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doc
46页★精品文档★ 北京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全册备课 1、对美术学科课表的理解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教学内容 (1)欣赏 (2)工艺美术 (3)绘画习作 (4)绘画创作 (5)实践活动 3、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疫苗回合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厨房一角2 2画画我喜爱的玩具2 3会动的纸造型2 4北京的牌楼(一)北京的牌楼(二)2 5巧用纸袋装扮自己2 6十一放假 7我们的科技小报2 8我设计的鞋2 9科学与幻想2 10期中检测2 11快快乐乐扭起来2 12生活中的装饰布2 13有趣的连续图案2 14笔墨游戏(荷花)2 15笔墨游戏(青蛙)2 16石膏版画 17石膏浮雕2 18我身边的壁画 厨房一角 课时:2 教学目标:懂得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平凡的角落也存在美,名曲美术表现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学会运用争取的观察方法观察厨房一角,收集厨房一角的相关资料,以线苗的形式完成组景物的写生或记忆作业,表现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和记忆生活的好习惯,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或记忆生活的好习惯,训练发现美和捕捉美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厨房一角,运用线造型方法表现一组厨具或厨房某一角落 教学难点: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简单表现构图的美感 教学准备:厨房图片资料、部分厨具、优秀学生作业 学生准备:厨房资料、厨具、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了解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学课件,学生观看课件,记忆画面中的情景 2、学生交流:小组学生介绍自己家厨房的情景 3、观察学校厨房,记忆学校厨房的设计和用途 4、分析,如何将厨房一角用记忆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1)记忆厨房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落 (2)选择最精彩最富有表现力的场面 (3)注意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四、1、组织学生根据记忆完成作业记忆厨房一角 2、教师要点 构图的美感 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五、作业评价 展示作业,学生自评 互评 第二课时 一、观看优秀学生作品,分析线条的排列和变化 学生分析 二、继续进行线描画记忆厨房一角 要点是线条的变化和排列 三、展示作品学生自评 根据作业要求互评语教师评相结合 板书设计:厨房一角 课后反思:懂得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平凡的角落也存在美,名曲美术表现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学会运用争取的观察方法观察厨房一角,收集厨房一角的相关资料,以线苗的形式完成组景物的写生或记忆作业,表现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和记忆生活的好习惯,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或记忆生活的好习惯,训练发现美和捕捉美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课题:画画我最喜欢的玩具 课题:我喜欢的玩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绘画与生活的关系,运用色彩和线描表现玩具的特征欣赏,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各种各样的玩具 教学重点:观察指导 教学难点:玩具特征的把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特征选择表现手法画玩具 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画画我最喜欢的玩具 1、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展示、欣赏、感受 2、说说为什么喜欢? 从玩具的特征、功能、意义三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观察写生 1、分析自己的玩具(材质、造型、颜色、最吸引人的特征) 2、师演示: (1)、选择一个玩具用线描边写生边讲解:线条慢慢走且果断、油画棒适合画柔软长毛绒的玩具、民间玩具选择条约鲜明的色彩。
(2)、把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3、欣赏同龄人作品,说说作品中除了线描的形式外还可以用哪些手法来写生? (油画棒形式、勾线涂色形式等) 4、学生作业:选择一种表现手法写生玩具 要求:基础层面能抓住特征画出简单的玩具拓展层面能恰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三、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为已写生的玩具添上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作业稿讲评 二、添加想象 1、引导大胆想象为玩具添画背景 指导例画:小熊再哪里?干什么?周围有什么?出示《小熊和它的一家》欣赏 2、进行小组交流,作品交换拓展想象 3、作业:为玩具添加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4、教师个别(注重学生差异,重点关注差生) 三、欣赏交流 1、小小“写生画廊”展示作业 2、师生交流感受 评价角度表现的手法 特征的把握 色彩的把握 背景的添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通过欣赏感受绘画与生活的关系,学习运用线描表现玩具的特征欣赏,对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课题:会动的纸造型 教学目标:在纸筒基础上,通过剪、折设计多变的纸筒,利用拉杆使立体纸造型动起来,会动部位和形象巧妙结合。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纸造型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动物的哪个部位动,让纸造型动起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动物的哪个部位动,让纸造型动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视频仪、作品若干件、各色彩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调动全员参与,开动脑筋,试一试 1、出示纸筒,‘比一比谁聪明,谁能给纸筒变个样!’ 各小组讨论,动手试一试 2、各组反馈,学生在视频仪上变形 二、探究新知 1、送给各组小礼物,出示课题 各组打开礼物玩一玩;给学生新奇感,在玩中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出示研究问题: l它哪个部位能动? l研究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l会动的部位与形象是怎么巧妙结合的? 2、各组展示会动的纸造型的玩法 小鸟——翅膀扇动 青蛙——舌头卷动 大鱼——吃小鱼 房子——出来小主人 小孩子——露出头 3、自学制作方法 各小组看书研究‘小熊’的制作方法 4、学生反馈,教师演示 l构思要表现的内容,重点设计哪部分动与形象巧妙的结合) l身体结构——筒状的变形。
l利用拉杆,制作能动的部位 l装饰美化,突出形象特征 三、学生设计制作 作业要求:做一个会动、新颖的纸造型玩具 要点: 1、巧妙的设计 2、帮助困难的学生让纸玩具动起来 3、装饰美化 四、课堂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把自己设计满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会动的纸造型 小鸟——翅膀扇动 青蛙——舌头卷动 大鱼——吃小鱼 房子——出来小主人 课后反思:通过剪、折设计多变的纸筒,利用拉杆使立体纸造型动起来,会动部位和形象巧妙结合通过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纸造型的兴趣 北京的牌楼(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北京牌楼的结构与装饰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能用口头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北京牌楼的结构与装饰特点,体会牌楼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北京牌楼的结构与装饰特点的了解,体会牌楼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准备: 教师:美术书,搜集到的牌楼相关资料,学生答题表 学生:美术书,搜集到的牌楼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意图 导入 讲授新课牌楼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你知道北京有哪些牌楼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牌楼,共同感受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吧!(书写课题) A向学生介绍牌楼的历史 1、牌楼在原始社会有门的性质,它常由两根柱子加一根横木组成,代表村落的入口(出示图片),之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北京的牌楼多建于明朝、清朝那时,老北京的街道、坛庙、园囿、寺观、陵墓和桥梁等处有牌楼约百余座 2、让学生怀着自豪感看图并读出北京现存的古牌楼的名称 B景山公园牌楼为例,分析牌楼结构与装饰的特点 1、让学生根据8页景山公园牌楼图片,自主学习牌楼组成部分的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景山公园牌楼在装饰方面的特点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补充 c通过分析、比较景山公园、北海公园以及十三陵牌楼,展现古代牌楼设计形式的丰富多彩。
1、教师从牌楼的“材料”、“间数”方面,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答题表”的填写 3、教师进行小结 看到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优秀的建筑艺术,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D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牌楼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1、提问:新建的亚运村牌楼与古代牌楼在设计上保留了什么?舍去了什么? 2、如果让你为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者饭店门口设计一个牌楼,你有什么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