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doc
21页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是鲁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第1课它紧紧围绕“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在一战的过程中,19世纪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向前承接了巴黎公社后 ___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对后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也对20世纪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xx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 宁领导的世界第一个 ___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我认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要求学生能简述就行,不要求掌握;“理解”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世界第一个 ___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下学期已掌握了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部分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这次执教所用的是八年三班的学生,他们学风良好,历史素养好,思维活跃。
所以知识大多以问题串呈现,让学生自我解答,只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这样有难度的安排小组讨论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对课标的解读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模块一“俄国人民之苦”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2、通过模块二“俄国人民之怒”,掌握二月革命的目的、结果、性质 3、通过模块三“俄国人民之争” 的探究,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 4、通过模块四“苏俄人民之喜” 的探究,掌握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情感目标: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拓展延伸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认识领袖人物能推动历史发展进程 教学重点:1、十月革命胜利初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巩固措施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即‘材料引领——问题驱动——引导分析——组织讨论——精讲解惑——获取新知’来组织教学,将丰富的的历史资料(如记录片片段、图片、资料等)呈现出更大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设置疑问,放手让学生讨论,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获取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为了更好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背景时,引导学生从二月革命前和二月革命后两方面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借助导学案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 3、比较归纳法:如在探究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结果、作用等归纳,进一步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 六、评价设计 1、整个课堂采用激励式评价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接力比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参与、能力进行适时评价 2、对十月革命的过程开展“我做解说员”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评价; 3、对整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组长进行评价。
七、教学过程:主要有六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国际歌》,欣赏歌曲同时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在欣赏歌曲联系相关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二)了解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 (三)探究新知 :主要进行四大模块的探究 1、探究模块一――俄国人民之苦 展示:材料一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 问题(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场战争? 材料二: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月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0次 100万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农业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大量农田荒芜,粮食产量剧减;战争也让俄国大量企业倒闭,经济濒于崩溃;民众饥寒交迫工人、农民、士兵和 ___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问题(2)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后,老师点拨:一战激化了俄国的 ___ 然后总结:俄国在1861年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改革不 ___,经济发展缓慢,处于 ___的落后地位,本想通过一战摆脱困境,结果一战反而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新的革命—二月革命。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以更好地理解二月革命的原因以完成知识目标一 2、探究模块二——“俄国人民之怒” (1)出示问题:二月革命的目的、时间、结果、性质各是什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一段: 学生自主探究后强调:由于无产阶级政党不够成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2) 展示:材料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 —— 临时政府的宣言 问题:从材料中你能看出临时政府有着怎样的主张?它保护谁的利益? 【将问题具体化,以完成知识目标二 (3)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②两个政权能长期并存吗?为什么? 总结:此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顺应民意,继续进行 ___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 ___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三个问题由浅到深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十月革命的原因,突破难点以完成知识目标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探究模块三――“俄国人民之争” (1)你问我答:观察图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总结:列宁的回国,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他在演讲中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一场新的革命即将不可避免的发生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为下面的探索做好情绪调动 (2)看视频:《俄国十月革命》剪辑片段 同伴合作探究:起义的时间、领导者、指挥部、主要参加者、结果、性质各什么? (3)小组讨论:十月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能力目标: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 ___由此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 ___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发急发斗争,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2、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 时安排: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 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 ___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 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导读提纲: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一战灾难 → 二月革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月革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 ___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 ___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 ___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