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Aaa****乐呵呵
  • 文档编号:205854068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42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一】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全部)  (6)恰好说反(是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选考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议论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二】  【散文阅读】  一、标题作用  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

      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态度,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二、开头作用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三、句段作用  ①首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②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③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⑤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⑥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  四、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③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五、线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  六、景物描写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强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八、表达方式  ①顺叙:清晰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倒叙:增强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明)  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⑥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⑦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九、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③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  ④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⑤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  ⑥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强化情感  ⑦反复——增强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  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⑨反问——加强语气语势,强化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十、语言特色  ①风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  ②特点:精炼、准确、形象、丰富  十一、表现手法  ①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②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④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  ⑤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⑥讽刺——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三】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