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人物之戏曲领域.docx
12页女性人物之戏曲领域韩再芬韩再芬(1968 年 3 月 20 日—) ,生于安庆市潜山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1984 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近年来,韩再芬倾力戏曲改革,引领戏曲时尚,在中国戏剧界享有盛名,作品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再芬黄梅”品牌特色演艺经历丢下一粒子郑小姣的故事源自民间,在评书戏曲中多有演绎而那时的韩再芬虽年轻亦无什么演技可谈,但她和主人公年龄相仿,扮相亮丽,唱腔柔美,只靠本色的演出便轻易博得喝彩一片,这可以说是时代给她的“机遇” 有了《郑小姣》的华彩亮相,更多的担子落在韩再芬肩上,使她在其后有机会去塑造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而她的勤奋、她的悟性、她的好学又使她在许多传统形象的演绎上有了新的突破,让《小辞店》 、 《女驸马》 、 《天仙配》 、 《桃花扇》等剧目有了“韩版” ,亦有了“韩韵”发了一颗芽在韩再芬的思想里,传承黄梅戏是把黄梅戏质朴、自然、真诚的演唱状态,把黄梅戏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带到现代生活中来,要做到这样的传承却唯有不断去创新。
[7-8]长成“黄梅树”2003 年 12 月 16 日,一部现代黄梅剧《公司》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9]2004 年 2 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启动了“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 ,将韩再芬列为首位研究对象2005 年 12 月,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出任院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10]2008 年,由话剧导演创作韩再芬演绎的黄梅新剧《美人蕉》 2009 年国庆前夕,中国网“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活动揭晓,在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曲艺、文化学者 8 大类 192 位候选人中,韩再芬以高票位居戏剧类榜首,而在总排行榜中,韩再芬位列第四 2009 年 10 月,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开幕同日,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专题博物馆——— 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在安庆建成2009 年年底,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韩再芬担任黄梅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 年 11 月,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史和她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记录和永久收藏,韩再芬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入选该项目的中国戏剧艺术家。
2013 年 5 月 15 日至 17 日,由由知名导演王延松执导、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在全国进行巡演 《徽州往事》比之韩再芬前作《徽州女人》 ,更具前卫和现代色彩主要作品舞台剧时间 作品 备注1980 《女驸马》1981 《莫愁女》1984 《郑小姣》、《香魂》1987 《血狐帕》1988 《桂小姐选郎》1990 《杨玉环》1992 《西施》1995 《孔雀东南飞》1999 《徽州女人》 创意、策划、主演2003 《公司》 创意、策划、主演2008 《美人蕉》 创意、策划、主演2013 《徽州往事》 创意、策划、主演戏曲电视剧1984 《郑小姣》 五集1984 《天仙配》 四集1986 《桂小姐选郎》 三集1987 《女驸马》 四集1988 《小辞店》1988 《挑花女》 四集1990 《桃花扇》 五集1992 《孟丽君》 九集1995 《李师师与宋徽宗》 四集1995 《秋》 四集1998 《龙凤奇缘》 三集2002 《潘张玉良》 六集参演电影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2010 六尺巷 无 苑原 黄新德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2001 生死擂 无 王好为 黄新德;陈小成1996 徽商情缘 无 田今夫 李龙斌;黄新德1986 香魂 苗香 张鸿眉 李萍;王萍参演电视剧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2007 清风明月佳人 李清照 ---- 于洋;艾东;午马2006 新天仙配 王母娘娘 吴家骀 黄圣依;王思懿;吴兰辉2006 船政风云 慈禧太后 宋业明 巍子;鲍国安;许还山2005 贞观长歌 长孙皇后 吴子牛 唐国强;张铁林;陈宝国2005 血浓于水 陈爱华 李小明 李婷;姚刚2004 远去的村庄 ---- ---- ----2002 尘埃落定 茸贡土司 闫建钢 李解;刘威;宋佳2001 走向共和 沈玉英 张黎 李光洁;孙宁2000 大龙邮票 慈禧太后 张子恩 邱心志;胡静;高蓉2000 红粉须眉 琴姨 葛晓英 高蓉;王正军;何赛飞1998 清明上河图 肖兰 柳健 郑少秋;高宝宝;刘威1998 监狱风云 ---- 程东海 仲星火;申军谊1994 温州女人 ---- ---- ----1980 疾风劲草 (单本剧) ---- ---- ----话剧2006 年 《白门柳》春晚作品1990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夫妻观灯》199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5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韩再芬戏剧照封面(3 张)1996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路遇》1997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四季美人图》1998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打猪草》1999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游春》2000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王昭君》 [13]2002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西施浣沙》2003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天女散花》200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采莲》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市外乡人》(小品)2006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新五女拜寿》、《楼台会》2007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及春节戏曲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天上人间共和谐》、《风花雪月》2008 