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膨胀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docx
7页第 21 章 膨胀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21.1 膨胀土的分布与研究意义膨胀土: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 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膨胀土的基本特性:①黏粒含量高、塑性高(塑性指数一般>20%); ②天然孔隙比小(一般0.50~0.80);③ 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④ 自由膨胀率一般超过40%;⑤ 具胀缩可逆性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黏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黏土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会导致大批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并往往造成坟地建筑场地崩场、滑坡、地裂等严重的不稳定因 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中膨胀土的的勘察要求和方法1.膨胀土的基本特征膨胀土: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 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膨胀土的基本特性:①黏粒含量高、塑性高(塑性指数一般>20%); ②天然孔隙比小(一般0.50~0.80);③ 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④ 自由膨胀率一般超过40%;⑤ 具胀缩可逆性2.膨胀土的勘察要求和方法对膨胀土应先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进行初判,终判应在初判的 基础上条进行。
当拟建场地或其邻近有膨胀岩土损坏的工程时,应判定为膨胀岩土,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膨胀岩土对工程的破坏机制,估计膨胀力 的大小和胀缩等级对初判为膨胀土的地区,应计算土的膨胀变形量、收缩变形量和胀缩变形量,并划分胀缩等级计算和划分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的规定有地区经验时,亦可根据地区经验分级1)膨胀土的勘探和取样①勘探点宜结合地貌单元和微地貌形态布置;其数量应比非膨胀岩土地区适当增加,其中采取试样的勘探点不应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1/2;②勘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基础埋深和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外,尚应超过大气影响深度;控制性勘探孔不应小于 8m,一般性勘探孔 不应小于5m;③在大气影响深度内,每个控制性勘探孔均应采取Ⅰ、Ⅱ级土试样,取样间距不应大于1.0m,在大气影响深度以下,取样间距可为1.5~2.0m;一般性勘探孔从地表下lm开始至5m深度内,可取Ⅲ级土试样, 测定天然含水量d2)膨胀土的试验方法膨胀土的室内试验,除进行常规试验外,还应测定下列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指标:①自由膨胀率def:人工制备的烘干土,在水中的体积增量与原体积之比的百分数②膨胀率dep:有侧限条件下,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试样的高度增量与原高度之比的百分数。
③膨胀力 p :原状土样在体积不变时,由于浸水膨胀产生的最 e大内应力④竖向线缩率 :s度之比原状土样失水收缩前后的高度变化与原高⑤收缩系数ls: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 1%时的竖向线缩率变化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场地,宜进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剪切试验或旁压试验对膨胀岩应进行黏土矿物成分、体膨胀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各向异性的膨胀岩土,应测定其不同方向的膨胀率、膨胀力和收缩系数3.膨胀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1)对建在膨胀岩土上的建筑物,其基础埋深、地基处理、桩基设计、总平面布置、建筑和结构措施、施工和维护,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的规定2 )一级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应采用浸水载荷试验方法确定,二级工程宜采用浸水载荷试验,三级工程可采用饱和状态下不固结不 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或根据已有经验确定3)对边坡及位于边坡上的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时应考虑坡体内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法,有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 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