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同名.doc
15页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城市主要赛道举办的全程及半程城市马拉松赛事(以下简称“赛事”),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在本标准基础之上另行参照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组织标准 二、路线丈量 (一)中国田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田协”) A类认证赛事、全国锦标赛的赛事路线必须由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B”级以上丈量员丈量 (二)中国田协B类认证赛事必须由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C”级以上丈量员或中国田协国家级丈量员丈量 (三)所有赛道丈量报告须按照国际丈量报告的标准模版上报 (四)如路线不变,路线丈量证书5年有效如路线改变,须重新丈量 三、路线(赛道)标识 (一)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在赛道上须每1公里设置一块公里牌,在折返、拐弯以及分道的路段须设指示牌 (二)非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至少须在每5公里设置一块公里牌,折返和拐弯的路段须有指示牌 (三)每个比赛项目的终点前100米处,须设置终点提示牌和运动员分流指示牌,每个终点要设置醒目的标识 (四)各种标识牌和提示牌要清晰、明显,数量要充足,摆放位置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利于运动员观看。
四、起点区和终点区 (一)起点区 1.起点区应选择交通便利、适合赛事相应规模的人员聚集的安全区域,并提供该区域的详细布局图(如主席台、医疗站、厕所、检录区等) 2.起点区应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规模设置出发区,并设置明显标志 3.起点区应综合考虑仪式需求以及参赛选手的集结、存包、补给、医疗、洗手间、垃圾处理等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4.起点应使用明显的标志物进行标志,例如出发拱门或气球 5.主席台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防止该区域人员混杂和秩序混乱 6.组委会须制定起点观众的人流疏散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该方案需经当地公安部门认可 (二)终点区域 1.组委会需制定终点区域的划分以及详细布局图(包括终点运动员通道、摄影区、移动卫生间、奖牌及纪念品发放、成绩证书打印和发放等) 2.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的终点区域应设有混合区,混合区内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入,但需有利于记者进行采访 3.混合区:一是有特邀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通道,通道需有采访背景板,二是有大众选手通道,通道要求宽阔、有利于大众选手疏散混合区内只允许有混合区通行证的人员进入 4.特邀选手采访背景板前需有硬质或其他的隔离,使采访人员和被采访人员分开。
进入混合区内的记者须持有内场记者证,内场记者证只发给赛事官方合作或邀请的媒体 五、赛道交通管制与关门时间 (一)起点区域应保持交通管制,直至最后一名运动员离开起点 (二)终点区域交通应保持管制,直至公布的关门时间 (三)赛事各公里点关门时间参考标准: (四)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赛道必须采用全程或分时交通管制,直至公布的关门时间如果是双向交通的公路,运动员只用其中一侧,则可以只对使用的一侧进行管制 (五)非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可由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赛道的组织和管理,但须确保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六)所有马拉松赛事在赛道上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安保人员和检查裁判员,交通路口须有警察进行管理 (七)关于交通管制的公告须于赛事举办前1-2周向社会公布,以方便群众出行 六、饮料站和饮/用水站 (一)所有赛事须在赛道起终点及沿途为运动员至少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如没有赞助,组委会须进行购买 (二)组委会应按照规则规定设置饮/用水站和饮料站,全程马拉松赛至少为8个饮料站和7个饮/用水站;半程马拉松赛至少为4个饮料站和3个饮/用水站(附件1:马拉松饮料站、用水站桌子参考数量)。
组委会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多设置一些 1.组委会应在饮料站提供矿泉水和功能饮料;在饮/用水站应提供矿泉水及吸水的海绵块 2.饮料站的饮料桌排列顺序为:运动员自备饮料桌(红色)、组委会准备的饮料桌(蓝色)和矿泉水桌(白色) 3.饮/用水站的桌子排列顺序为:放置吸水的海绵块桌(黄色)、矿泉水桌(白色)吸水的海绵块要放置在不锈钢或塑料托盘内,便于保存海绵块的水分不流失 (三)运动员可以按照规则规定准备自备饮料组委会赛前要公布个人饮料的存放和运输事宜 (四)其他赛事每个饮/用水站须设水站指示牌 七、参赛报名和领取参赛物品 (一)注册运动员均须通过中国田协网站进行报名,注册人员名单将由中国田协提供给组委会 (二)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应规定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如下: -马拉松项目: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20周岁; -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16周岁 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组委会需要求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免责声明 (三)组委会可为大众选手提供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方式网上报名为最佳报名方式,建议所有马拉松赛事开通和完善网上报名系统。
