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2
  • 文档编号:167778969
  • 上传时间:2021-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兴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报1=1新兴县人民政府二O一四年^一月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教育均衡化新兴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新兴县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 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经 过多年努力,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 现将我县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新兴县地处粤中偏西山区,毗邻珠江三角洲,背靠大西南,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 是中国禅宗发祥地之一 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 56公里全县总面积 1523平方公里, 下辖12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总人口 48.4万人,县城驻新城镇新兴县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西江流域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全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著名 的养鸡之乡”、“广东省旅游特色县”;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 政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 殊荣。

      近年来,新兴县加快经济社会建设, 取得了突出成绩,2013 年全县生产总值192.04亿元,同比增长15.1% ,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 25%新兴县自1993年高标准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工作成果, 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住房建设、 学校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 规范化学校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创强工程等一系列教育攻坚战,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殊荣;先后成 为全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一机两语”教育示范县,教育收费规范县,分别于 2007年和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和农村学前教育发 展模式试点县,2010年被云浮市人民政府授予“高中阶段教育普 及县”称号,自2003年省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基础教育责任考核 以来,连续获得各个年度考核成绩优秀等次全县现有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中职学校5所、初 中15所、完全小学58所、小学分教点70个、幼儿园55所、特 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高中生10730人、中职生2933人、初中 生15728人、小学生 31026人、在园幼儿 16326人,其中进城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4289人,留守儿童4955人。

      义务教育阶段公 办学校专任教师339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 2021人,初中专任 教师1375人特殊教育学校现开设 5个班,在校学生46人,专 任教师15人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情况(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全县58所完全小学和17所初级中学(含2所完全中学初中 部)的办学基本标准 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班额、师 生比、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均公用经费等 11项核心指标中,除体育活动场地和班额两项外,其他 9项均100%达标二) 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白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8项指标的均衡差异系数分别为:小学:0.31969、0.60411、0.56855、0.37769、0.27628、0.19759、 0.22194、0.24095 ;初中:0.28072、0.44303 , 0.34133、0.22807、 0.17710、0.20976、0.20600、0.23814 。

      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分别 为小学0.35085、初中0.26552 ,均达到省定标准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保障入学机会均等1) 着力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将外来工子女与本县户籍孩子一视同仁, 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近三年以来接纳非户籍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 1.23万人次,入学率达到 100%2) 着力构建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个阶段的相关资助政策, 使贫困生在享受国家助学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社会力虽助学作用,确保每个孩子都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据统计,近三年来资 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527人次,助学资金达 370多万元3) 着力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已建成由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为主体,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积极参与的留守儿 童关爱体系积极开展留守儿童“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 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形成关注、关心、关 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合力4) 着力解决“三残”儿童教育问题把特殊教育纳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投入资金 3355万元,于2013年9月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入读学生 46人。

      与此同时,继 续抓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 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接受教育近两个学年度“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 为 100% 和 99%2、建立完善保障机制1)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 体制,县政府切实承担办学的主要责任, 制订并组织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在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由县委书记、县长和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 成立县、镇两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议事和决策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落实了县、 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落实 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 领导2) 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确保教职工工资津贴按时足额拨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 度,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顺 利实施,并于2012年安排资金6183万元将义务教育学校的历史 债务全部清偿化解,增强了教育发展后劲 2011 - 2013年,全县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值比上年分别增长 42.3%、21.2%、21.5% ,预算内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 28.38%、28.89%、29.97% ,呈逐年递增态势;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分 别增长 40.03%、10.35%、29.25%,初中分别增长 31.47%、 51.81%、26.42%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 13.12%、99.53%、47.14%,初中分别增长 19.58%、195.6%、3.84%。

      与此同时, 积极发动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办学,接受捐赠资金超过 1亿元3) 落实公共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政策 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结合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育创强工 程的实施,致力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学校,全面 改善办学条件,力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共投入资金 2.8亿元,在顺利完成校舍安全工程 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扩宽校园、 扩建校舍、建设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室)、完善师生配套生活设施和现代化教育装备,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装备配置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安排过程中,对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给予倾斜,学生数不足 100人的 学校按100人的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作 (4)规范使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省的要求,每年都安排省财政给予税费改革转移支 付资金总额的50.6% (803万元)用于教育,补充因税费改革形 成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缺口5) 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生均公用 经费标准自2013年9月建成特殊教育学校之后,其运作经费 全部纳入县财政年度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近两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含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 7500元、9500元,是普通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 8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按照省的部署和要求,在于 2009年全面落实 了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的基础上,从2011年1月起乂实施了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2013年起实施了山区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近三年来,全县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为 :43152元、57800元、59500元,高于公务员的收入2) 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 制标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变化等情 况,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公开招聘、转岗等形式 补充紧缺学科教师三年来新招聘分配到乡村小学补充紧缺学科教师21名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任教师 3396人(其中小学2021人,初中1375人),全部具备教师资格条件通过转岗培训285人,有效解决了美术、音乐、体育等紧缺学科 师资全县小学师生比为 1:17,初中师生比为1:11.4 ,均达到省 定编制标准3)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教师培训经费 坚持抓好教 师继续教育,制定了教师培训的长远规划, 把师资培训经费纳入 县财政预算安排。

      近三年来,县财政支出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512万元、986万元、1236万元,财政预算教师培训经费占教 师年度工资总额的比例均分别为 2.13%、3.49%、3.65%有效地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 教师岗位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等培训项B o(4) 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力促骨干教师校际均衡 高度重视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县级以上学科带头 人、骨干教师实行定期校际交流, 力促优秀教师校际间均衡合理配置一是从城镇优质学校中选派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 充实教研力虽;二是积极开展镇域内校际间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 ;三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组织全县中青年教师开展跟岗学习和挂职锻炼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873人(含学科带头人 27人),省、市名师工作室12个4、强化管理提升质虽1)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与教学计划 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要求,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 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上好每个学科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促进学校创造性地开发大课间特色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

      2)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 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 各年级实行常态编班,学校不设重点班、 实验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实现了零择校、零收费3) 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我县切实抓好学生 减负工作,大力治理违规补课问题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标准,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虽,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虽控制在 1小时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虽控制在1.5小时以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