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德语句子中运用破框结构的探讨.pdf
8页对德语句子中运用破框结构的探讨 马 路 一 、 德语主句和从句的框形结构 框形结构是德语句法 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 德语学习者 从一开始就要碰到的框形结构是主句里 的框形谓语 , 如 艺 , 一 ,, 二 , 止 儿 灯 龟 位乙 ‘ 艺九 “ 艺叱 东瓦 长 艺 在这些句子里 , 谓语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 两者互相分离 , 一个位于句子的第二 位或首位 , 另一个位于句子的末位 , 犹如一个框框 , 其间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其他句子 成分 不是任何句子都有框形谓语 仅仅是由一个根动词的现在时或过去时构成的谓语就 不是框形谓语 且 框形谓语的两个部分之间所容纳的 , 有时候有作为主句 的某一个句子成分的从句 北 肌 , , 位艺瓦 , 主句的框形结构专指框形谓语 从句 的框形结构的情况与主句不 同 , 如 , 多 , 玄 切机川工 乞以 , , 朴 , 从句的框形结构是由位于从句之首的一个从属连词或一个代词疑问代词或关系代 词与位于从句末位的动词谓语组成的 伪装从句由于没有连词常常是省去连词 或 , 与正规从句的情况不同 , 这里暂不讨论 由 ⋯ 一 ⋯⋯或 二 ⋯构成的不定式词组 , 可以视 作一种 特殊的 不完全的从句 , 从外形上看 , 这种词组 也明显地是一种特殊的框形结构 , 如 , 爪艺 , , ” 亡 林 工 位 , 瓦 从 句是从 属于主句的 , 如前文所述 , 是作为主句的一个成分而存在的 。
但是从句本 身又可以有从句 , 下一级的从句是作为上一级的从句的一个成分而存在的 如 , 玄乙艺多 , 肌 亡 刀 下一级的从句和上一级的从句的框形结构都同样是 由连 词或代 · 词从句之 一首 与动 词谓语从句之末组成的 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 , 一般说来都是从 「头语言开始的 框形结构也是如此 早在 中古高地德语时期 , 框形结构已经成为德语句子结构中一个相当普遍 的现象 , 以后逐渐 发展为 书面语言的规范 剖析德语句子 的语序 , 从理论上说 , 句子最重要的部分往往 就是说 话者所强 调的部分 , 如果不在句 一首 , 就尽可能接近句末 框形结构的第二部分 常常是决定句子 的内容的中心环节 , 因此居于句末 使句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是框 形结构在客观上产生的效果 由于框形结构是德语句法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 , 是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则 , 学习德语 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掌握这个规则 , 在听和读中正确理解有框形结构的句子的意思 , 在 说和写中熟练运用这个规则 , 形成习惯 二 、 破框和破框结构 一 说框形结构是德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 , 并非说这种结构是固定到永远一点都 不容改变 。
事实上 , 通常是容纳于框内的某一句子成分 , 在一定条件下 , 能够或者必须 越出框框而后置于框外 , 这就是所谓破框或 试 比较下面的 句’我们用 ··, ⋯代友叮, 可能有的其他句子成分 — 一个以至多个 毛 ⋯ ⋯ 台 · 儿 ⋯ ⋯ 一 一 」一 一 一一 后置于框外部分 同句比较 , 句中是把移到之前 , 换句话也 可以说是移到之后 , 这就是一个破框现象 看句 的外形 , 显然 , 破框现象的 出现并不意味着框形结构的消失 , 而只是意味着框形结构的 第二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 被提前了 有些德国语言学家把这 叫做缩短了的 框形讹 当然 , 有的时候框形结构的第二个组成部 分甚 至可以提前 到紧跟第一个组成部分 但这仍不能说是框形消失了 , 因为如果要再添加别的句子成分 到句子中 , 则仍可放在这两个组成部分 之 间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代丧修饰 的关系从句 ‘ 艺召 , ⋯⋯ 艺 几 , ⋯ 一一一一‘科一一一 加,户一户加加‘一 人们研究破框现象 , 必 然是将缩短了的框形同被置于框外的句子 成分一起来讨论 , 因为两者仍然构成一个统一体 , 句子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丝毫不受损害 , 因此一些德匡 语言学家干脆把这个统一体看作是框 形结 均’变体 。
国内研究者过去有把这个统一体柏 为 “ 破框结构 ” 的 , 笔 钾以为不错 , 本 文就沿用这个称呼 出现破框结构的原因 一首先就 是所谓听力范围 八 号 淤的间题 因为框形结桂 的两个部分 之间的距离有时候会 由于吝纳的句子成分比校多或比较复杂而过于遥远 , 赶 越于听力所能接受的范川 , 使人不容易明白 只有采取破棍的形式 , 缩短这个距离 , 位 作为句子主妥成分 之 一的 谓活汉旱明确化 , 才能使人 易于听懂整个句子的意思 一种语言现象形成以后 还公继续发展交 化 下文中我们会看到 , 实际上在某些情浅 下 , 破框已经 成了习惯 , 是获本语法所要求的 , 不破框反而比破框少用在另一些情玫 下 , 一个句 子成分要置于框内或框后 , 是两可的 , 是语法都允许的 这样 , 破框结构以 运川 , 关键就常常从上述 “ 距离 ” 问题转移到句子成分 的类别 间题 上以或弗 起 的比较成分置于框后比较多见就是一例 同时 , 在有破框结构的句子中 , 位于框后的部分将句子的末位取而占之 , 往往成失 句 一 子所要突 出的部分 这样 , 破框结构就明显地是一种修辞手段 , 可以用来强调某一个 句 一 子成分 。
但有的时候又正相反 , 框后部分是说话者作者 “ 顺手牵羊 ” 式地顺口说 出来作为句子主要内容的补充 研究破框结构问题 , 无论从语法上说还是从修辞上说 , 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德 文原意 、 体会作者的用心和文字色 彩 高年级学生在书面材料和口语练习中都可能碰到这种语言现象 , 教师应该给他们作 初步的理论阐述 对翻译工作者来说 , 更 应热悉出发语和 归宿语的相 同的或不 同的 修辞手段 掌挺破框结构的规律 , 可以说对 一 一 提高德译汉或汉译德的水平 , 提高用德语 写作的能力 , 都是有作用的 在概括地了解了研究破框结构的必要性以后 , 应该分别儿种情况作较为 具体的词 论 从句的位置 除了少数从句譬如定语从句和结果从句以外 , 许多从句在主句里 , 既 一可以作 为 前置句 、 中间句 , 又可以作为后置句 当从句作为后置句时 , 它处在主句的框形谓语之 后 , 实际使句子出现了一个破框结构 邢 , 肋 几 , 、 ’ , 由于从句后置而形成的破框结构可以 说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 , 人们通常是惯于这样 用而不 白觉这是破枢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 , 除了某些规定一定要后置的从句如结果从句外 , 有时其他从句 也以后置比置于框内好 , 如 召 台 , 这个句子的从句要前置的话 , 当然无可非议 。
但如果插入到与之间 , 就不 好了 关系从句与它修饰的名词关系特别密切 , 但是在下面的例子中 , 也应破框 翔 , 总的说来 , 可分前缀是不宜单独地放在从句的后面的 框形谓语的第二部分如果是完整一个词 , 修饰紧靠在它的前面的名词 的关系从句 同 样经常后置 但是不后置而插于框 内也是可以的 , 例如 位 、、 不 已 位 , 位考位 ‘ 艺 , 几 士 , 沐介艺 如果依形谓语的第二部分之前还有其他句子成分 , 关系从句以紧随所修饰的名司为 多见 ,、 ·, 位 七 有 时候可以有到狂这种情况下也出现破框 , 主瓦 羚, , 〔 又 , ’‘ 今 山于关系从句稍为远离了所修饰的名词 , 要特别小心会不会造成模棱两 可的 色病 例如下 而 的句子本来是要说 , · , 由于 关系从句的位置不当而造成误会 乙儿 , 咭 关 系从句所修饰的名 一 司有第 一 格定语时 , 关系从句的位置会对句子的意思产生影 响 , 如 ‘“白 玲白己、“入 , 、 公 ‘ , ‘ ”, , 白 ‘ 句中 , 关系从句置 止 枪汐卜 , 修饰 山 句中 , 关系从句置于框内 , 修 饰 的另一个定语 。