(四)发放参赛物品 1.注册运动员:组委会可开通专用通道进行领取或在技术会议上发放; 2.大众运动员:组委会应至少在赛事前三天向大众选手发放参赛物品,并确保发放时间和方式方便选手领取 3.如在集中区域发放参赛物品的,应科学规划发放区域以及发放流程,尽可能减少参赛选手的排队以及等候时间 八、特邀外籍优秀运动员 (一)拟申请获得国际田联金、银、铜标的赛事,应按照国际田联金、银、铜标的标准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国际田联每年均公布符合参加金、银、铜标赛事的运动员名单) (二)其他赛事可按照赛事组委会的实际情况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三)赛事组委会如自行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须按照《中国田径协会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相关规定》要求,依程序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九、参赛号码布 (一)比赛号码布的设计和制作均须遵守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 (二)选手佩戴的号码布最大尺寸为宽24厘米×高20厘米; 1.号码布上面最大高度为6厘米,可以印制广告、赛事名称或标识; 2.号码布中间高度为10厘米,可以印制数字,不低于6厘米,不超过10厘米; 3.号码布下面最大高度为4厘米,可以印制广告、赛事名称或标识; 4.赞助商、制造商标记的字母高度最大4厘米。
(三)组委会可以提供用于固定在选手背包上的号码布,尺寸不受第2条限制; (四)号码布的背面应要求选手填写突发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血型、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五)如需要选手采用别针固定号码布的,鼓励组委会在提供号码布的同时提供别针 十、计时和成绩证书发放 (一)A类认证赛事比赛时须使用中国田协审定的感应计时产品,至少在终点、最远距离的折返点有感应计时点,且计时点总数不少于平均每10公里一个; (二)B类认证赛事比赛可采用手计时或感应计时,至少在终点、最远距离的折返点有感应计时点,且40公里以内(含40公里)的赛事至少应设置1个分段计时点,40公里以上的赛事应至少设置2个分段计时点; (三)所有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均应向参赛选手提供参赛证书 (四)所有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均应至少向赛事关门时间内完成最长距离竞赛项目的参赛者提供奖牌和成绩证书 (五)所有赛事在赛后均应将成绩证书及时提供给参赛选手 (六)组委会应制定安全、有序、合理的成绩证书打印和发放预案,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参赛者顺利领取成绩证书,并尽可能减少参赛者的排队及等候时间 (七)有条件的赛事,可以采取由参赛者在网上打印成绩证书的方式。
十一、比赛录像 (一)A类认证赛事应在分段计时点、折返点和终点等处设置比赛录像,记录比赛的全过程 (二)B类认证赛事需在终点设置比赛录像,以便记录完成比赛的所有人员 (三)非认证赛事可自行设置比赛录像 十二、大众运动员等级达标活动的组织 (一)中国田协主办的锦标赛和冠军赛可进行运动员等级达标,其他赛事不安排等级达标 (二)达标仅限全程项目,且只进行二级(包括二级)运动员以上等级达标 (三)达标比赛须按以下程序: 1.申请等级达标的运动员须通过单独渠道报名; 2.报名时须提交本人近期1寸正面免冠照片、第二代身份证复印件及照片和身份证正反面电子版扫描图片各1份; 3.组委会须为参加等级达标的运动员编排单独颜色或号段的号码布,以利于区分大众选手; 4.参加等级达标运动员的号码布在检录时发放; 5.参加等级达标的运动员,参赛时须持身份证,赛会将单独检录,由裁判员现场查验身份证和报名信息; 6.组委会要加强路线(赛道)裁判员和志愿者的力量,强化对等级达标者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7.组委会在分段点和终点处须设置终点录像,以备出现争议时有影像证据; 8.组委会在赛后24小时内,将达级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官方网站进行至少10天的公示; 9.组委会赛后须核查达标运动员分段点的计时成绩、录像、照片(如有); 10.公示期满无他人提出异议的等级达标者在成绩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到组委会开具成绩确认函,与成绩证书、秩序册、成绩册一起提交到地方体育局办理等级证书,没有确认函者不能办理等级证书。
11.组委会须认真审核达标者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比赛,在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具成绩确认函 12.以上事项须列入竞赛规程 十三、参赛指南、秩序册和成绩公布 (一)组委会应根据中国田协竞赛组织管理规定的要求,将本次马拉松赛事的实用信息(交通、安保、医疗、竞赛等)编制成手册,于赛前下发到每个参赛人员手中,以方便运动员参赛参赛指南也可在赛事组委会网上下载参赛指南建议图文并茂、简单明了,更多的运用图示的形式把比赛信息传递给参赛选手 (二)组委会应至少于赛前2天将秩序册下发至各相关单位和个人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赛事的秩序册中须为中国田协保留一页简介和展示标识的广告页 (三)成绩公布 1.所有赛事的组委会应按要求详细准确记录比赛成绩 2.赛事成绩应在赛事结束后24小时内在官方网站公布具备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赛事信息系统提供成绩的实时查询服务 3.赛事组委会须对男女前20名、达级运动员的成绩进行10天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方可发放奖金、开具达级成绩证明 4.赛事组委会应在比赛结束后1周内将参加赛事的所有运动员成绩以Excel的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上报中国田协 5.所有获得A类赛事认证的赛事成绩应在赛事结束后24小时内以Excel文件格式发送至中国田协。
6.所有赛事均应于赛后30天内将秩序册、成绩册各5本邮寄到中国田协 7.已经申请获得国际田联金、银、铜标的赛事,除完成以上工作之外,还必须在比赛结束24小时内将男、女前20名运动员的成绩以Excel的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上报到国际田联,并在组委会网站上予以公布 十四、大型活动 (一)起跑仪式: 1.马拉松赛事的起跑仪式应本着隆重热烈、简便易行的原则,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2.语言:建议起跑仪式只使用中文,其他语言可用视频大屏和其他方式显示 3.具体程序: -主持人宣布起跑仪式开始 -介绍出席起跑仪式的主要领导 -领导致辞(建议尽可能不安排领导致辞,如有领导致辞必须简短,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 -请主要领导宣布比赛开幕或请主要领导为比赛鸣枪发令(如鸣枪发令,则由裁判长进行倒计时报时) 4. 切记不可将“宣布开幕”和“鸣枪发令”同时安排在同一起跑仪式中 5. 领导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