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60854117
  • 上传时间:2023-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9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明故宫遗址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成为 人们关注的对象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宫皇城西南角一片40万平方米的地 块上,一座名叫中航科技城的商业开发项目正在建设,其网站主页显 示项目总投资高达200亿元遗址上能否进行商业开发引发社会广 泛质疑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9日称,“中航科技城项目与明 宫城护城河距离至少在500米以上”与此前相关法规要求并不冲突重要历史遗迹”上盖楼知情者称遗迹将荡然无存在明故宫皇城西门遗存西安门往南的延长线上,高约150米的 中航科技大厦已经封顶,正在进行最后部分玻璃幕墙的吊装大厦往 南数十米是一处考古探沟,能看到有砖墙淹没在积水中,周边挖出的 淤泥堆里有大量黄色琉璃瓦残片在探沟西北角不足百米的地方,作为中航科技城住宅项目的〃中 航金城1号”楼盘已经打出了“龙脉豪宅的南京风范…皇家地脉、 城市中心、贵胄府邸”等广告语,即将开盘销售据工作人员介绍, 中航科技大厦将是地标性建筑知情人士透露,该地块曾是金城集团 的厂房,当年盖房地基较浅,但现在桩基动辄打几十米,地下室和停 车场齐备,地下遗迹将荡然无存。

      记者查阅南京市文物局《南京明故宫》一书,其中第79页的〃明 代宫城和皇城复原图"表明冲航科技城地块就是明故宫皇城的西南 部,名为“内宫诸监”南京市文广新局提供的《南京市地下文物重 点保护区范围》示意图上显示,瑞金路往北、中山东路往南西安门附 近是红色的“重要历史遗迹”区,而中航项目正是建在了这一 “重要 历史遗迹”区内南京市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联合划定了 1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 其中就包括事发区域的“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南京市文广新局 表示,7月15日该局已向建设单位发函要求对发现的遗迹采取保护 方案,并确认重要遗迹包括明代皇城西墙遗迹,初步认定西南角下可 能是皇城西垣遗址有没有过考古?有无文物?发掘报告“保密”专家声音不一按照规定,涉及文物遗址的项目前期程序有文物勘探一项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左右开始,文物部门 就在该区域选择了多个点进行切片式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一负 责人表示,“2009年出版的《南京明故宫》一书已经对之前明故宫区 域内的相关考古发现公开对外发布’不存在秘而不宣"“前期考古发 现的东西不是很明确,且该遗址历代以来破坏得很厉害,遗存很少”, 该局表示,无法公开此前对该区域的考古发掘报告,因为“报告已经 入档无法调阅”且“文物保护法并没有要求文物报告必须公开”南京市考古硏究所所长祁海宁表示,当初考古判断它是西垣城 墙,但专家提出的意见是发现的东西破坏太严重,就是一层夯土,这 种夯土既可能是城墙的墙体,也可能是明代其他建筑的基础。

      没有充 分的证据,不能轻易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曾参与该区域考古作业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前副主任王志高 表示,2006年金城科技大厦项目(中航科技城的关联项目)开工前的 考古勘探,就有了重要发现我们在靠近西安门东南侧大约两百米 都不到的地方,发现了地下的城墙基址,由此确定皇城西墙的位置和 结构时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主编的《南京明故宫》一书称, 发掘结果〃证实了该片区域内埋藏有重要的明代文化遗存其中城墙、 官署、道路等遗存尤为重要,是复原、展示,乃至硏究明都南京的不 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是否违规?规划局称经文物局同意工程负责方南京中航工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推广主任董晗表 示,工程有相关的建设许可,发现文物遗存的部分并没有展开建设, 文物部门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南京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文物局给出的考古结果,规 划局进行了项目规划并公示,项目取得了合法手续由于该地块考 古是分块进行的,规划也是分块审批的所以并不是说这个项目完全 没有许可,而是部分区域目前仍缺少规划建设许可王志高认为,按照南京市出台的相关文物法规,既然处于南京地 下文物重点埋藏区,考古发掘和工程建设理论上要向国家文物局报 批,每一个考古发掘都应有国家文物局核发的执照,没有执照就是非 法发掘。

