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师说》翻译(摘自教参).doc
2页《劝学》 (节选)参考译文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线)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画过(再用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提起脚后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跳出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远方) ,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 (是因为)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 (是因为)用心浮躁 《师说》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去向老师学习,这些疑惑的问题便始终不能解决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出生比我迟的人,他懂得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拜他为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跟从老师求学的传统没有人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难得很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还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比圣人差得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就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选择合格的老师来教育他;对于他们自己呢,却把拜师求学当做不光彩的事,真是糊涂啊!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啊!拜师学习的传统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原因了!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受(耻学于师的)时代风气束缚,向我求学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拜师求学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赠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