体现的是英雄的气魄,这跟《秋风辞》中表达的带有悲 秋色彩的文人气质有明显的不同谢榛的《诗家直说》中认 为“汉武读书,故有沿袭;汉高不读书,多出己意这还 不全面,因为不仅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还有作为帝王拥有的 个性原因,刘邦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与汉武帝刘彻截然不同 他们个人气质包含的内容也截然不同,汉武帝受儒学的影响 很大,不仅对乐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汉赋的发展繁 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这样的文人气质是《秋风辞》与《大 风歌》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在《秋风辞》中汉武帝将帝王 和文人气质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带有忧伤氛围又有慷 慨悲凉的创作格,并对后世此类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秋风乍起,白云远飞,在黄叶飘落雁南归的季节,在奔 流的济河上,一个带有满腔豪情和抱负的帝王发棹而歌,构 成了一个意境深远的审美画面,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丰富 的美感,这就是《秋风辞》所要展示的审美内涵葛勇,男,江苏扬州大学古代文学 2005 级硕士研究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