      同时,考古发掘的情况也应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汇报,组织专 家讨论发现遗址的性质、重要性、保护方式等南京明故宫遗址相关介绍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 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十余年,占地面积 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 “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为明官式建筑的母本,是北京故宫的 蓝本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 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 年)基本完工,其址选于元集庆城外东北处,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 明故宫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 地位十分重要南京故宫坐北向南,大体范围东至今中山门,西至西安门,北至 后宰门,南至瑞金路,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 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 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 六宫[3-4]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已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宫历史沿革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南京故宫开始建造, 地址在元朝集庆城外东北郊(即南京市中心东部),初称“吴王新宫”, 后又称"皇城"。

      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 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 室新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 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 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 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 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 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此后 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 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设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东西角 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再次 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在 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 quot;T"字型广 场,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门广场东侧为五部制部在皇城 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南京故宫修建时注意了风水的问题,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 但是由于选址的局限,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 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 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现地基下沉的问题宫内容易形成内涝,非水不易。

      同时宫城离外城过近,战时不易防卫明太祖朱元璋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 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采取削藩措施,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 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 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明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 朱棣,但未成功,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明建文元年),起兵反 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经四年战争朋建文四年(1402 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结果“都城陷,宫中火起”烧毁了奉天殿 等宫殿,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 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仍居于南京故宫 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今北京)为行在,准备迁都明永乐四年(1406 年),朱棣正式下令在北京元大内宫殿遗址上 营建北京宫殿,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北京故宫)凡庙社、郊祀、 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明故宫,而高敞壮丽过之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北京故宫基本竣工,九月初四,成祖 定都北京,并遣户部尚书夏原吉往召皇太子及太孙,限期十二月底到 北京二十二日,又下诏:自下一年正月,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 师,设六部,云行在之称。

      并取南京各印信给京师诸衙门,另铸南京 诸衙门印信,全加〃南京”二字十一月初四,以迁都北京诏告天下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迁都北京,十一日大祀南效,十 五日赦此后南京故宫不再作为皇宫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 皇族和内臣管理明洪熙元年(1425年),朱棣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欲迁都 回南京《明史;仁宗》就载:朱高炽“洪熙元年三月戊戌,将迁都南 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hellip ;&hellip ;四月壬子,命皇太子(即朱 瞻基)谒孝陵,遂居守南京南京再次成为明朝名义上的京师朱高 炽还下令重新修葺南京皇城,可是到了 5月份以后,却因突发疾病而 死其遗诏道:“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也吾 之素心从中可见其所念念不忘的迁都南京之情但这时候南京的 皇宫整修工程仍在进行,至次年底才基本完成此后数百年间,南京 故宫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严重明正统十四年(1449 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 雷电击中起火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 殿及皇城各门兽吻”明嘉靖元年(1522 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 城垣皆坏”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传教士利玛窦在访问北京之后,将 北京和南京作了一番比较: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 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

      南京明故宫 及城市规模可以想见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思 宗朱由检殉国后,其弟朱由崧同年五月初一,奇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 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 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五月初二朱由崧根据明代宗即位的故事 监国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五月十五 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其国 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然而此 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 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清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 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 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首次南巡,到达江宁,见到残 破不堪的“明时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 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冷则颓垣残壁矣!…… 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 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相当荒凉。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赐普陀山“法雨禅寺”额,并 下发“拆金陵旧殿以赐”令,拆除南京故宫琉璃瓦12万张,仿金陵 明故宫九龙殿盖成殿分7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 米,面积近1000平方米据《普陀山志》记载,九龙殿确系为南京 故宫移建于此,如今的九龙殿琉璃瓦、雕龙柱磉和九龙藻井均为南京 故宫之物清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但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 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 宫墙已基本无存清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湘军攻破天京 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