关系从句破框后置 , 有时候连所修饰的名词也 置于框外 , 如 ,, ,, 刀 , , 朗 , 有些从句在主句坦有相关词或 位 , 等 , 它们有时候也置于框 女 口 己沂 乙产 之己矛乙 , 〔全 吕 , “ 罗 , 、 的乙 ‘让 , 只刀 ⋯ ” 《》 ,外 , 孟 带的动词不定式 带的动词不定式能够同动词 的人称形式构成框形谓语 , 本文开首已经有这种例 子 带的动词不定式本身又可以作为句子成分置于别的框形谓语之中 , 如 艺巨 · 把放在的后面 , 同样是正确的 事实上有人认为按照动作先后来 排列 , 在罗辑上更清楚 不过不需拘泥于这种观点 , 应该认为两者都是合乎语法的 伽 加 “ 儿份 孔份 “了 瓦以 孔 若把不定式扩展 , 后置确实是多见的 , ·· 句可以说关系更为清楚 不过应该说 , 句在语法上也是对的 总的说来 , 不定式词组越长 , 就越多被置于框外 , 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比较明显 了 , 例如 把件 , · 雌 乞 , 豆 孔 己 , 让 以或带起的比较成分 或能够带起比较成分 , 而且常常置于框外 , 如 五 刀 位 四 爪琳 《》 儿 即 一 比较成分置于框外 , 当然可以理解为它常常是作者说话者在句子中着力强调的 部分 。
但由于这种破框已经太常用了 , 有时候所谓强调的因素就不太明显 , 只要把它看 成习惯用法就行了 因为成了习惯 , 所以比较成分即使很简短 , 也常置于框外 , 更不要 说比较成分很长很复杂的了 , 如 声 而 受沐以 让比较成分留在框内可不可以呢如果是简短的 , 当然可以 公 西加 或带起的修正成分 或能够带起针对句子本来陈述的内容的修正成分 修正成分固然 可 以前置或插入于框内 , 也可以后置于框外 , 如 , 乙 比 肪 明 一 , 炸 主乙 艺 胡 主主 己胜 叭 , 伽 托 瓦 , 后置才框外给予听者的印象更深刻 , 这是显然的 当表示一种限制的意思时 , 在 ,后 面还可以加上 , 如 ⋯⋯ , 阳 《 , 巨》 排 比成分 两个或一连串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 就形成排比成分 它们常常是置于 框外的 有时候排比中的第一个部分位于框 内 , 而其他位于框外 这种结构既缩短了框 形结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距离 , 明确了谓语本身的意义或加强了其力量 , 又使得排比 成分得以突出 , 能够一口气连贯地说出来 , 节奏明朗 , 语调自然 , 气势贯通 , 表现出语 言的美感或力量 , 给读者以比较深刻的印象 。
这种修辞手段 , 在文学作品和政论 中都常 见 下面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中的一句话 劝 , 巨 ,, · 且设想把 巨 移到句未去 , 整个句子的力量和色彩不是瞬息 冲淡了吗笔下 见功力 , 这是用正确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的一个句例 下面是两个在另外不同时 期的作家写下的句子 艺记 , , 主 琳欠孔 ,, 排比成分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要加以扩展 , 尤其是以从句来扩展的话 , 用破框结构 的必要性当然特别明显 , 如 君 瓦 邵 己艺 郎礴瓦 叭 , 主 , 巨主 介词词组 介词词组后置于框外 , 我们在上文的例句中早已碰到不少 , 例如排比成分一般说是 连续几个介词词组 , 又如关系从句修饰的名词如果置于框后 , 这个名词之前一般也带有 介词 这一类语言现象是早已有之 我们现在要谈的是另一种情况 — 至今还不普遍 , 但又逐渐或者说是越来越多见起来的情况 , 如 , ,, ⋯⋯ 彻 才 乙 已玄云艺 主 “ ⋯⋯不 切环 位 产,怜“ , , 由刀 介 叭邵 几衍犷山 二 , ⋯ ” 护 泞, , “ 乙巨 “” · 位 、 食 , ,” 艺艺 幼 邝 位 从修辞上来说 , 这种用法可以用来强调动词所表现的情况 , 如句两个从 句中的破 框现象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