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我国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doc
3页浅谈我国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1我国预制构件的发展历程在我国,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应用已经有将近50年了,随着预制构件的发展,构件企业 从施工单位的附属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也已经有40多年了我国的工业建 筑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向苏联学习,走预制装配化的道路,柱、吊车梁、屋架或屋面梁、 屋面板、天窗架等主要结构构件均进行预制生产不过大多数是由现场预制;即使是工厂预 制,也往往是由临时性预制场地进行预制,预制作业仍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部分60年代末 70年代初,随着中小预应力构件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大批预制构件厂,用于民用建筑的 空心板、平板、擦条、挂瓦板,工业建筑用的屋面板、F形板、槽形板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 均可采用的V形折板、马鞍形板等成为这些构件厂的主要产品,预制构件行业开始形成70年代中期政府又投资建起了大批混凝土大板厂和框架轻板厂,掀起了预制构件行业发展 的热潮到80年代中期,全国城乡建立了数万预制构件厂(大多数规模很小),我国的预制 构件行业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从技术上看,预制构件的生产从手工为主发展到机械搅拌、机械成型再到工厂的流水线生产, 是一个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商业混凝土从80年代起步,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 商业混凝土和泵送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天,我国许多城市的现浇混凝土工程无论是质量述是 施工技术都已赶上了国际水平,成为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现代化和建筑工业化的标志之一。
商业混凝土的迅速发展对预制构件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90年代以來,许多大中型构件厂已经无法继续经营,民用建筑上的小构件已让位给乡镇小 构件厂生产1999年初以来,各地纷纷禁止使用预制空心楼板,一律改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又给预制构件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预制构件行业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2预制构件行业萎缩的原因几十年来,预制构件的价格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定额”由于这种限制,大企 业的构件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因此失去了生存能力以江苏为例,最大的预制构件厂被兼并, 其他专营预制构件的企业大多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也就使预制构件行业失去了 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在构件生产上反映出的问题如下1) 多年来构件产品单一70年代曾有过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如今民用建筑上仅剩下了预 应力空心板;工业建筑上只有大型屋面板成为各自的主打产品尽管在预应力钢筋和板的厚 度上有所改进,但在外形和使用功能上几乎没有改变2) 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不合理的价格机制客观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先进设备 的采用,从而限制了构件质量的提髙和新产品的开发8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批大型构件 厂曾纷纷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建立起了高效率的机组流水和流水传送生产线, 但很快,这些先进工艺、设备大多停产报废了。
80年代末,大部分构件市场不得不让位给 成千上万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设备落后、管理不严、产品质量波动大,有的甚至偷工减料, 使预制构件质量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给预制构件的声誉带來了很大影响一直以来来,预制构件的质量总体上符合现行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但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白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全国建筑行业都重视了预制构件的连接,在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和其他规范中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也 在不断提高,但设计中对装配式楼屋盖的整体性要求没有适时做出调整尽管预制装配的楼 屋盖按现行规范设计施工,能保证各级设防烈度下的结构安全,但给人们的印象是,现有装 配式楼屋盖的整体性远不如现浇结构,这种观点就成了一些地方否定预制装配式楼屋盖的主 要理rtio "工厂化、装配化、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和和施工技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我国 在70年代大力发展“三化”,对节约建筑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起了很 大作用,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多层民用建筑和钢筋混凝土构件全装配的单层工业厂房,成为 70-80年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流但是,由于过分强调预制装配的优点,忽视它的缺点, 在技术政策上产生了很大的偏向。
尤其是不顾中国当时经济水平,盲目发展全装配的民用建 筑,建造了一大批片面追求节约钢材、水泥,建筑功能低劣的大板建筑和框架轻板建筑』热、 裂、漏”以及隔声差成了这类建筑的通病,在高烈度的抗震设防地区,全装配建筑抗震能力 较差成为它的另一弱点人们通过实践,对这些低标准的“大板”、“轻板”有了较全面的认 识后,尽管政府主管部门并未下禁令,全国各地已不再建造这两类低标准的建筑物了 大部分“大板”厂和“轻板”厂的下马并没有对预制土构件的发展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对预 制构件造成冲击的是商业混凝土的发展今天,大部分省市普遍推广商业混凝土,一些大中 城市的商混市场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各地相继禁止使用预制空心楼板, 一律改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工程技术产生了另一种偏向:似乎只有现浇混凝土技术 才是现代化技术这些政策导向对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抗衡的影响3我国预制构件应继续发展混凝土工程技术是从现浇开始发展的,现浇施工工艺经历了三部曲:即rti—开始按体积计量、 人工搅拌、人工插捣、拍捣成型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按重量计量、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成型 的较成熟的阶段;而只有在商业混凝土及泵送技术充分发展以后,现浇施工工艺才进入了现 代化的阶段。
我国的预制建筑装配技术是在混凝土现浇技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发展起来的,预制混凝土技 术也经历了rti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用高度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按髙标准生产房屋构件、桥梁构 件、隧道构件等预制混凝土构件,并釆用机械进行安装,也是现代化的混凝土工程技术之一 因此认为预制装配技术是落后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何况我围的商业混凝土年产量尽管已超 过22亿m3 ,许多城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就全国工程建设的现浇混凝土总量而言, 大量的现浇混凝土仍是现场搅拌如把预制装配改为现场搅拌的现浇混凝土技术,应该说在 技术上是一种倒退预制构件的工厂化,更容易提高机械化水平,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现场装配施工速度快, 施工周期短;工程早日竣工投入使用,可早日产生效益;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可减少模板、 支撑的使用,降低噪声这些优点在我国城市日益繁华、时间就是效益观念日益为人们重视 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4预制构件行业发展现状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英中指115,力争用10年左右吋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 例达到30%o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9月27日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 见》,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 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 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当前,全国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建设企业正在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化工作会议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循环与低碳发展的行业趋势, 是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建造水平的重耍手段,不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更是大力推进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我国新 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建筑工业化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工作基础 薄弱,当前发展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当前的建筑业正在进行顶层设计、标准规范正在健全、 各种技术体系正在完善、业主开发积极性正在提高新型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 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方式符合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 推进,装配施工工艺越来越成熟,但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应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施工工 艺、吊装技术、施工集成管理等,形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套技术措施和工艺,为装配式 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施工实践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技术、构件拆分 与模数协调、节点构造与连接处理吊装与安装、灌浆工艺及质暈评定、预制构件标准化及集 成化技术、模具及构件生产、BIM技术的应用等还存在标准、规程的不完善或技术实践空白 等问题,在这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合作,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建筑业将逐步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必将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也必然带来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监理、管理验收、管理体制、实施机 制、责任主体等的改变建筑产业现代化将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 环保、低碳等的水平,是实现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Z I可的相互协同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改善作业环境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