年:文化部元宵晚会2010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文化部元宵晚会《红楼赞花》、《女驸马》选段获奖记录▪ 2010 第九届 “文华表演奖” 《徽州女人》 (获奖)▪ 2003 第二十三届 “飞天奖”一等奖 《潘张玉良》 (获奖)▪ 2003 第二十三届 “飞天奖” (获奖)▪ 2001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生死擂》 (获奖)▪ 2001 第二十一届 “金鸡奖“ 《生死擂》 (获奖)▪ 2001 第十一届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获奖)▪ 2000 第九届 “文华表演奖” (获奖)▪ 2000 第十七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奖)▪ 2000 第六届 中国艺术节“大奖” 《徽州女人》 (获奖)▪ 1999 第十七届 ”中国戏曲梅花奖“ 《徽州女人》 (获奖)▪ 1999 第六届 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获奖)▪ 1997 “五个一工程奖” 《徽商情缘》 (获奖)▪ 1997 “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 《徽商情缘》 (获奖)▪ 1995 第五届 “白玉兰表演艺术奖” (获奖)▪ 1994 “表演艺术金奖” (获奖)▪ 1992 第十二届 “飞天奖”二等奖 《桃花扇》 (获奖)▪ 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孟丽君》 (获奖)▪ 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桃花扇》 (获奖)▪ 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天仙配》 (获奖)▪ 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女驸马》 (获奖)▪ 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郑小姣》 (获奖)茅善玉国家一级演员。
1962 年 1 月 10 日生,1974 年考入上海沪剧团学馆,1979 年毕业后留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主演《一个明星的遭遇》 、 《姊妹俩》 、 《血染姊妹花》 、《魂断蓝桥》 、 《牛仔女》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今日梦圆》 、 《董梅卿》 、 《石榴裙下》 、 《大红喜事》 、新版《家》 、 《龙凤逞强》和《雷雨》 、 《生死对话》等剧目还在《璇子》 、 《姊妹俩》 、 《牛仔女》等沪剧电视连续剧中担任主演她的表演清新自然,富有灵气,唱腔圆润甜美,情深味浓之后在戏路上又有新的开拓,展现了她艺术创造新的天地1983 年获第二届《大众电视》 “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 年获全国现代戏会演一等奖;1984 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特等奖;1984 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 ;1984 年登陆央视春晚清唱《燕燕做媒》 ,1989 获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1995 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5 年获上海第七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现任上海沪剧院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剧协副主席在 2013 年 2 月 1 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沪剧院院长从《红灯记》里可爱勇敢的小铁梅,到《董梅卿》里洒脱任性的官宦千金;从《石榴裙下》中温柔善良的自尊女性,到《雷雨》里畸形病态的繁漪……娇小的茅善玉将一个个形象鲜明、人物饱满的角色带给了我们20 多年前,负责招生的上海沪剧院老师曾问还是孩子的茅善玉:“上台唱戏你喜欢不喜欢?”“喜欢的呀!”茅善玉立刻回答虽然当时的她并不真的清楚沪剧是什么在春寒料峭的一个午后,坐在天平路闹中取静的办公室里,已经成为上海沪剧院院长的茅善玉感慨地说:“从懵懂的喜欢开始,一晃那么多年就过去了当时的许多同学和搭档都已离开了这个舞台,而我依旧还在这里真没有想到,沪剧是这样适合我,而我也已经离不开沪剧了 ”维也纳金色大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这是茅善玉在舞台上给人的最深印象面对传统戏剧观众的迅速流失,面对上海人说不好上海话的潜在危机,茅善玉展望新的一年,依旧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我很乐观,因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有一个上海,上海只有一个沪剧作为上海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的特殊地域文化,沪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力随着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这一见证与记录了上海发展历程的剧种将和这个城市一起继续发展下去唱响《紫竹调》记:春节前夕,您刚代表上海的沪剧界与史依弘、钱惠丽、单仰萍等一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魅力东方”演出。
第一次登上这一世界顶级音乐厅的舞台,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茅:能够在莫扎特的故乡演唱心爱的紫竹调,真的感觉很兴奋能够登上艺术殿堂的舞台,真的很有象征意义在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我们成功展示了中国戏曲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金色大厅并没事先想象的那么金碧辉煌舞台不大,空间也不恢弘,而且因为历史久远,连颜色也不再簇新但就是在这个地方,你能明显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站在这个经典的场所,我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剧种,而且是代表一个国家来演出记:当时您选择演出的是哪一曲目?茅:是沪剧《罗汉钱》中的“紫竹调” 因为它传唱广,影响大,而且旋律明朗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在很多重要场合都会选唱这个曲目记得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来上海访问时,我在宴会上为他演唱“紫竹调”,美国客人惊艳不已,问我,这样美妙的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1 月 15 日,当我身穿一袭旗袍,再度把它奉献给友好的维也纳观众时,同样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事实证明,不仅东方人可以欣赏西方的交响芭蕾,西方人同样能够喜爱我们的民族戏曲用《雷雨》向前辈致敬记:像《罗汉钱》中的“紫竹调”一样,春节上演的《雷雨》同样影响广泛。
一直以来,您表演的角色大多是清新甜美、温柔细腻的少女首次出演病态压抑的悲剧人物繁漪,且又有几代名家饰演的繁漪在前,您如何看待这次挑战?茅:应该说,繁漪这个角色我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