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西桂平西山茶生产技术规范.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2993122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编号:AGI 公布日期: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桂平西山茶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包装标识等相关内容1 地域范围桂平西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种植总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2250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2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1)土壤地貌情况:种植桂平西山茶树的土壤由八大成土母质160 个土种构成。

      有红壤、赤红壤、酸性紫色土、黄红壤、红壤性土、棕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冲积土、洪积土等 9 类其中酸性紫色土占 39.86%,赤红壤占 37.28%,红壤占 18.77%,洪积土占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桂平西山茶编号:AGI xxxx – xx- xxxxx2 公布日期:xxxx - xx- xx 32编号:AGI 公布日期:2.32%,中性紫色土占 1.13%,其它占 0.64%土壤 PH 值大部分在 4.5-6.5 之间土壤有机质大多在 2-3%之间有小丘陵、台地、中低山地和平原等地形地貌2)水文情况:桂平西山茶种植范围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分郁江、浔江及黔江三大流域,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市境内主要河流 45 条,河道总长 992.95 公里,集水面积 4056 平方公里全市地表水总量 38.533 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 0.7331 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8.278 亿立方米(不包括过境水) 桂平西山茶种植范围内水质优良,无人工污染和工业污染,十分适宜生产优质的桂平西山茶农产品。

      3)气候情况:桂平西山茶树种植区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雨资源非常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639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10.7 万卡/厘米 2,年平均气温在 21℃以上,大于或等于 10℃的年积温为 7379.7℃,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54 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 79.5%,年降雨量在 1300―2400 mm 之间,平均降雨量1715mm这是种植桂平西山茶树的独特气候条件4)人文历史情况:桂平西山茶是广西传统名绿茶之一,因产于广西桂平市佛教胜地西山(古称“思灵山”)而得名,相传由西山僧尼选育而成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闻名两广和湘、闽等地在明代,随着西山佛教文化的兴盛,西山茶作为僧尼日常必需的馈赠礼品,在粤、湘、桂等地广为流传,享有盛誉到了清代被列为全国名茶,选为贡品,西山茶进入鼎盛时期关于西山茶,多处史料有记载,清光绪《浔州府志》载:“西山茶以嫩、翠、香、鲜为特色”民国《桂平县志》谓:“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右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棻,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斗,杭州龙井未能逮也3编号:AGI 公布日期:新中国成立后,西山茶在桂平西山洗石庵释宽能、释昌慧法师的努力培育下,有一定的发展,加工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

      50年代、60年代,两位法师先后三次将精制的西山茶敬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喝了西山茶后称赞:“好茶,可与龙井媲美”,并鼓励“广种名茶,发展生产”(有中央办公厅回复函证明)自八十年代以来,桂平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大力发展西山茶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8000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5160亩,茶叶年总产量达到323吨,实现茶叶总产值2584万元茶叶品质也颇受业界好评,在历届的茶叶博览会及评比会上,获得奖项达17项之多原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陈爱新同志在《中国名茶志》广西篇“桂平西山茶志稿”中对桂平西山茶有如下评语:“山有好景,茶有佳味”3 生产技术要求(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桂平西山茶树种植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至少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有机质在2-3%之间产地排水性良好,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和农田交界处宜设置隔离沟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品种以西山群体种(中小叶种)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3)生产过程管理:桂平西山茶生产者执行《地理标志产品 桂平西山茶》 (DB45/228-2005)地方标准,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

      4编号:AGI 公布日期:(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桂平西山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长度不超过 4 厘米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蓝或篓筐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采运过程中应避免重压鲜茶叶采下后要进行加工制茶,加工厂房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工环境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加工设备中不得使用含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青铜、铅黄铜、铸铅及铅合金材料制造的接触茶叶的加工零件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加工人员要求必须持有健康体检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桂平西山茶是传统名绿茶之一,加工工艺特别,按照“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干—摊凉—足火—提香—包装—成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加工采后鲜叶须及时摊开,以散发水分及保持芽叶新鲜,然后及时加工一般实行“三炒三揉” ,即将鲜叶入铁锅翻炒杀青,杀青后须及时摊凉然后以手捻成细条状,再下锅烘炒如此炒揉反复三次,以达到茶叶细紧、茶梗干脆及气味香醇的要求。

      5)生产记录要求:生产过程建立生产档案和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茶叶加工厂加工茶叶时必须建立桂平西山茶加工档案,记录加工茶类、工艺、数量、等级、时间和所用鲜叶的品种、数量、等级与来源4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1)外在感官特征:桂平西山茶叶嫩条细,苗锋显露,色质青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 公 布5编号:AGI 公布日期:黛而呈光泽,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其茶味独具特色,春茶清香,夏茶梨香,秋茶醇香,冬茶莲香,滋味醇和,回甘鲜爽,饮后齿颊留香桂平西山茶感观必须符合下表特征:指 标项 目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外 形 细嫩紧结显苗锋 紧结,壮实有苗锋 较紧结,重实带毫 尚紧结汤 色 嫩绿明亮 绿亮 黄绿明亮 黄明香 气 幽香持久 粟香持久 有粟香 稍有粟香滋 味 嫩爽 醇厚 浓醇 浓尚醇叶 底 嫩绿、亮、匀整 尚嫩绿 黄绿、亮 尚黄绿、欠匀整(2)内在品质指标:桂平西山茶总灰分≤6.5%,粉末茶≤2.0%,粗纤维≤14.0%,详见下表:项目 指    标水分 /% ≤7.0总灰分 /% ≤6.5粉末茶 /% ≤2.0水浸出物 /% ≥36.0粗纤维 /% ≤14.0注:粉末茶为推荐性指标(碎茶筛孔径 1.60mm)(3)安全要求:桂平西山茶生产者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 桂平西山茶》地方标准,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并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安全卫生条件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5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6编号:AGI 公布日期:(1)包装:桂平西山茶采用塑料、纸、金属罐等材质包装包装材料符合 SB/T 10035 规定鲜叶按嫩度、鲜度、匀度、净度划分质量等级鲜叶分四个等级,应符合下表要求低于三级以及劣变鲜叶不得用于加工桂平西山茶指 标项 目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匀度 匀齐 匀齐 尚匀齐 欠匀齐净度 好 较好 尚好 稍有老叶鲜度新鲜光泽,无机械损伤新鲜光泽,无机械损伤新鲜光泽,无机械损伤尚新鲜芽叶比例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单芽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在20%以下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在30%以下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在30%以下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对荚叶,其中对荚叶在30%以内(2)标识:标志、标签符合 GB 7718 规定,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3)贮藏、运输:贮存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放;各项储藏条件必须符合 SB/T 10095-92 《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装轻卸,防撞击,防重压;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7编号:AGI 公布日期:混装混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