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
6页《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确:①以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人生短暂、年华易失的感慨师:作者在此感叹什么? 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确:运用典故,青矜、君的意象,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越陌度阡”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师: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意象“乌鹊”暗喻人才南流②后四句运用典故、山、海、周公的意象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对贤才的重视。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明确:功业未就 师:要忧至何时?明确:忧到得到贤才,一统天下,才能解忧 2.小结: 这首诗通篇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虽然功业未就是根本,但是他最忧求贤不得所以这首诗通篇他都是一个目的,在招纳贤士,为完成自己的大业做准备我们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以后的人生中,遇到坎坷的时候,都能够勇往直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请同学们齐声将这首诗诵读一遍 七、课堂总结: 师:我们来小结一下,如何能读懂一首诗呢? (1)、联背景:知人论世 (2)、找诗眼:抓住理解的切入点 (3)、品意象:把握情感的依托和关键词 (4)、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八、拓展延伸: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通过怎样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叙述。












